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裡都有啥?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古田縣城西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參觀“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古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人民網寧德11月26日電 (李唯一)“穿著白裙子是竹蓀,長得像花瓶的是杏鮑菇,像雞腿的是雞腿菇……”,“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的講解員用生動的比喻,讓一群“小小參觀者”更加通俗易懂地了解古田縣食用菌的種類、特征。
近日,來自寧德市古田縣城西第一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走進“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以下簡稱食用菌博物館),被館裡各色各樣的“黑傘傘”“白裙子”吸引,好奇地這兒瞅瞅、那兒摸摸。
據了解,這是食用菌博物館的常態。豐富多樣的展陳和扎實的講解,讓食用菌科普教育寓教於樂,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參觀者。古田縣城西第一幼兒園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引導幼兒走進食用菌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充實社會幼兒教育和補充傳統課堂教學局限,讓小朋友們了解、熟悉家鄉的食用菌文化。
古田縣被譽為“中國食用菌之都”,獨特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合菌類生長發育,食用菌生產歷史已逾千年,食用菌種植、加工經驗豐富。食用菌博物館創辦於2004年,全館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菌史、業績、科普、文化、機械五大部分,是國內首家以食用菌命名的專業性與綜合性相結合的博物館,每年吸引參觀者超5000人次。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照片、食用菌的書籍和資料、近乎全品類的古田縣食用菌標本,以及相關的模型、稀有的實物,全面還原了古田縣食用菌產業發展成就,成為國內外人士了解“中國食用菌之都”和食用菌生產“古田模式”的重要窗口。
小朋友們在“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講解員的帶領下,了解形態各異的不同菌類。古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菌類模型。人民網 李唯一攝
不同菌類的種植場景模型。人民網 李唯一攝
小朋友參觀竹蓀種植場景模型。古田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竹蓀種植場景模型。人民網 李唯一攝
食用菌標本。人民網 李唯一攝
古田銀耳標本。人民網 李唯一攝
早期食用菌生產設備。人民網 李唯一攝
菇農向博物館捐贈的早期食用菌裁袋機。人民網 李唯一攝
“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每年吸引眾多游客、學生前來參觀。“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