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在閩新老台商談發展前景:這裡充滿機遇

人民網記者 林盈
2024年09月30日16:58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2023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一年來,福建各地市陸續出台系列區域性政策舉措,形成融合發展合力,將“規劃圖”變為“施工圖”。眼下,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已形成一批先行先試經驗,取得一批首創性對台融合發展成果。日前,記者隨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媒體聯合採訪團實地探訪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情況,並推出系列報道。

今年上半年,閩台貿易額464.6億元,同比增長4.9%﹔福建省新設台資企業1121家,同比增長27.4%……這組經濟數據折射出閩台經貿交流日趨活躍。自上個世紀末兩岸恢復交流以來,“嗅覺”敏銳、善於洞察市場的台商們便一直活躍於海峽往來交流的最前沿,見証兩岸滄桑巨變。

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亞機械)的董事長韓螢煥是最早一批來大陸投資辦廠的台商。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年產值近15億元的上市公司,韓螢煥說,在大陸扎根的34年也是與祖國共同奮進的34年。

東亞機械廠區流水線上,自動化機械臂正在作業。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東亞機械廠區流水線上,自動化機械臂正在作業。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談及近年來企業發展的變化,韓螢煥多次提到了“轉型”。“大概十年前,我們就開始著手做產業升級了,現在看來跟著國家政策走的決定非常正確。”憑著老牌台商對市場和行業的敏銳直覺,韓螢煥早早啟動了自動化、信息化、數智化等一系列轉型升級事項,並加大自主研發、國產化替代力度,繼續走在發展大潮之先。

“要抓住機遇,與時俱進,首先要轉換思維,跟上潮流。”談及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質生產力等“熱詞”的理解,韓螢煥信手拈來,作為廈門市台商協會會長,他保持著“閱讀”潮流的能力,也身體力行地為新老台商們提供幫助和指導。

在今天的福建,既有老台商們“硬核”的制造,也有新台商們緊追風口的創造。

近年來,兩岸在跨境電商、直播帶貨、短視頻等領域的合作日漸深入,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大陸商品在台灣的熱銷正成為常態。來自台灣高雄的楊哲安在大陸工作生活十多年,一直深耕金融領域。他發現,每年兩岸大約有200億元人民幣的線上貿易需要流通。

楊哲安介紹金融項目。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楊哲安介紹金融項目。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楊哲安通過調研發現,兩岸商家需要通過國際第三方支付方式,手續費等成本往往達到5%甚至更高。通過搭建平台簡化流程、降低成本,幫助兩岸電商解決資金回流問題大有可為。

瞄准了這片金融“藍海”,今年初,楊哲安成立了平潭綜合實驗區金聯結算服務有限公司,嘗試針對性解決這一痛點,取得了一些成效。“金融是國之重器。希望能用我所學把這個‘重器’用好用實。這是我多年來努力的目標。”楊哲安說。

大陸發展今非昔比,吸引越來越多的台胞跨越海峽共享發展機遇。

平潭台胞台企服務中心的台籍工作人員談到自己的觀察: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看到大陸在電商、短視頻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前景,選擇來到大陸創業就業。

今年5月,為順應台青創業需求,平潭台青創業育成中心揭牌運營,成為青年台商“登陸”的新落腳點。目前該中心已有7家台企意向入駐,2家金融機構進駐。中心聘任了10名創業導師,幫助更多台青逐夢、筑夢、圓夢。

王淑娟在福州開始了退休后的“再創業”。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王淑娟在福州開始了退休后的“再創業”。人民網記者 林盈攝

不僅僅是青年,福建在支持創業就業方面的政策舉措接連出台,也吸引了不少退休台商登陸“再創業”。早年間往來兩岸做冷氣機生意的王淑娟今年已經65歲,尋根歸鄉幾年,她在了解過創業政策優惠后,在福州的台胞公寓開起了一家早餐屋。

“做美食是我的愛好,有這麼好的機會,讓我又想創業了。”王淑娟笑瞇瞇地說,希望做一個“兩岸融合”的早餐店,把大陸和台灣口味融合在一起。

每次回台灣,王淑娟都會向身邊的親朋好友講述在大陸親歷的惠台利民政策和鄉親們對台胞的照顧,“他們看到我在大陸生活得很快樂,也由衷地開心。”王淑娟說,希望更多島內同胞多來大陸走走,“這裡充滿著機遇!”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