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煥新顏!中建海峽建甌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再迎新節點
近日,由中建海峽建設的建甌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迎來理學片區工程(朱文公祠、五經博士府)正式開館、建安書院落成開戶、東岳廟片區階段性開放等重要節點,不少游客前往參觀游覽,這也標志著建甌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進入多成果落成階段,有力推動建甌城市文旅發展。
為推進“理學名城”保護活化,項目團隊認真查閱《建寧府志》《朱文公家譜》等大量歷史文獻,通過“原真性保護、功能性提升、時代性修復和活態化利用”對建筑群落進行整體保護提升,把古城保護與加快片區開發、提升城鄉品質有機結合。
朱文公祠、五經博士府正式開館。中建海峽供圖
在理學片區工程中,朱文公祠與五經博士府為大體量木結構建筑,理學綜合體則包含了框架—剪力牆、鋼結構、木結構等多類型建筑結構,同一片區內建筑結構系統復雜多樣、涉及結構專業多,給項目施工帶來挑戰。對此,項目提級策劃,發揮EPC項目優勢,組織設計團隊提前駐場,對結構設計、建筑風格、材料選用等進行協同把關、指導施工﹔同時,強化過程質量管控,引入優質班組,搶晴天、戰雨天,保障質量與速度“雙前進”,確保建設效果完美呈現。
建安書院地塊項目。中建海峽供圖
建安書院地塊地上建筑面積僅3600平方米,需同時建設文昌閣、講堂、中堂等建筑,且周邊毗鄰學校、商鋪等,人流量大,街巷最窄處不足3米,整體場地空間狹小。在如此密集的空間裡施工作業,如何布置場地、安排工序成為項目團隊亟待解決的難題。
項目團隊認真研究場地設計平面圖后,通過強化工期規劃,細化各級節點,精確目標、精細計劃、精准實施,確保項目全生命周期內減少浪費、降低消耗、提高工效,如利用SWOT分析法研究場地優劣勢,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運用發泡混凝土進行管線溝槽回填,減少道路硬化時間,為后續施工工序銜接奠定基礎﹔同時協調就近場地進行大木材加工,省去二次轉運這一程序,提高施工效率。
理學片區項目。中建海峽供圖
作為建甌市申報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載體,建甌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項目不僅是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更是提升街區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的落腳點。在仿古建筑建設中,項目團隊在設計和施工上大膽創新,實現現代與傳統材料巧妙結合。其中,理學片區項目將傳統瓦屋面與玻璃屋頂相結合,超高挑空中庭配合Low-E鍍膜玻璃屋面,使建筑整體空間更加通透、明亮,以現代元素點亮仿古建筑,實現古建“新”造。
東岳廟建筑群是華東地區現存規模較大、保存較為完好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在其周邊建筑群的改擴建當中,景觀工程的選材與建設對建筑群的整體風貌協調性至關重要。為篩選出符合項目風貌特色的苗木,項目邀請專家開展多輪專題研討與實地勘察,走遍福建省周邊地區80余個苗圃場,組織三輪大規模苗木選型考察,細致評估了千余株苗木,嚴選出24棵冠叢直徑、分枝數、株高都較為合適的苗木,確保景觀效果的完美呈現,為古建筑群增添了無限的生機與魅力。
古老坊巷,文脈悠悠。中建海峽將始終貫徹落實“加大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的重要要求,以傳承弘揚“千年建州·理學名城”為己任,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厚植文化情懷,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活化利用中,成為城市特色標識和時代記憶。(楊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