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安溪:“三茶”統籌賦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4年10月20日12:06 |
小字號

10月12日,在全省縣域重點產業鏈暨低效用地再開發等工作安溪現場會上,縣長劉永強作《聚力產業引領 實現“國定貧困”到“全國百強”發展蝶變》典型發言,深入剖析安溪縣茶產業發展體系煥新升級、提質增效的發展路徑。

近年來,安溪縣深入貫徹落實“三茶”統籌發展理念,不斷挖掘文化內涵,提升品牌形象,深化科技賦能,持續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和教科文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茶界“雙世遺”。2023年全縣涉茶總產值362億元,產業呈現加快振興之勢。

人才引領 做優產業鏈條

近年來,安溪縣不斷在茶產業鏈上精耕細作,堅持“缺什麼、補什麼”,精准施策,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構建起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

秋茶採摘忙。吳承接攝

秋茶採摘忙。吳承接攝

產業發展,人才是關鍵。“在發展茶產業過程中,始終堅定走產教融合之路。”縣茶管委辦主任陳志明介紹,依托安溪茶業職業技術學校,設置涉茶專業,校企雙方聯合開展訂單培養。目前已累計培養涉茶人才超3萬人。

2009年,縣委、縣政府主動加強與福建農林大學對接,舉全縣之力建設安溪茶學院,推動育才陣地擴容升級。“專業設置契合安溪茶產業發展,茶學專業實現‘本碩博’貫通,為茶產業發展培養高端人才超4000人,留安率近8%。”福建農林大學安溪校區管委會主任、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院長郭玉瓊說,這些學生或進入安溪知名茶企,或在茶行業中創業等,用自己所學助推茶產業發展。

以競強技,以賽促能。2017年,安溪縣開茶界先河,設立百萬重獎,舉辦安溪鐵觀音大師賽,並通過設立大師名匠工作室、實施“茶業萬人培訓”工程等方式,做好人才“傳幫帶”,每年培育100名茶業領軍人才,2000名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安溪縣共有安溪鐵觀音大師、中國制茶大師、安溪鐵觀音制茶工藝大師等各類大師44名。

除了在人才鏈上發力,安溪縣還堅持把創新平台作為茶產業行穩致遠的關鍵支撐。“高位嫁接大院大所資源,先后與中茶所、環發所等合作共建烏龍茶產業研究院、茶產業碳中和研究院等專業技術平台,探索茶產業科技前沿課題研究,開展新技術在茶產業的產業化應用。”陳志明說,如依托茶產業碳中和研究科特派工作站,通過遙感衛星等技術,構建“生態修復+環境監測+聯動控制+質量溯源”的低碳生態系統,目前這一系統覆蓋全縣10萬余畝茶園。

此外,安溪縣還著力引進司雷植保、中科星橋等一批生產性服務企業,為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衛星監測、聲光電防治病虫害等科技服務,加快茶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步伐。

文化傳播 打響公共品牌

近年來,安溪縣積極深入推進茶產業品牌建設,不斷提升品牌形象與知名度,進一步增強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持續發展的驅動力。

安溪鐵觀音入選“年度茶區域公用品牌”榜單

安溪鐵觀音入選“年度茶區域公用品牌”榜單

分析安溪茶產業發展歷程,安溪縣深知一個有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對拓展市場的重要性。陳志明介紹,“採取好中選優的方式,確定以安溪鐵觀音為主打造區域公用品牌,並做好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注冊等工作,同時加強與媒體開展合作,推動安溪鐵觀音區域公用品牌走出安溪,走向全國乃至全球。”

區域公用品牌打響了,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也不能落下。專門出台政策,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福建省著名商標的企業予以獎勵﹔組織企業抱團參加各大展會,並給予參展補助﹔鼓勵企業大膽創新、集中力量打造代表性產品……經過多年培育,不僅涌現出八馬茶業、華祥苑茶業、日春茶業等知名企業品牌,還成功推出八馬茶業賽珍珠、華祥苑國繽茶等市場影響力大的產品品牌。

質量是品牌生存的根基,也是品牌的生命。“深入實施‘兩留’‘兩減’‘三禁’等茶業基礎提升工程,建成生態茶園48.6萬畝,並建設農資監管平台,精准定位農資使用,同時推動國家茶葉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茶葉檢測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機構落地,嚴格茶葉檢測。”陳志明說,近7年來,安溪茶葉抽檢合格率達100%,連續17年出口茶葉100%通過輸入國官方檢測。

得益於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聯動發展、相互促進,以及堅持質量至上原則,安溪鐵觀音以1440.42億元的品牌價值,連續5年位列中國區域品牌價值第一,連續九年蟬聯第一。

電商創業 完善百茶配套

“‌安溪鐵觀音秋茶蘭花香氣飽滿,口感細膩,甘甜爽口……‌”近日,走進安溪如譽百茶供應鏈有限公司,隻見主播們正將安溪鐵觀音秋茶的醇香傳遞給每一個在線觀眾。“上百種茶類都在賣,安溪鐵觀音秋茶上市以來,每天能賣出250公斤左右。”該公司總經理王小如說,得益於茶科網產業園完善的配套,茶葉發貨時間要比電商預售發貨時間快很多。

如譽百茶供應鏈主播們直播銷售鐵觀音秋茶。黃東華攝

如譽百茶供應鏈主播們直播銷售鐵觀音秋茶。黃東華攝

緊抓產業發展周期性規律,安溪縣錨定“雙百模式”發展路徑,即“做百茶、興百業”,推動茶產業的永續發展和轉型升級,其中茶科網產業園正是安溪縣“做百茶”的縮影。

近年來,安溪縣持續建設提升弘橋智谷電商園、茶科網等電商聚集園區,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引進直播服務平台、吸引頭部直播企業入駐等,並組織開展“茶鄉購”“抖音618好物節·中國百茶在安溪”等系列活動,推動全縣上下逐漸形成“做百茶”的思想共識,為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目前,安溪縣已成功建立起“買百茶賣百茶”的銷售網絡,每年加工、銷售的六大茶類茶葉約30萬噸,茶葉電商日發貨量達16萬單,年銷售額超百億元,約佔全國25%,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百茶貿易之都”稱號。

與此同時,安溪縣堅持以鏈式思維引領,推動茶產業由“一產”向“二產”“三產”擴展延伸。“以政策扶持、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等方式,不斷提升茶葉加工技術、拓展茶葉銷售渠道、發展茶文化旅游。”陳志明介紹,目前茶機具、茶包裝、茶文旅等涉茶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一葉興百業”的發展格局。

數據顯示,安溪縣茶包裝年產值達65億元,通用包裝佔全國茶葉包裝市場份額1/3﹔茶機具行業產值達25億元,茶葉真空包裝機等機械佔全國市場份額80%﹔建成41座各具特色的茶庄園,每年吸引游客超120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式茶飲的崛起,安溪縣積極搶佔基底茶市場。開發袋泡茶、速溶茶、茶含片、茶水飲料等快捷茶品,打造茶飲基底茶供應鏈,目前年供應量5萬噸以上,佔全國20%左右,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茶飲基底茶供應基地。(吳梅珍)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