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加強理工類高校建設,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注入“源頭活水”
人民網福州11月22日電 (記者陳藍燕)理工類高校和理工類學科與產業結合緊密,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2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福建省“加強理工類高校建設 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聞發布會,介紹福建加強理工類高校建設、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陳永整攝
會上介紹,福建全省現有理工類高校27所、以理工類人才培養為主的綜合類高校20所,佔全省高校總數的53.4%。理工類高校綜合實力、區域競爭力、服務支撐力實現新躍升。
目前,全省有6個理工類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52個理工類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比2020年分別增加4個、34個。在教育部第五輪學科評估中,有8個理工類學科進入A類行列,比上一輪增加5個。有63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証,比2020年增加23個。
近年來,福建聚焦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有組織推進理工類高校、學科、人才、科研協同發展,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相銜接,有力支撐和服務發展新質生產力。
聚焦集成電路、微電子、網絡安全、醫療衛生等急需領域人才需求,建成國家示范性軟件學院、示范性微電子學院(廈門大學、福州大學)、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廈門大學)、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福建理工大學)等5個專業特色學院,獲批國家級集成電路、醫學攻關等2個產教融合創新平台,推動建設福州大學未來膜技術學院、福建警察學院一流網安學院。
近五年,福建高校年均向經濟社會輸送理工類畢業生15.1萬名,其中研究生1萬名、本科生5.5萬名、高職生8.6萬名,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集聚理工類高校、學科、平台、人才等力量,有組織加強科研攻關,著力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驅動引擎。高校牽頭建設了3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廈門大學嘉庚實驗室、翔安實驗室、福州大學閩都實驗室、清源實驗室等省創新實驗室。福州大學與企業合作成立福建省高校首個概念驗証中心、新質生產力科創中心。
近三年來,福建高校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佔全省總數85%、省科學技術獎佔總數50%以上。高校主持或參與的7項成果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這是1999年以來,福建省高校獲獎數最高的一屆。
下一步,福建將進一步優化高校布局結構,重點建設一批辦學基礎較好、辦學水平較高的理工類高校,規劃設置一批對接重點產業理工類高校,謀劃引進一批境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閩合作辦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