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建設一體化的閩江休閑旅游帶

陳曉
2024年09月29日11:53 |
小字號

近日,台江區融媒體中心組織媒體採風團走訪“閩江之心”及其周邊街區,了解目前的建設和發展情況,提出一些建議。

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江四岸”環境提升,創新組織管理運作模式,力圖以工筆畫之美繪就“閩江之心”。“閩江之心”位於閩江福州段中心,包含“閩江之心”核心區和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蒼霞歷史文化街區、煙台山歷史文化風貌區等聯動區,總面積約3平方公裡。

“閩江之心”以“最美城市濱江會客廳”為定位,2022年9月以來獲建設、設計等各類國際獎項8個,是福州市重點打造的世界級地標性商圈。從“物理空間翻新”到“文化肌理革新”,“閩江之心”變身福州文旅的超級磁場,有機融入閩都、海絲、碼頭等文化元素,加快助力推動福州建設高品質山水城市、現代化國際城市。2024年“五一”假期,“閩江之心”(含茉莉大街、青年廣場、愛情島、煙台山、上下杭)累計接待市民、游客119.36萬人次,5月3日,“閩江之心”單日客流峰值超30萬。但與其他熱門城市文化地標相比,“閩江之心”地標尚未打響,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仍有提高空間。目前,“閩江之心”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文化符號較模糊。“閩江之心”目前還缺乏整合各類文旅符號、地標的統一清晰VI系統,難以讓外地游客對其形成“目的地旅游”的第一認知。游客抵達福州,游玩青年會、上下杭、中亭街、閩江游、解放大橋、煙台山等地后,會對這些文旅符號或地標建筑有分散的認知,但感官上無法有效形成對“閩江之心”地標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第一印象”。

商業開發待完善。閩江游、上下杭、煙台山等福州特色文化街區和旅游項目雖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但目前,業態較為單一,輕時尚的店鋪較多並聚集在一起,消費規模尚未形成,相對完整的商業生態鏈尚未形成,有深度能沉澱的業態尚未形成,難以同時全面滿足外地游客來榕旅游吃喝玩樂購“一條龍式”的消費需求與休憩體驗。

文藝活動缺新意。目前文藝活動大部分聚集在“閩江之心”(台江段),表演內容大多存在模式化、簡單化、同質化問題,相較其他地標沒有較為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帶不來人,留不住人。另外,不少文藝活動偏向觀賞性的單向輸出,缺少互動性、趣味性,如簡單的歌舞演出、擺攤的非遺展示等,都無法給游客帶來全景浸入式體驗感。

點位打造缺特色。目前“閩江之心”有茉莉大街、青年廣場、閩江游、煙台山等供游客游玩觀賞的點位,點位存在大、寬、泛等問題,也存在零散孤立現象,亟需利用濱江景觀這一特色優勢以點串線,通過水上對渡等方式,實現“閩江之心”各景觀點位的全面貫通。此外,各點位細節性的打造把握得不夠,如存在面積優勢的青年廣場除了演出搭建的舞台外,幾乎沒有什麼娛樂硬件設施。

“閩江之心”核心區旅游文化內涵深厚,歷史底蘊和時代氣息濃厚,周邊的街區配套資源豐富。為了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保留歷史記憶,彰顯地域特色,我們要依托城市山水資源稟賦,提升文旅商融合,挖掘城市文化價值,不斷提升旅游吸引力,真正將“閩江之心”打造成兼具國際范、閩都韻的“山水城市會客廳”。具體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改進——

從高站位打造地標IP。認識一個城市、認識一個景點,IP是必不可少的。提到福州,如何能讓外地游客在第一時間想起“閩江之心”,什麼才能成為“閩江之心”的IP?

為了打造好“閩江之心”的文化形象品牌,可以邀請省級以上的大師級人物牽頭統籌,高位布局推動,讓這個IP具有分眾化表達、區域化表達、全球化表達的功能,並參照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做法,以品牌價值帶動相關周邊產業提升,進而提升區域形象。可通過向群眾征集、邀請專家評審、設計師優化等方式,設計“閩江之心”的文旅形象專屬IP。還可以通過舉辦“閩江之心”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等形式,創新創造特色文創產品,打響IP招牌。同時,借鑒“醬香茅台”這一成功模式,將“閩江之心”的IP與其他知名IP聯名,開展服裝、盲盒等跨界合作,吸引年輕群體的關注。通過整體IP的亮相、IP衍生品的擴展、周邊的展陳銷售,精准宣傳“閩江之心”,使“閩江之心”不僅成為福州的城市新地標,也成為福建的旅游觀光地標。

