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州市鼓樓區:踐行“三個如何”  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

2024年11月02日09:25 |
小字號

11月1日上午,“深化落實‘三個如何’重要指示 解鎖基層治理‘幸福密碼’”活動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舉行。

“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州軍門社區考察時,提出“三個如何”的治理之問:“如何讓群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群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群眾感覺更平安、更幸福一些。”

十年來,鼓樓區歷屆區委、區政府始終將“三個如何”作為引領鼓樓發展的總綱領、總遵循,每年安排近80%的財力用於民生支出,每年興辦5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推出集團化辦學、“一刻鐘幸福圈”等一大批改革舉措,在全國率先實現“長者食堂·學堂”社區全覆蓋,“一線處置”“兩會一員”等機制獲評全國優秀案例。

十載辛苦終不負。鼓樓區先后榮膺首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綜合基地、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區等30多項國家級榮譽。

十年積累與蝶變,如何讓鼓樓區踐行“三個如何”的成功實踐發揮出更大價值?如何讓值得推廣的基層治理好做法、好經驗為更廣泛地域的群眾帶去“穩穩的幸福”?

活動上,深耕社會治理領域的專家學者、來自基層治理一線的社區書記等,從各自的視角,圍繞以軍門社區為代表的鼓樓區基層治理實踐展開積極探討。

中央社會工作部原籌備一局牽頭負責人、民政部原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司長、中國社區發展協會會長陳越良建議,鼓樓區在繼續聚焦“三個如何”這一時代命題基礎上,將工作法標准化、規范化,研究出台《社區便民服務規范》等標准,以標准規范新時代社區工作體系建設,努力開創新時代社區治理工作新局面。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與社會治理創新中心主任李文釗將鼓樓區踐行“三個如何”的實踐和國內其他城市重要基層治理經驗模式進行類比,指出鼓樓區基層治理成果實踐經驗具備從基層到地方、從地方到全國推廣的潛力。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馮仕政﹔福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鼓樓區委書記黃建新﹔福建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敖澄華﹔福建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歐陽曉波共同為“田野課堂教學基地”揭牌。

據悉,“田野課堂”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於2017年啟動的人才培育改革項目,致力於讓學生走進實際、貼近百姓,在開放和真實的環境中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次鼓樓區設立“田野課堂教學基地”,將進一步借助高校人才、專業資源優勢,把研究成果轉化為助推鼓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思路與舉措,譜寫校地合作新篇章,為鼓樓、為福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對於鼓樓區“田野課堂教學基地”后續活動開展情況,馮仕政表示,人大師生將走進鼓樓社區調研,就觀察結果與社區工作者展開討論,在社會學理論與社區鮮活實踐間相互碰撞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形成論文、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等成果,形成高校師生與基層社區共贏的雙向互動。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