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高甲戲《馮諼與孟嘗君》參加第九屆福建藝術節全省戲劇會演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第九屆福建藝術節於10月21日晚在福建大劇院拉開帷幕,將持續至11月15日,是福建省三年一屆、規格最高、規模最大、范圍最廣的綜合性文化藝術創作演出展示活動。由中共安溪縣委宣傳部、安溪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出品,安溪縣高甲戲藝術保護傳承中心創作的新編高甲戲《馮諼與孟嘗君》作為第九屆福建藝術節暨第29屆全省戲劇會演參賽劇目,於10月25日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宮上演。
《馮諼與孟嘗君》被列入2024年度福建省舞台藝術和美術精品工程資助項目,由文化和旅游部優秀專家、一級編劇周明創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級導演吳茲明執導,一級作曲朱偉捷作曲,林志斌、齊仕明、曾育妮、董繪等一級舞美設計師參與舞美、燈光、服裝造型、化妝造型等設計,王瓊芬、石福林兩位一級演員擔任表演指導。
劇目取材於《史記·孟嘗君列傳》和《戰國策》等史籍,在有史可據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藝術構思,著力塑造了馮諼與孟嘗君等人的藝術形象。運用高甲戲的藝術特點,將人物進行精細的行當劃分,設計了“雞鳴”和“狗盜”兩個丑角人物,既彰顯高甲戲的劇種表現力,又讓他們起到勾連劇情、評價人物、活躍舞台氣氛的作用。在“焚契”“復相”等場次中設計了駕車出行的場面,為二度創作預留出了調度的空間,為舞台表演的全新創造提供了可能性。劇本在時空的預想上採用自由的時空穿插原則,在運用戲曲時空自由的基礎上力爭獲得舞台上靈動流暢的藝術效果。全劇以正劇的文學手法刻畫人物,結合高甲戲的劇種特色,亦庄亦諧,悲喜交融,加強了藝術的感染力與沖擊力。
據了解,安溪縣高甲劇團始創於1952年,建團以來,挖掘、整理、移植和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優秀劇目。1983年創作諷刺喜劇《鳳冠夢》獲全國優秀劇本獎﹔1995年創作諷刺喜劇《玉珠串》進京演出,獲“五個一工程獎”,第六屆文華編劇獎、導演獎、新劇目獎、表演獎,中國劇協“曹禺戲劇文學獎”﹔《老鼠嫁女》《玉珠串·送珠》《群丑獻藝》《相馬》《媒婆弄》《人偶鬧春》《爭為媒》等節目,二十多次參加春節聯歡晚會及戲曲晚會演出﹔2000年以來,先后創演高甲戲《玉石碑》《萬民疏》《緣中緣》《憨生別傳》《李光地》《莫耶·延安頌》等劇目,在省、市戲劇會演中頻獲佳績。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主演張曉燦、林懷鋒、鐘育瑩、吳秋芬,作曲陳漢卿,司鼓謝順捷等主奏均為劇團委托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泉州藝術學校聯合培養的80后、90后新青年演員。
此次會演為青年演員提供了非常好的展示平台,不僅全面展示青年演職員的實力和才華,也為傳統高甲戲文化傳承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劉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