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安溪:健全茶產業鏈  推動“一葉起”到“百業興”

2024年09月30日15:14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秋分時節,走進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茶樹漫山遍野,三五成群的採茶女在茶園中採茶,收獲一年一季的“秋香茶”。

近年來,安溪縣深入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理念,形成完整的茶產業鏈,實現“一葉”到“百業”的產業突圍。獲評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等榮譽稱號﹔安溪鐵觀音以品牌價值1440.42億元,連續5年位列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連續9年位列全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茶界“雙世遺”。

採茶忙。林水源攝

採茶忙。林水源攝

講好安溪故事 傳承千年茶文化

日前,第三期安溪縣大學生茶文化研學班圓滿結束。此次茶文化研學班活動為期一周,吸引來自中國人民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福建商學院等高校35名安溪籍返鄉大學生、准大學生參加。

“泡茶時,我們可以先潤一下茶,用手腕力量輕輕將茶甌搖幾圈,激發茶葉的香味……”在縣青少年宮,安溪鐵觀音茶藝非遺傳承人、國家一級茶藝師林莉婷從識茶、品茶、茶禮儀等有關茶藝知識,以及如何選茗、擇水、泡茶等茶藝技巧,深入淺出地向研學班的學生們講解茶藝知識。

講解茶藝知識。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講解茶藝知識。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這僅是安溪縣聚力弘揚茶文化的一個典型縮影。為更好傳承和弘揚茶文化,安溪縣內外發力,多措並舉保護傳承弘揚茶文化,加大國際宣傳力度,不斷提升安溪茶文化影響力和競爭力。

今年5月,由商務部主辦、農業農村部國際交流服務中心承辦的“泰國重要農業遺產管理保護研修班”走進安溪縣,參與者親身體驗了安溪縣獨特的茶文化。

與此同時,安溪縣精心策劃,通過“走出去交流”等方式助推茶文化傳播。日前,大型茶文化主題情景劇《鐵觀音》在新疆昌吉州連續上演5場,為當地民眾和游客帶來視覺與心靈的享受……一場場茶文化宣傳活動,展示、解讀、傳播安溪鐵觀音的發展史,講述安溪茶文化故事。

不僅如此,安溪縣還制定《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發展規劃(2022-2030年)》和《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保護管理暫行辦法》,對鐵觀音農遺核心區實行原生態保護。啟動《安溪茶史》《安溪茶志》等編撰工作,編排創作《香望》《古厝聽茶》等茶文化主題情景劇,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推介安溪鐵觀音。

科技創新賦能 茶產業提質增效

走進八馬茶業第六代鐵觀音智能化精制生產線,可以看到參觀通道兩旁的大、小包裝生產線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茶葉自動化、智能化、清潔化包裝全過程一覽無遺。

“第六代鐵觀音智能化精制生產線從局部自動化生產模式升級為綜合柔性自動化生產模式,實現茶葉從進料到成品,全程不落地的加工自動化、清潔化、智能化生產,極大提高產品的安全性、穩定性和生產效率。”八馬茶業董事長王文禮說,該生產線可兼容90%以上在制產品配方,效率提高20倍,能耗下降30%。

八馬茶業第六代鐵觀音智能化精制生產線。

八馬茶業第六代鐵觀音智能化精制生產線。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1月,安溪縣印發《安溪縣實施“三茶”統籌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的通知,明確應統籌創新服務,提升茶科技支撐力。通知提出,開展新技術在茶產業的產業化應用,進一步推動安溪縣涉茶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形成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五位一體”的工作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高科技正逐步“武裝”安溪縣數十萬畝茶山。繼2022年“安溪鐵觀音一號”“安溪鐵觀音二號”兩顆衛星發射升空,通過衛星從高空中對茶園種植、茶樹長勢、土壤及環境等進行大范圍監測,有效促進茶農科學種茶和安溪“數字茶業”的系統化建設。

“科學評估數據不僅能為每塊茶園的種植管理提供指導,量化指標還能在推動茶園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方面發揮作用。”遙感衛星項目運營方——泉州中科星橋空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海良說,這些數據還能為茶園參保等提供有效參考。

。

低軌茶衛星“華祥苑壹號”發射成功。安溪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日,由華祥苑茶業與天衛科技聯合研發的低軌茶衛星“華祥苑壹號”發射升空,依托新技術、硬科技賦能茶庄園建設,推動茶庄園數字化建設,引領茶庄園建設標准的全面升級,為庄園茶高品質提供最強硬實力保障,為生產高品質茶葉提供助力。

文化為魂,科技為翼。多年來,安溪縣持續推動“茶園布控氣象監測設備+可視化管理系統+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茶園虫情測報系統”智慧茶園管理支撐體系及植保無人機、農業機器狗等新裝備在茶園生產端的應用,實施國家級園藝作物數字農業建設試點。近5年來,安溪茶葉抽檢合格率基本達到100%,連續15年出口茶葉100%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

百茶之都崛起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茶產業見証了安溪人的致富夢。作為曾經的福建省最大的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依靠茶產業,安溪實現由貧困摘帽到全國百強縣的歷史跨越。

目前,安溪縣現有茶園面積60萬畝,茶葉年產量6.2萬噸,80%人口從事涉茶產業。近年來,安溪縣深入實施“穩一產、強二產、優三產”發展戰略,打造涵蓋一、二、三產的茶產業鏈條,帶動茶農增收、茶企發展,助力鄉村振興。2023年,全縣茶產業綜合產值362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

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介紹,安溪縣除了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家庭農場、農戶”模式,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外,主要以龍頭茶企培育為抓手,加快工業化步伐,現已打造形成以八馬茶業、華祥苑茶業、安溪鐵觀音集團等3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引領的“頭部”企業集群。同時,延伸發展茶葉深加工、茶機械、茶包裝、茶器具等配套產業。

“2023年,公司以3600家門店數問鼎全國第一。”華祥苑茶業董事長肖文華介紹,為做一杯好茶,公司從源頭把控品質,以建設庄園高質量標准,引領產品高質量、標准化,輸出高端品質好茶,來增加消費者對產品的認同感。

茶葉上市。許偉民攝

茶葉上市。許偉民攝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強起來,第三產業也不能落后。安溪縣以拓寬營銷渠道為重點,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線下,安溪縣建有中國茶都、中國特產城、中國茶博匯三個茶葉集散中心,入駐全國六大茶類和茶配套的店鋪近4000家﹔線上,安溪縣與頭部電商合作,開啟全民電商時代,並建設茶科網電商聚集園區等電商園區,打造“中國茶都直播基地”等一批直播基地。2023年,縣域茶葉電商銷售收入超百億元,佔全國茶葉電商近1/4的市場份額。

“當時以為來安溪兩三年就回去了,沒想到竟然在這裡一直扎根下來。”茶科網產業園運營總監雷榮介紹,目前,園區企業日均銷售總額近2000萬元,日發貨單量超10萬件。更有甚者,許多頭部供應鏈企業也紛紛落戶園區,成為強鏈、補鏈的重要參與者。

一業興百業旺。陳志明表示,如今,安溪縣茶產業迸發出蓬勃生機,形成“買全國、賣全國”“買全茶、賣全茶”的供應鏈體系的同時,還在全國率先建成41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園,“三鐵三世遺,樂享茶香生活”之旅獲評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海絲茶源,茶旅勝地”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023年接待游客超7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85億元。(章桂林)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