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邂逅”朱熹智慧之光,廈門同安一中打造“書院裡的大思政課”

2024年10月22日14:53 |
小字號

為扎根同安地域文化,挖掘多樣資源,豐富課程內容,講好中國故事。廈門同安一中切實推進“大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依托“文公書院”,著力打造助力“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質平台,探索探究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等多種形式,為“行走的思政課”增添新內容。

文公書院

文公書院

據了解,在廈門同安大輪山南麓,屹立著一座歷經674年風雨洗禮的文公書院。這所學府不僅是廈門最早的書院,亦是泉州府最早的官辦書院,它“目睹”了朱熹在此講學、啟迪后人的輝煌歲月。

為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創新,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尤其是文物和文化遺產的育人功能,善用歷史文物講活思政課道理,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10月21日下午,為充分利用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活化歷史文化遺產,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廈門教育工會、同安區教育工會,同安一中攜手,並邀請大中小學教師代表,在文公書院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活動——“師·閱·月”讀書沙龍活動。本次活動以《朱熹智慧鑒古今,教育根本銘心間》為主題,深入挖掘中國經典文學的價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老師們帶來一場難忘的精神盛宴。

活動中,同安一中退休教師蔣文勝帶來了以《朱熹經典文學作品品讀》為主題的名師講座。蔣文勝帶領大家“走進”朱熹的世界,品讀其著作中的哲理,探討如何將這些思想精華融入現代教育實踐,使之成為培養學生品德修養的有效途徑。

《朱熹經典文學作品品讀》名師講座

《朱熹經典文學作品品讀》名師講座

在學校老師劉露瑩的組織下,參與者們通過誦讀、繪畫、書法、手工、音樂、詩歌、戲劇、舞蹈等多種形式,集體創作,呈現朱熹的作品或對朱熹的理解,共同探討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更好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讓老師們在品味經典文學魅力的同時,更加堅定牢記教育之本的信念,將朱熹的智慧融入大思政課中,為教育事業貢獻更多的力量,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組合創作以朱熹《勸學》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組合創作以朱熹《勸學》為主題的繪畫作品

文公書院的改造與“師·閱·月”讀書沙龍活動將朱子文化與現代教育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了沉浸式的學習環境,為師生提供了近距離接觸歷史、感受文化魅力的機會,助力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社會責任感。同安一中副校長黃鬆明表示,同安一中將“大思政課”搬進文物保護單位,文物為思政課提供研習優秀歷史文化的平台,學校不斷深入挖掘歷史文物蘊含的時代價值和思想內涵,切實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激活文物生命力。

此外,同安一中鼓勵師生在“文公書院”進行現場體驗式教學和主題活動,並支持學生在“文公書院”開展義務講解、志願引導,讓思政課堂從學校向社會延伸,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社會,實現“開門辦思政”,讓思政課“大”起來、“動”起來、“活”起來。

自2019年起,同安一中便與集美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多所高校緊密合作,積極探索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一核四維”大思政課程體系,即構建思政小課堂、社會大課堂、網絡雲課堂以及育人全課堂的聯動機制。學校全面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活化利用文公書院這一珍貴的文化資源,努力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書院內的每一處景觀、每一塊石刻都成為了思政教育的生動教材,引領學生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的同時,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今后,同安一中將繼續開展“行走的大思政課”,充分發揮“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育人功能,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推動“大思政課”提質增效。該校也將繼續秉承“立德樹人”的宗旨,充分發揮文公書院的獨特優勢,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努力打造更具時代特色的大思政課堂,為培育新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文/圖 廈門同安一中)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