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收益整治,讓住宅小區舊貌換新顏

“小區一年的公共收入34萬元左右,二次分配后,屬於業主的公共收益將近20萬元/年。”9月29日,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區博美詩邦小區業委會主任葉至釵表示,如今小區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公區綠化得到了有效養護,健身區獲得了修繕更新,老人、小孩有了專門的公共活動空間,一切顯得井井有條。
而這要歸功於,福州市持續多年開展的小區公共收益“點題整治”行動。
在“點題整治”前,該小區舊物業公司持續10多年利用公共資源開展經營活動,不僅未征求業主大會同意,而且還隱瞞公共收益。
博美詩邦小區是一個老舊小區,於2003年交付,共有住宅樓13棟,852戶約3000名居民。
“小區經過10多年的風雨洗禮,顯得破敗不堪,有居民開玩笑說自己生活在‘城中村’。”葉至釵回憶道,在業委會成立前,小區物業服務滯后,缺乏有效監督,導致公共設備設施老化、維修資金匱乏、公共收益被侵佔。
公共收益“點題整治”前后博美詩邦小區生活環境變化對比圖。福州市台江區房管局供圖
2021年,福州全市開展小區公共收益“點題整治”行動,台江區積極落實相關要求,扎實推進整治工作,選樹正面典型、曝光負面案例。
在台江區房管局以及屬地上海街道、交通社區的指導下,博美詩邦小區成立了業委會,重新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實現了小區公共收益專戶管理。
“2萬元以內的開支,業委會可以集體決策,超過2萬元必須召開業主大會進行表決。”葉至釵表示,小區的公共收入既要堅持公開透明,開支也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
眼下,在小區業委會公告欄、業主之家公告欄、樓棟電梯口等醒目位置,以及業主群、公共收益系統等線上平台,都能看到小區公共收入的詳細台賬,業委會、物業公司主動接受業主的問詢和監督。
“我們不僅按省、市、區監管部門的要求進行公示,還打印並張貼了專戶的銀行流水,讓業主對小區公共收益的收支情況一目了然。”葉至釵指著一旁的公示欄介紹道。
博美詩邦小區通過粘貼提示條,明確該公共區域或設備是否產生公共收益,讓業主對小區公共收益情況一目了然。福州市台江區房管局供圖
這幾年,在新物業公司的配合下,博美詩邦小區業委會廣泛聽取業主意見建議,每年有計劃地利用公共收益對小區進行改造提升,陸續修繕了小區內道路,增設了健身設施,更新了生活用水水泵和防汛抽水泵,整治了泳游池環境,新建了監控安防設備等。小區的生活環境得到了極大提升,業主的滿意率、幸福感溢於言表。
博美詩邦小區舊貌換新顏,這是福州市小區公共收益“點題整治”成效的一個縮影。
4年來,福州市通過排查擅自佔用小區公共空間、改變物業服務用房,持續整治侵佔、隱瞞公共收益行為,監督物業公司開設公共收益專戶、依法依規公示公共收益,向業主和物業公司發出“一封信”等途徑,不斷推進“點題整治”工作走深走實。
全市各縣區住建、房管部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總結小區公共收益整治的經驗做法——
鼓樓區通過設立小區共建基金、建立專業服務聯盟、增加財政投入等方式,開創無物業小區治理新模式﹔
台江區幫助小區建立“紅色業委會”,走出一條規范使用公共收益新路﹔
馬尾區採取規范小區地面停車位、廣告,增設充電樁等手段增加小區公共收入,將公共收益歸集與小區改造提升相結合﹔
……
截至目前,福州市共培育了像博美詩邦小區這樣的公共收益管理示范小區34個,累計存入專戶的公共收益約1.5億元。
福州市住建局主要負責人表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從關注公共收益的歸集和公示,逐步提升至規范公共收益的管理和使用,同時支持小區成立業委會,發揮業主自治作用,鞏固“點題整治”成果。
目前,博美詩邦小區已經完成了業委會的換屆選舉,9名委員中有5名黨員,“紅色引領”在小區自治中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業主大會還表決通過了博美詩邦小區《共有部分處置及公共收益管理辦法》《資金管理及審批辦法》等規章制度,讓小區公共收益管理更加規范,資金使用效率更加優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