從“新”角度打造商業模式。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閩江之心”江北公司管轄區域商鋪共計40間,已招商37間,品牌數30個。

除了在規劃中引進免稅店、品牌首店、網紅打卡店等吸引游客游玩消費的主力店鋪,建議也要有福州“家常味道”的一片天地。在福州,有叫得響的肉燕、元宵、煎包、花生湯等“百姓小吃”﹔還有傳統扇畫、牛角梳、壽山石雕、油紙傘等福州非遺手工藝品。這些福州人民用勤勞、智慧所凝結出的結晶陪伴著一代又一代人,更能成為與榕城緊緊系在一起的文化紐帶。因此,建議讓富有“閩都韻”的傳統美食、傳統技藝多渠道“出圈”,把展示福州特色韻味的美食搬到“閩江之心”,也把福州的非遺技藝體驗搬到“閩江之心”,讓游客品嘗美食、品味技藝的同時,能親身參與到美食、非遺的制作過程,增強全景式、浸入式的體驗感、互動感,讓福州傳統美食、非遺技藝真正呈現出福州千年歷史傳承和充滿傳統韻味的多重魅力,向全球游客展示真實、自然、豐富的福州。

聚焦“文旅+”帶動效應。福州積累千年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傳承和保護中,實現了古代與現代的交匯,除了閩劇新唱、福州話的RAP也頻頻“出圈”。2022年7-8月,福州市台江區在青年廣場自主謀劃開展“閩江之心”青年音樂季之“當燃有你”音樂節活動,活動邀請了歌手萬妮達等參演,並用福州話演唱rap,音樂節話題量登上同城榜熱搜第一,點擊量達800多萬,音樂節整體線上曝光量達1500多萬。開票一周票房收入近200萬元,通過積極對接企業,獲得310萬的招商收益(由於台風天氣因素,活動收支持平),活動還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樂迷來榕觀看演出。

這是一次文化與商業融合的新嘗試。文旅+演出,利用“閩江之心”現有的地理優勢,依托臨江大廣場,在周末及節假日適合的節點推出演出,邀請“時代強音”和“潮流代表”,用演出講述福州故事,豐富福州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文旅+商業,通過主流的、熱門的文藝表演,通過當紅與福州有關的明星帶動票房收入和企業贊助,刺激消費,提速文旅商融合﹔文旅+品牌,爭創“夏日音樂節”“江畔歌聲”等藝術表演品牌,提升城市吸引力,循序漸進,打造城市品牌,打造吸引外地游客來榕旅游的重要窗口﹔文旅+線路,通過系列演出帶動周邊線路的串聯,將福州旅游資源中的亮點集聚一起,為外地游客提供看福州、游福州、了解福州的多彩窗口。

多重點位吸引游客駐足。縱觀國內知名城市,在打造項目方面頗下功夫,如廣州夜晚的“小蠻腰”、南京“夜游秦淮”、湖南“魅力湘西”等,都成為吸引游客駐足的點位。其中,浙江打造的“唐詩之路”作為一條以詩歌為紐帶的文化線路,取得了良好效果。借鑒其經驗,在整個“閩江之心”多個位置打造點位,也需要前瞻性、高水平的規劃策劃,既要有“繡花”的功夫抓細節,也要在打造點位上站得更高、想得更遠。

比如,通過數字賦能激活旅游生命力。作為全國數字峰會的舉辦地,數字建設是福州的優勢,建議可在“閩江之心”的幾個點位之間,“閩江之心”開放的台江-倉山兩岸碼頭對渡船身等,打造沉浸式的數字體驗場景,開展系列主題數字科普互動體驗活動,增加可觀性、可玩性﹔除了數字化投屏外,還可升級在線路中的故事:講述大廟山閩王的指點江山、青年會郁達夫等文人以文會友、上下杭閩商的傳奇時代、煙台山西洋建筑的風情等福州的故事、福州的文化。還要把“閩江之心”的點位打造放在全市甚至全省的大盤來打造,因為它串聯的不僅是煙台山歷史文化街區、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蒼霞歷史文化街區,更是從閩江入海的大格局串聯起福州的故事、福建的故事。

未來,“閩江之心”將集合資源,更好地打造成為能夠集商業居住旅游文化於一體的城市地標,能夠帶動周邊街區繁榮發展的城市地標,能夠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城市地標。(作者為台江區融媒體中心主任)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