漳州南靖創新大氣污染防治舉措 助力空氣質量提升

大氣環境是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舉措。今年以來,漳州市南靖縣在全縣13個鎮(園)、土樓管委會建設空氣質量微站,督促基層扛穩扛牢大氣污染防治屬地責任,堅持科學、精准、依法治污,多措並舉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通過一系列舉措,南靖縣空氣質量穩步提升,截至今年9月1日,該縣PM10(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指數)相比去年同期降低39%﹔PM2.5(空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指數)相比去年同期降低33%﹔綜合指數相比去年同期降低13%,在漳州市排名暫列第一名,在福建省58個縣級城市排名為第20名,同比提升9名。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高效推進機制
建立“點長”制度。為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督促基層扛穩扛牢大氣污染防治屬地責任,南靖縣探索建立空氣監測站“點長制”,以各鄉鎮主要領導為所在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是轄區內空氣微站的“點長”。
明確“點長”責任。“點長”負責抓好大氣治理重點任務和工程項目督促落實,根據每日空氣質量狀況,負責組織點位周邊大氣污染源排查、巡查和整治,在空氣質量同比惡化以及應急響應期間,加密巡查頻次。
加強“通報”機制。南靖縣實施“日通報、月約談、季表態、年問責”機制,通過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
“科技+指令”夯實“點長制”基礎。南靖縣“點長制”實行指令調度機制,通過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微信群,實現線上調度。通過對發布數據情況的實時研判及日常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每天固定時間發布,及時整改。在惡劣氣象條件下,站點數據急劇變化,出現超標風險,則立即發布“應急指令”,並及時作出響應。
堅持問題導向,實施精准治理措施
深化工業源治理。南靖縣對轄區內的重點污染源進行全面排查,加強日常巡查,建立詳細的管理台賬。針對不同企業制定“一企一策”治理方案,督促重點行業、重點工業開展廢氣排放“去存量,控增量”工作,降低大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通過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加強執法監管等措施,確保企業穩定達標排放。
加強移動源管控。南靖縣加大對機動車尾氣排放的監管力度,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檢驗制度,通過設立固定檢查點和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大對超標車輛的處罰力度。南靖縣交通運輸局加快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及更新,今年以來新增更新國六排放標准營運柴油貨車32輛,淘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19部,新增新能源網約出租車15部,全縣68部網約出租車全部為新能源車輛,全縣在冊運行的公交車全部為新能源公交車。
嚴格揚塵污染控制。南靖縣要求施工單位全面落實“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同時加強對道路揚塵的清掃保潔力度,增加洒水頻次,減少道路積塵。南靖縣住建局及時建立房屋市政工程清單並實時更新,累計派出監督員1277人次,對640個/次施工工地施工揚塵防治情況進行巡查,發出整改通知書37份,約談3家企業,確保揚塵問題發現一條整改一條,做到立行立改,動態清零。南靖縣城管局嚴格落實城區道路一級道路每日三洗掃、三沖洗,二級道路每日兩洗掃、兩沖洗,三級道路實行每日一洗掃、一沖洗,確保道路干淨、濕潤、無揚塵,並每周開展5次道路保潔巡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加強生活源治理。南靖縣深入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行動,要求餐飲單位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設施並定期清洗維護。加強對秸稈焚燒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通過宣傳教育與嚴厲打擊相結合的方式,有效遏制秸稈焚燒行為的發生。
加強科技支撐,提升治理能力
完善監測網絡。南靖縣在全縣范圍內布設32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點,實現對縣域空氣質量的全面監測和實時監控。通過數據分析及時發現空氣質量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強化數據分析應用。南靖縣建立了空氣質量數據分析系統,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深入挖掘和分析。通過對比歷史數據、分析污染成因等方式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理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引入第三方運維。南靖縣將縣城區劃分為13個重點管控地塊,落實責任到人,通過安排專人進行巡查,加大對工地揚塵、秸稈焚燒的管控力度﹔組織第三方對重點區域進行道路積塵監測走航,為精准治污提供數據支撐﹔聯合相關責任部門不定期利用無人機、走航車等設備開展大氣污染防治聯合執法,提高空氣質量管控的效率和准確性。(蘇海森 佔凱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