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因地制宜培育發展特色產業——

接續奮斗建設美好家園(講述·回信背后的故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本報記者 付 文
2024年11月19日09:0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指出,希望鄉親們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積極建設美好家園,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5年多來,下黨鄉干部群眾牢記囑托,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發展高山茶葉、優質水果、食用菌、林下經濟,形成“1+4”特色產業格局,同時升級完善路網、電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助力山貨出山,助力農民增收。

 

青山蒼翠,溪水潺潺,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下黨村的鸞峰橋邊,不少游客正在拍照留念。品一碗幸福茶,嘗一桌農家飯,住一晚古民居,買一份農產品……近年來,當地利用現有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發展高山茶葉、優質水果、食用菌、林下經濟,形成“1+4”特色產業格局,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產業迭代,助力穩定增收

下黨村幸福茶館內,幾名游客正在歇腳。茶館負責人王光朝一邊添茶,一邊介紹下黨村變化。

下黨地理、氣候條件適合茶葉、獼猴桃、錐栗等經濟林木生長。近年來,當地根據自然稟賦和群眾意願,發展高山茶葉、食用菌、優質水果等特色產業1.6萬畝。今年76歲的王光朝,是個種茶制茶的“老把式”。“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們這兒茶樹種植面積很小,村民都是在山地上見縫插針種植。”王光朝說,直到90年代初公路修通后,當地茶葉才開始外銷。由此,茶葉逐漸成為下黨鄉的支柱產業,成為當地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近年來,下黨鄉茶產業不斷迭代,探索“定制茶園”模式,變“賣茶葉”為“租茶園”。客戶每年可以從每畝茶園獲得100斤生態茶葉,還能隨時查看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各個環節。

2020年,下黨鄉組建滴水緣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社,將“定制茶園”模式拓展至全鄉10個村,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帶動村集體和600多戶茶農穩定增收。“我們採取企業化運營的抱團發展模式,通過規范管理,實現‘從茶園到茶杯’的全過程質量管控。”聯合社理事長王菊弟說,壽寧縣夢之鄉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將聯合社納入統一管理,將股份收益二次分配給茶農和村集體,實現茶企和合作社良性發展、茶農增收的多贏格局。

下黨鄉黨委副書記葉作聚介紹,去年,下黨鄉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約1.41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2元,比2018年翻了一番。

打造品牌,集中推廣銷售

優質農產品如何更好走向市場?下黨鄉的回答是堅持在品牌建設上下苦功。早在2014年9月,下黨村就注冊了“下鄉的味道”商標。精心設計旅游伴手禮、分類推廣策劃、統一包裝風格……在壽寧縣農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合力運營下,“下鄉的味道”品牌走向更多消費者。

“我們篩選、整合縣裡質優量穩的33類近550種農副產品,包括干貨類、茶葉類、蔬果類、生鮮類等,集中對外銷售。”壽寧縣農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吳必貴介紹,“下鄉的味道”商標目前已注冊45類共151件,經審核並授權使用該商標的企業已達20家。

為將高山茶葉產業做大做強,壽寧縣還發布了“下黨紅”品牌。今年7月,“下黨紅”成為2024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官方指定用茶,並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貴賓。

銷售端火熱,也催生了新的經營模式。壽寧縣構建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發展體系,探索“供應鏈公司+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推動農業產業“接二連三”高質量發展。

“供應鏈公司實時掌握鄉村生產信息,然后根據市場需求和產品存量‘派單’,各村合作社及農戶‘接單’。”吳必貴告訴記者,農墾公司此前獲得一份3萬斤香菇的消費扶貧訂單,向下黨香菇合作社派單,直接帶動社員人均增收2.1萬元。

壽寧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胡文琛介紹,近3年來,“訂單農業”模式累計帶動農產品銷售近5億元,有力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路通人聚,擦亮幸福底色

打開“智慧路長”APP、點進“道路巡查”模塊,王萬德發動汽車,沿著溪下線開始巡護公路。今年58歲的王萬德是下黨鄉公路專管員。全鄉70多公裡道路,包括10座橋梁、300多處涵洞,都是他的管護范圍。“巡護主要看路面是否干淨、護欄有無損壞、邊坡有無塌方落石、通行是否安全順暢。”王萬德說,要沿著道路邊走邊看,能及時處置的問題現場解決,不能第一時間解決的立即上報鄉裡,“近些年,村裡的路越來越寬,老百姓進出非常方便。”

“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上世紀80年代,下黨鄉建鄉時還沒有公路,直到1991年才建成第一條通鄉公路,2008年實現硬化路村村通。“如今,省道S207線貫穿全鄉,9條鄉道、6條村道四通八達,40多分鐘就能到達壽寧縣城。”壽寧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龔旺春說。

道路暢通,帶動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如今,下黨鄉有民宿、農家樂等99家,300多人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其他特色產業也在加速發展。去年,下黨鄉茶葉全產業鏈產值達1.5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達3000多萬元﹔今年,食用菌產業新增產值達2000多萬元。

產業興旺,不僅吸引能人返鄉,也迎來了更多“新農人”“新村民”。曾在廣東深圳、福建福州等地辦過油畫學校的吳祥芳,2020年底來到下黨村,通過流轉古厝民房辦起“下黨畫苑”。“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宜人,滋養了創作靈感。”吳祥芳說,閑暇時光,她會免費教村裡孩子們學畫畫,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如今,“美”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發芽。

埋頭苦干,生活越過越好

“我以前經常聽村裡老人講鄉親們堅定信心、埋頭苦干、久久為功的故事。現在,我要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在“難忘下黨”主題館,公益講解員王明桃正向游客介紹館內陳設。

王明桃今年38歲,是下黨鄉溪后村人,2008年嫁到下黨村。婚后,王明桃和丈夫一直在外地打拼。2018年,為了方便照顧家裡的老人和孩子,王明桃選擇回村,她不僅精心打理家裡的茶園,還帶頭承包食用菌車間,靠著吃苦耐勞的精神,生活越過越好。

后來,鄉親們將她選為村婦聯主席,她組織村裡20多名婦女成立巾幗志願隊,開展豐富多樣的志願服務活動。去年7月,位於下黨村入口處的“下黨紅”茶葉店開業,王明桃應聘成為店長。“我的工作主要是向客商展示、推薦下黨紅茶,也介紹村裡這些年的發展情況。”王明桃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我們要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積極建設美好家園。”

放眼下黨鄉,埋頭苦干成為鄉親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在下屏峰村,農忙時村民參與搶收錐栗,每人每天收入200多元﹔在碑坑山村,茶產業和中草藥產業齊頭並進,村民從年頭忙到年尾,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我們將繼續發揚滴水穿石的精神,接續奮斗、苦干實干,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不斷書寫新的奮斗故事。”下黨鄉黨委書記吳觀前說。

《 人民日報 》( 2024年11月19日 第 06 版)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