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一朵菌”,是福建古田人的情懷
“呵哈……”初冬的清晨,在寧德市古田縣食用菌批發市場,香菇採購商卓明強打了個哈欠,呼出一口熱氣。起了個大早的他正忙著卸貨,把4萬斤從東北收購的鮮菇從貨車上陸續搬運下來,裝上小推車,拉進市場逐袋分揀。大汗淋漓的他望向長達20米的車廂,成袋的鮮菇擠擠挨挨地等候著買家到來。
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內人頭攢動。人民網 李唯一攝
入冬以來,古田縣迎來“香菇季”,大批香菇搶“鮮”上市。
作為全國品種最齊全的食用菌批發市場,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商賈如雲。在這裡,古田本地的香菇暢銷到“不夠賣”,有些菇農甚至到了“必須去外地收購香菇,才能滿足當地市場交易需要”的地步。
“每天都有超過1200戶菇農帶著自種或收購的香菇到市場上交易,這裡幾乎能買到市面上所有種類的菌菇。”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負責人魏雲描述起市場的熱鬧場景,“前段時間竹蓀應季時,市場一開門就‘烏泱泱的都是人’。”
採購商向菇農詢問食用菌價格。人民網 李唯一攝
市場的另一側,年過七旬的陳阿婆買到了滿意的香菇:“家裡煮火鍋,孫子特地交代要吃香菇。看,這種摸起來厚厚的,就很好吃。”
從人頭攢動的食用菌市場,到熱氣騰騰的家常菜,為了讓食用菌走上百姓餐桌,深居山林的古田人直面耕地難題,持續努力探索“向微生物要食物”。
如今的古田縣,已是全國重要的食用菌集散地。2023年,該市場食用菌交易額超5億元、干品吞吐量近萬噸。
菇農向顧客展示自家食用菌。人民網 李唯一攝
“50年前,香菇、銀耳都很名貴,食用菌種植是個‘老大難’。現在不一樣了,古田人研發出的袋栽技術,讓家家戶戶都能吃上種類豐富的食用菌,配菜、煲湯,花樣多得很。”魏雲感慨,這要感謝古田的“土專家們”對菌類栽培技術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百折不撓的攻堅。
魏雲口中的“土專家們”指的是古田菇農。在“中國·古田食用菌博物館”的展陳中,古田菇農陳守年在20世紀90年代自己設計並使用的加工設備——香菇切片機格外吸睛。“當年,古田的‘土專家們’就是這樣自己總結栽培經驗、設計加工設備,讓食用菌在家家戶戶都能‘上餐桌’。比如我們常吃的香菇雞絲面,香菇切片的方法就有這台加工設備的影子。”講解員介紹道。
20世紀90年代,古田菇農自己設計並使用的香菇切片機。人民網 李唯一攝
對菌類栽培技術的探索,背后承載著古田人民的創新和勇毅。自20世紀60年代以段木栽培銀耳開始,古田縣在全國率先掀起銀耳、香菇、竹蓀、黑木耳、茶樹菇的“五次生產浪潮”。
從段木栽培、瓶栽,再到全球首創的食用菌袋栽技術,經過60多年的發展,古田人民持續為食用菌種植創造“新模式”,推動食用菌實現規模量產、品種優化,讓價格更低、營養更豐富的食用菌走進千家萬戶,豐富了百姓的餐桌。
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內,干品香菇等各類食用菌排列整齊。人民網 李唯一攝
“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多年來,古田堅持“以菌立縣”,通過全面提升生產、加工、研發、流通等全產業鏈條,持之以恆推進食用菌產業三鏈融合發展,在“大食物觀”的指引下,讓傳統食用菌產業煥發新的活力。
古田食用菌批發市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魏雲介紹,食用菌產業如今是古田縣最大的縣域富民產業,食用菌生產分布全縣14個鄉鎮(街道)近200個村,全縣農民現金收入60%來自食用菌產業、農業人口中70%家庭從事食用菌產供銷。2023年,古田縣食用菌年產量達92萬噸鮮品,產業鏈總產值255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