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借電商平台“薅羊毛”?福州市人民檢察院:“刑事檢察+公益訴訟”懲治網絡犯罪

2024年11月01日17:47 |
小字號

直播帶貨、新人返利、個性化引流……網絡營銷手段不斷推陳出新,幾隻伸向電商的“黑手”也引起了檢察官們的注意:不法分子利用商家急於拓展客源、維護信用評價的心理,“薅羊毛”非法牟利。為此,福州市檢察機關結合“檢察護企·閩都行”專項行動,迅速查找履職切入點,著力維護網絡空間正常交易秩序。2024年以來,福州市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涉網絡犯罪965件1644人。

買賣個人信息搞“刷單詐騙”

從線下門店轉型線上的李先生近幾年嘗到了網絡經濟帶來的甜頭。為繼續擴大業務,李先生與某廣告公司簽訂合同,約定以完成廣告點擊的用戶量計算推廣費。

為降低運營成本,該廣告公司通過非法渠道購買刷流量設備,通過模擬真人登錄地址、機型和操作行為,批量開展廣告點擊作業。廣告點擊量是上去了,但李先生網店的客流量並未明顯提升,這讓李先生很困惑。

2023年8月,李先生網店的技術人員發現多條廣告流量畸高,但用戶的閱讀時長卻為零。李先生懷疑被騙,遂向公安機關報案。

“推廣費花出去了,商品卻沒得到推廣,這對於電商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鼓樓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林汀說。該院在引導偵查過程中,充分比對后台點擊數據IP地址、對應賬號信息和正常廣告的點擊間隔,結合相關通聯記錄,確認了廣告公司的“刷單行為”。承辦人員繼續順藤摸瓜,發現該廣告公司用於廣告點擊填錄的個人信息系非法購買,數量多達3萬余條。

目前,騙取的27萬元廣告推廣費已被全部追回。2024年5月,廣告公司主要負責人林某等6人,被以合同詐騙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罪名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兩個月至六個月不等。

注冊新人賬號搞“返利套現”

“本來想利用平台返利規則掙點零花錢,沒想到‘姿勢’不對,構成犯罪。”剛落網的邵某提到購買手機號信息套取新人返利一事,后悔不已。

事情要從2021年說起,邵某在瀏覽某購物平台時,APP界面跳出“邀請新人注冊贏好禮”的鏈接。邵某隨即將鏈接分享至同學群,當日便有兩名同學點開鏈接,在該購物平台注冊了賬號,邵某因此得到兩筆隨機返利。

“如果新人一個接一個,那麼返現就能一筆接一筆。”帶著這樣的“致富經”,邵某通過網絡搜索加入了多個微信群。幾名自稱在通信運營商工作的人員每天在群內定時推送實名注冊的手機號碼。邵某在群裡參與“搶號”后,“放號”人員便會提供相應驗証碼給邵某。邵某便利用這些手機號碼及驗証碼信息注冊不同網絡平台賬號獲取返利。直至案發,邵某一共使用2.2萬個手機號碼及驗証碼信息,套取新人返利7.8萬余元。

“驗証碼是用於身份核驗的安全憑証,一旦泄露,可能會導致不法分子冒用他人身份進行網上操作。輕則冒名注冊登錄,重則進行交易支付,我們要防止個人信息數據成為開啟網絡犯罪的密鑰。”連江縣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林志表示,在該院的推動下,縣工信局、住建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單位主動走訪、約談相關通信運營商、房產中介70余家,要求商戶簽訂《個人信息保護承諾書》,嚴格規范行業內公民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

精挑網購客戶搞“監守自盜”

近年來,黃金珠寶等貴金屬在網絡交易市場佔一席之地。黃金珠寶失竊案,竟也與個人信息有關?

福州市晉安區某快遞公司在多次收到同一快遞站點的客戶反饋快遞缺件后,立即開展了排查。快遞公司安全員說:“我們發現,這些快遞件到達晉安區某社區倉庫后,當值的倉庫管理員均為陳某。我們懷疑是內鬼,就報警了。”

案件很快偵破,倉庫管理員陳某利用工作便利了解到寄件人身份、包裹內物品種類以及是否保價等信息,先后8次私自拆開寄件人委托寄送的包裹,竊取黃金吊墜、鑽石項鏈等物品,總共價值70388元。較大額度的快遞件丟失,保險公司一般賠償60%-70%。現實中,賣家為了不影響網店信譽,通常是默默承擔買家剩余損失。晉安區人民檢察院承辦檢察官邱曉紅表示:“本該是犯罪嫌疑人承擔的責任,結果卻讓賣家吃了‘啞巴虧’。”

晉安區人民檢察院梳理剖析物流領域相關類案7件,於2024年6月向涉案快遞公司宣告送達檢察建議,堵塞制度管理漏洞,督促加強收寄驗視,嚴格從業人員入職查詢,從源頭上遏制因物流員工監守自盜給寄件商戶、保險公司帶來的損失。

據了解,以上三起是發生在福州地區較為典型的利用個人信息薅電商“羊毛”案例。福州市人民檢察院通過查詢分析辦案系統,發現非法購買、出售、使用公民個人信息引發的網絡犯罪手段多樣、隱蔽性強,侵犯廣大市民個人信息保護安全,影響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對此,福州市檢察機關建立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銜接協作機制,通過線索移送、同步介入等方式,加強部門聯動,打好“刑事檢察+公益訴訟”組合拳,提升懲治網絡犯罪和個人信息公益保護雙重效果。機制實施以來,已成功立案31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7件、民事公益訴訟24件,督促保護個人信息數量8000萬余條,4個案例入選“榕城e治理”福州市網絡空間治理十佳優秀案例。(黃靜如)

(責編:楊帆、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