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惠安:以“惠女精神”推動治水興水  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水動力”

2024年11月18日12:24 |
小字號

晨曦初照,林輞溪畔,工人們已忙碌在治理項目現場,汗水與晨光交織,繪就一幅幅熱火朝天的建設畫面。傍晚時分,城鄉供水一體化的管道如巨龍般延展,將清泉送入千家萬戶,點亮萬家燈火……

近年來,惠安縣傳承弘揚“惠女精神”,以創新為引領,以實干為基石,有力推動治水護水興水用水,繪就了一幅“河暢、水清、業興、民富”人水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也為惠安高質量發展注入“水動力”。

黃塘溪。惠安縣水利局供圖

黃塘溪。惠安縣水利局供圖

治水筑安瀾 水利設施煥然一新

走進惠安,水利建設熱火朝天。該縣搶抓國家增發國債等重大政策機遇,謀劃推進了一批重點水利項目,成功爭取國債資金1.5078億元,形成了項目建設和項目謀劃兩手發力的良好格局。林輞溪流域治理項目便是其中的典型,該項目涵蓋林輞溪源頭段、梧塘段至西溪段、螺陽段及輞川峰崎段等關鍵區域,計劃整治河道17.8公裡。如今,林輞溪兩岸綠樹成蔭,河水清澈見底,成為居民休閑散步的好去處。

在城鄉供水一體化進程中,惠安投資19.82億元,全力推進城鄉供水項目建設,形成了“一縣一網”供水新格局,保証全縣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惠安縣水利局城鄉供水一體化辦公室負責人王植強介紹:“城鄉供水一體化項目不僅解決了長期以來的供水不均問題,還進一步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讓全縣人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此外,山洪溝治理、海堤除險加固、河道綜合整治、小型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批項目也成功落地實施,惠安縣水利設施煥然一新,為防洪排澇、灌溉供水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這些項目背后,是惠安縣水利系統干部職工的辛勤付出。工程師許春城負責的林輞溪流域治理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復雜的地質問題,他帶領團隊攻堅克難,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許春城感慨地說:“看著一條條河流變得清澈美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護水守碧波 河湖長制成效斐然

河湖長制是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的重要制度保障。

近年來,惠安縣以縱深推進河湖長制為抓手,通過建立完善河湖“清四亂”長效機制,加強上下游跨區域流域聯動協調,加大河湖巡查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河湖違法行為。同時,實施“一日一巡查”方案,確保對“四亂”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

在走馬埭,河湖長制的工作成效尤為顯著。這裡曾經是貧瘠不堪的土地,如今卻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林輞溪和錦陽溪兩條母親河如同生命的血脈,環抱著走馬埭,為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支持。河湖長制工作的縱深推進,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空間,也為農業生產和生態旅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惠安縣河長辦辦公室負責人王凡介紹,“我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近三年以來,累計投資約4.76億元,完成了黃塘溪(黃塘段)生態水系建設項目、東橋鎮西港溪安全生態水系等多個溪流整治項目,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越來越多的河湖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湖。”

東橋珩海村親水口袋公園。惠安縣水利局供圖

東橋珩海村親水口袋公園。惠安縣水利局供圖

為了進一步提升水生態修復能力,惠安縣還積極推進惠女水庫水質提升項目,穩步推進惠女、菱溪水庫“淨水漁業”項目,通過科學養殖、生態捕撈等方式,維護水庫生態平衡,保障水質安全。同時,加強預警監測,對惠女、菱溪、陳田三座大中型水庫開展生化指標監測,增設監測點位39個,及時發現並處理水質異常問題。

興水承文脈 “惠女精神”熠熠生輝

承“水脈”興“文脈”。在治水護水興水過程中孕育形成的“惠女精神”,不僅體現在水利項目的建設上,更融入了水利人的血脈中。

惠女水庫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就是“惠女精神”的生動體現。該項目改善灌溉面積0.67萬畝,年增節水能力48.58萬立方米,全面完善了惠女水庫灌區功能以及周邊鄉鎮農業生產發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惠女精神”的內涵。

為了加強水利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惠安縣還積極推進水利宣傳教育平台建設。在惠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一場別開生面的水土保持主題宣講會吸引了眾多干部群眾參與。該縣水土保持工作站站長朱君凡表示:“我們通過宣講會、科普體驗館等多種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水利文化,增強保護水環境的意識。”

此外,惠安縣還注重將水利文化與地方特色相結合,打造具有惠安特色的水利文化品牌。在惠安海岸線上,舊貌換新顏的海灣安瀾工程不僅提升了城市顏值,更成為展示惠安水利文化的新窗口,沿海而建的石屋和廟宇,記錄著這片土地的歷史文化傳承。(惠安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