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木蘭溪流域產業帶以“新”提質

2024年11月08日17:18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木蘭溪流域產業帶以“新”提質

  木蘭溪穿過莆田城區。 叢文俊攝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朱崇飛攝

  10月15日至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流域、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擴大生態環境容量。

  10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就指出,要大力保護生態環境,實現跨越發展和生態環境協同共進。

  莆田地域雖小,但有山有海,境內最大河流——木蘭溪貫穿全市,自西向東流入台灣海峽。1999年底,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在木蘭溪防洪工程一期試驗段建設現場奠基,正式拉開了木蘭溪治理的偉大序幕。

  25年來,在“變害為利、造福人民”治理理念的指引下,莆田市委、市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兼顧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把木蘭溪打造成全國首條全流域系統治理的河流。

  “從上到下”產業興

  秋高氣爽,陽光明媚,木蘭溪源自然保護區郁郁蔥蔥。

  乘車穿過茂密的樹林,記者來到仙游木蘭抽水蓄能電站。這是仙游縣第二個抽水蓄能項目,位於社硎鄉和菜溪鄉交界處,計劃安裝4台單機容量350兆瓦發電機組,設計年發電量為14億千瓦時。

  仙游是一個沿海山區縣,地理氣候獨特,具有發展清潔低碳新能源的先天條件。

  “快了,快了,很快就要啟動生產了。”在仙游縣仙港工業園,紫京三元前驅體項目工程部經理鄭建程信心滿滿,“建成后,將為全球供應鋰離子電池三元材料。”

  該項目佔地350畝,由仙游紫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10億元建設。項目分為兩期,一期建有年產3萬噸三元前驅體和1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的生產線,以及1個研發中心﹔二期包含年產5萬噸三元前驅體、4萬噸三元正極材料、3萬噸廢舊鋰電池梯次利用的生產線,以及1個實驗室。

  不遠處,國城鋰電科技新材料制造項目同樣加緊建設。該項目佔地500畝,總投資100億元,建設年產6萬噸三元前驅體和4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的生產線。

  紫京和國城項目是仙游縣近年招商引資新成果,也是當地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引擎。

  與上述兩個項目在同一個會計年簽約的,還有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項目,三者之間互為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將在仙游縣形成一個完整的動力鋰電池新材料鏈條。據了解,三個項目全部達產后,產值有望超過800億元。

  分揀、切割、打包……在和拓(仙游)新材料產業園廠房內,金屬材料回收拆解加工項目剛投產不久,主要對新能源汽車廢舊電池進行回收、拆解、梯次利用,採用萃取、結晶、蒸發等生產工藝,制造三元正極材料的前端原料產品。

  地處木蘭溪上游,仙游縣的產業結構調整初顯成效,而位於木蘭溪中游的城廂區和荔城區,是莆田主城區所在地。在產業“退二進三”進程中,現代服務業在此處興起,跨境電商就是典型代表。

  走進莆田市荔城跨境雲產業園,展廳內擺放著琳琅滿目的“莆田優品”。福建省莆田市投資企業(華福)公司是莆田市商務局下屬的國有企業,負責運營莆田市荔城跨境雲產業園。目前,該園區已搭建起綜合服務平台,實現貨物在廈門、深圳、寧波、廣州、福州等口岸通關。

  “借助莆田鞋服、工藝美術等極具規模的成熟產業帶,深度整合供應鏈資源,打造優中選優的選品基地,推動本土自主品牌走出國門。”福建省莆田市投資企業(華福)公司總經理嚴永芹說,貨物主要銷往美國,其次是歐洲、東南亞等地區。去年,園區出口鞋類產品139億元。

  涵江區地處木蘭溪下游,已經培育了芯片和顯示屏等半導體產業鏈,並以此為基礎,在光伏領域開拓新藍海。

  興化灣畔,波光粼粼,成千上萬片光伏板整齊排列,蔚為壯觀。距離木蘭溪入海口不遠處,興化灣漁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就坐落於此。這是一個總投資5億元的省重點項目,也是莆田市首個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規劃總裝機容量為125兆瓦,每年可提供1.3億千瓦時清潔能源。

  “荔林水鄉”畫中游

  從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大村荔枝公園1號碼頭上船,一路乘坐“水上巴士”前行,隨處可見成片的荔枝林,沿岸途經七步、東陽、長豐等村庄,最后到達張鎮村,全程蕩漾於“荔林水鄉”的獨特景致之中。

  木蘭溪全長105公裡,流域面積達1732平方公裡,水畔遍植荔枝樹。在木蘭溪治理過程中,莆田立法保護古荔樹,全面推進水生態環境治理、河道疏浚整治、碼頭建設、橋梁改造、歷史文化鄉村保護修繕等工程,並開通“水上巴士”旅游路線,串聯綬溪、白塘湖、玉湖等河湖水系,惠及沿線10多個傳統古村落。

  “村裡准備實施夜景工程,屆時將增添夜間游玩內容。”北大村黨支部書記曾健說,該村地處莆田城鎮建設邊界、“城市綠心”和“水上巴士”旅游路線交會處,村內生長著上千棵百年荔枝樹,成為城市人群休閑的“游樂園”,為鄉村旅游注入新流量。

  幾年前,福建省荔林盛景文旅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岩覓得商機,在北大村承租地塊,投資開發露營、皮劃艇、小火車觀光等旅游體驗項目。“瞄准城市消費群體,打破舊有發展理念,摒棄移動式、臨時性、一陣風的短暫業態,培育有主題、有品牌、有內涵的穩定業態。”李岩如是說。

  除了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發展理念也是新質生產力的一種形態。

  近年來,以獲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為契機,莆田立足新發展理念,激活興化古城,培育文旅新業態。

  夜幕降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漸漸熱鬧起來,置身其中,總能在不經意間偶遇三三兩兩身著漢服的游人。當下,每逢重要節日,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管理部門固定邀請專業運營團隊,精心策劃一系列“古風古韻”民俗活動,常態化上演狀元游街、繡球招婿、宋風不倒翁等經典節目。

  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是莆田興化古城的核心區,內含坊巷、后街、縣巷、衙后路、大路街、廟前路等6條古街巷,保留了古城主體的原始風貌,其中包括18處國家級、省級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當地政府以文為魂、以旅為體、以商為用,探索活化利用古街古建的新路徑。

  去年4月,央視《非遺裡的中國(福建篇)》在興化府歷史文化街區拍攝。莆田抓住難得機遇,加快活化利用街區古建場館,順勢引進20多個莆田非遺項目,設置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莆田市非遺藝術中心、《非遺裡的中國》·記憶館、莆田市非遺文化研學中心等四大展館,打造“莆陽百工坊”非遺街區。(記者 林劍波 何金)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