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打造文旅演藝新IP  《印象·媽祖》在湄洲島啟幕

2024年10月06日08:53 |
小字號

近日,以媽祖文化為主題的全新大型文旅演藝《印象·媽祖》,在莆田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性會址印象媽祖如意劇場首演。

演藝現場。

演藝現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在媽祖文化民間習俗中,“演戲酬神”古來有之。每逢節慶,媽祖信眾都會恭請媽祖神像駕臨觀賞戲曲或請戲班演員到媽祖神像前表演。當天,《印象·媽祖》首演,湄洲媽祖也於現場“觀演”。

演藝現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據了解,《印象·媽祖》由湄洲島管委會與三湘印象旗下觀印象公司聯合打造,是國內首個媽祖文化沉浸式體驗與情境行為相融合的大型文旅演藝項目。《印象·媽祖》是“印象”系列第20部作品,由北京冬奧會閉幕式核心主創黃輝擔任項目總導演,演出時長66分鐘,以媽祖生平事跡為線索,借助數控霧幕系統、數字吹紗矩陣、裸眼3D人屏互動、全息投影交互、AR增強現實等前沿科技手段,演繹媽祖助人濟世的傳奇故事,探尋媽祖信俗的精神根源,弘揚“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

舞台上,媽祖與“平行”對話

平行幻境舞台上,林默與不同年齡的自己“平行”對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印象·媽祖》融入學術中的“平行”概念,打造平行幻境舞台。演出中,營造了一個平行於當下的時空幻境,28歲身殞那刻的林默穿越“時光之門”,與不同年齡的自己“平行”對話,詮釋如夢似幻的媽祖文化千年傳承歷程。

舞台設計上,從湄洲媽祖祖廟“重檐”建筑中汲取靈感,設置多層表演空間。整個舞台結構劃分為內區檐式舞台、中區甬道舞台和外區長型舞台三個部分,形成對媽祖祖廟建筑的藝術映射,實現“境象平行”。同時,實現劇場與會場的“功能平行”。如意劇場所在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永久會址,是一年一度的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的舉辦地,已成為島上標志性景點。《印象·媽祖》激活了會址的閑置時間,在會堂原始空間創制一台文旅演藝。平時正常演出,論壇召開時則快速恢復為會場模式,實現一場兩用。

“靈鏡”體驗是這部演藝的吸睛亮點。據介紹,三湘印象與杭州易現先進科技合作推出專屬定制AR眼鏡——“靈鏡”,首次運用在舞台演出中。觀眾戴上“靈鏡”,不僅能欣賞到震撼唯美的舞台實景,還能穿越至虛空中奇妙的幻境,伸手觸及汪洋大海,抬頭仰望璀璨星空,並通過手勢交互與舞台實時互動,獲得全新的沉浸式體驗。

觀眾戴上“靈鏡”,獲得全新的沉浸式體驗

觀眾戴上“靈鏡”,通過手勢交互與舞台實時互動,獲得全新的沉浸式體驗。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看一次《印象·媽祖》,留一生媽祖‘印象’。”三湘印象總裁王盛說,今年適逢媽祖信俗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代表作名錄15周年,歷時一年精心創制打磨的《印象·媽祖》將數字科技與藝術創意融合,不僅是一場視聽的饕餮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是對“立德、行善、大愛”媽祖精神的最好致敬與紀念。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也表示,《印象·媽祖》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豐富媽祖文化的時代化表達、藝術化呈現,是一次對媽祖文化創新性表達的成功嘗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人觀看《印象·媽祖》,從而了解、認識媽祖文化,進而傳承和弘揚媽祖精神。”

表演現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演藝現場。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供圖

媽祖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世界海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湄洲島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迄今從湄洲媽祖祖廟分靈的媽祖宮廟達有1萬多座,遍布全世界50個國家和地區,媽祖敬仰者達3億多人。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不僅是《印象·媽祖》,今年8月,融合舞蹈、武術、馬術、特技等多種演藝門類的大型媽祖文化情境交互式實景演藝項目《緣起湄洲》,已在媽祖影視城啟幕。此外,全球首場媽祖主題沉浸式數字光影秀《首見媽祖》也已落地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大戲樓,近期也將揭開神秘面紗。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共赴“詩與遠方”。湄洲島管委會副主任陳志軍表示,文旅演藝、數字光影秀、音樂季等多種形式的文旅項目,進一步煥發媽祖文化的時代活力,豐富了湄洲島旅游產品供給,打造文旅演藝新IP,推動湄洲島文旅產業迸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