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600公裡 連江“候鳥鮑”回家“過冬”
經過半年的“旅居”生活,近日,福州連江30萬籠鮑魚跨越1600多公裡,陸續從山東抵達連江,回到家鄉的溫暖海域過冬。
連江鮑魚乘船“返鄉”
11月12日上午,苔菉中心漁港碼頭熱鬧非凡,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新一批的3萬籠鮑魚乘坐“藍色巨輪”,從山東榮成順利抵達連江。
靠泊后的大型活水運輸船垂下吊鉤,工人們將一個個重達20斤的鮑魚養殖籠從活水船上搬運下來,拖拽到一旁等待許久的小型漁船上,然后通過漁船運往附近的養殖區進行挂籠立體放養,鮑魚們將在這裡繼續下一階段的生長。
工人搬運轉移鮑魚養殖籠
工人搬運轉移鮑魚養殖籠
“此次返鄉的連江‘候鳥鮑’達30萬籠。”據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海上管理人員吳章瑜介紹,在六個多月的“避暑”之旅中,鮑魚個頭明顯變大,成活率也顯著提升。
“往年,一籠鮑魚一般是12斤左右,將鮑魚送到山東‘避暑’之后,今年能達到20斤,每斤價格平均30元至40元,並且鮑魚的成活率也提高至七成以上。”苔菉鎮鮑魚養殖戶黃水官說。
鮑魚將被轉移至養殖區進行挂籠立體放養
據悉,養殖鮑魚對水溫、水質及海域環境要求都極為嚴苛。為提高養殖成活率,拓展養殖空間,連江這些年採取了夏“避暑”冬“避寒”的鮑魚養殖模式,即每年4月將鮑魚運送至山東榮成避暑,等到11月,再運回到家鄉海域過冬,如此往復,直至鮑魚長成,從而避免了因海水溫度過低或過高影響鮑魚的生長,還降低了夏季台風和赤潮帶來的風險。
“身材苗條”北上,豐腴飽滿南歸。得益於“南北接力”,鮑魚可以全年生長,養殖周期縮短,單位時間內產量提高近一倍,曾經名貴的“海珍品”,如今已走上尋常百姓的餐桌。
工人在給鮑魚投喂“海藻壓縮餅干”(資料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部分返鄉過冬的鮑魚還將吃上家鄉的新品“壓縮餅干”——鮑魚(藻類)配合料。“我們採用藻類配合料,將干海帶打成粉,再加上魚粉、豆粕等原料,作為這段時間養殖鮑魚的主要餌料,有效降低鮑魚的養殖成本。”福建中新永豐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永壽介紹。
連江縣大力扶持鮑魚產業,2023年,當地鮑魚產值達47.46億元
近年來,連江縣大力扶持鮑魚產業,構建起鮑魚產業“四梁八柱”(鮑魚育苗、養殖、加工和銷售等4個完整產業鏈,為“梁”﹔良種育苗基地、餌料配送、養殖基地、數據中心、生產研發基地、活鮑檔口、供應鏈公司和直播基地等8個核心板塊,為“柱”),已形成集“育苗—養殖—加工—銷售—品牌—餐桌”的“一粒鮑”完整產業鏈,全產業鏈年產值近百億元。作為“中國鮑魚之鄉”,2023年,連江鮑魚養殖面積達1530公頃,產量5.66萬噸,約佔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產值達47.46億元。(文/吳丹 圖/吳丹 林鏐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