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忠誠檢魂 守望公平正義”先進典型系列訪談
閩侯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用檢察“力度”守護民生“溫度”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展現福州市檢察機關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為法治擔當,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履職成效,福州市人民檢察院聯合人民網福建頻道推出“筑牢忠誠檢魂 守望公平正義”先進典型系列訪談,以鮮活檢察故事傳播法治正能量,彰顯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先進典型履職風採和檢察隊伍新作為新氣象。
本期嘉賓是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劉昌群。
主持人:閩侯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的主要工作內容以及所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劉昌群:閩侯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業務涵蓋“四大檢察”,主要圍繞民事檢察、行政檢察、生態檢察和公益訴訟檢察等領域展開。近年來,我們始終把踐行司法為民的宗旨融入到檢察工作各環節,努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具體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民事檢察更強。我們緊扣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積極能動司法,堅持精准監督,共辦理民事申請監督案件80余件。聯合閩侯縣政協、房管所等部門完善物業管理規范,相關經驗做法入選全省檢律協作典型案例。
二是行政檢察更實。我們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依法履職,辦理的姚某某申請行政訴訟監督案入選最高檢第三十批指導性案例。聯合倉山區法院首創全省異地行政爭議化解司法聯動機制,積極延伸非訴執行監督關口,開展行政審判監督、行政非訴執行監督,促進依法行政。
三是生態檢察更優。我們建立刑事辦案與生態修復銜接機制,督促22名犯罪嫌疑人繳納生態修復保証金139萬余元,促成補植復綠713畝,增殖放流19萬余尾。辦理全省最大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跨區域制發檢察建議,督促行政主管部門強化野生動物行業監管,入選全省檢察機關典型案例。
四是公益訴訟更好。我們以“檢護民生”專項行動為抓手,辦理一批涉及食藥品、產品質量、生產安全等多個領域的典型案例。在生態保護方面,深入開展古樹名木保護、閩江流域水資源治理等專項監督活動,共辦理生態領域公益訴訟案件50余件,督促保護古樹名木10余棵、拆除違法侵佔河道建筑物17座。在英烈保護方面,辦理的湖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英烈設施保護公益訴訟案件,探索軍地檢察聯合、省市縣三級檢察一體履職的英烈設施公益保護新模式,獲評全國檢察機關檢察聽証典型案例、公益訴訟優秀案例。
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劉昌群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主持人:閩侯縣檢察院第四檢察部工作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背后的經驗做法是什麼?
劉昌群:第四檢察部工作涉及“四大檢察”所有領域,法律規定和程序要求也相對復雜。為有效應對這一挑戰,打通工作堵點,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在借勢借力借智中融入大局。緊密關注各項民生政策和法律法規最新動態,確保各項工作始終與發展大局同頻共振。同時,借助福州大學城的地緣優勢,引入專家學者、特邀檢察官助理、志願者等第三方力量參與檢察工作,強化與公安、法院和司法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檢察數字模型,提升檢察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在實戰鍛煉中打造一流團隊。我們部門案件數量多、類型雜,在高強度的實戰鍛煉中,通過業務練兵、知識競賽等平台,培養干警樹立為民服務的“三多”辦案理念,真正做到“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
三是在凝聚共識中激發機制效能。推動建立“河長+檢察長”、閩江流域跨區域協同監督等聯動機制,綜合施策,凝聚生態保護合力,共畫社會治理同心圓。
福州市閩侯縣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劉昌群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主持人:您剛提到我們首創了全省首例異地法檢聯動機制,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劉昌群:2023年8月,閩侯縣檢察院與倉山區法院聯合創設異地法檢聯動機制,目前已審查移送案件線索49件次,訴前協同化解行政爭議實質性案件43件,實現了案結事了政和的良好效果。
一是“一體化”推動案件辦理。聚焦爭議源頭,打破集中管轄壁壘,與倉山區法院構建同向而行、互補增益的監督關系,努力在訴前化解爭議糾紛。
二是“一條線”開展矛盾調處。引入代表委員、人民調解員、律師等第三方社會力量參與矛盾調處,構建“行政和解+檢調對接+公開聽証”多元化辦案模式,實現矛盾糾紛化解訴前、訴中、訴后各環節全覆蓋。
三是“一張網”全面監督到底。圍繞行政爭議化解等苗頭性、傾向性、深層次問題撰寫調研報告6份,圍繞行政部門可能存在的執法不規范問題提出監督糾正、堵塞漏洞、防范風險、建章立制的建議8件,助推法治政府建設。(實習生曾嘉豪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