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深化自然資源綜合改革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

近日,2024年全國自然資源綜合改革工作會議在南京舉行。福建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洪榕圍繞福建深化自然資源綜合改革的經驗做法在會上作典型發言。
作為自然資源綜合管理工作全國七個優秀省份之一,福建省堅持學用結合,真抓實干,守正創新,以“數字福建”為引領,持續推動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為全省自然資源綜合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助力。
深挖富礦,打造學用結合“實踐基地”,扎實推動“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等重大理念和廈門筼筜湖治理、寧德荒山治理等重大實踐的深化內化轉化,多個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入選全國典型案例。
敢為善為,做優引領發展“戰略要地”。組織編制《福建省“十四五”自然資源規劃》,聚焦全面提升自然資源監管、服務、支撐三大能力,明確6個主要目標,部署7大任務和22項重大工程,推動《規劃》落地見效。建立“一清單三保障”機制,累計將6767個重大項目納入清單管理,強化政策、指標、服務保障,精准高效解決項目落地難題,土地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集約,以約佔全國1.3%的省域土地創造了約佔全國4.3%的經濟總量。連續三年開展“服務提升年”“責任落實年”“作風建設年”等系列活動,扎實推動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自然資源督察等反饋問題建賬銷號,推動“三區三線”劃定、耕地保護等重點工作落地有聲。
深思早謀,做強參謀輔政“中樞重地”。圍繞發展所需、群眾所盼,福建連續多年開展“大調研”活動,形成調研報告694篇,多篇調研報告入選部優秀調研成果。圍繞新質生產力、兩岸融合、“四大經濟”等領域開展研究,連續多年推出“開門紅”“開門穩”等一系列保障政策。圍繞“做什麼”“怎麼做”“紅線是什麼”,編印《簡明實用手冊》和“政策口袋書”,方便市、縣黨政領導隨時隨地掌握。
先行先試,擦亮綜合改革“品牌寶地”。圍繞存量時代的政策需求,不斷發揮泉州作為全國首批盤活利用低效用地試點城市的輻射作用,低效用地認定標准、產業社區等一批典型案例獲全國推廣。福建作為全國首批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省份,積極統籌頂層設計和基層首創,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等8個試點工作圓滿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7個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在全國率先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和委托代理機制試點。總結提煉典型做法,5項經驗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經驗推廣清單,“生態銀行”“水美經濟”等5個案例入選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以數賦能,拓展智能決策“創新高地”。不斷優化升級福建省自然資源輔助決策系統,現已設置監測指標288項、評價指標68項,構建了常態化監測評價機制。完善要素保障形勢季報制度,定期研判要素保障和土地市場趨勢,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重要參考。聯合高校建立福建省自然資源智庫,形成一批高質量課題成果,廳校協作機制更加順暢。跨部門組建綜合形勢分析專班,構建了22個子項的分析體系,每月編印《專項形勢分析報告》,為管理決策提供有力支撐。(李宇 陳靜瑩 周海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