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乃裳誕辰175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州閩清舉行

11月26日,黃乃裳誕辰175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州市閩清縣舉行。活動以“僑領乃裳 僑史留芳”為主題,由福建省歸國華僑聯合會、福州市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中共閩清縣委員會、閩清縣人民政府主辦。
活動現場。
福建省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林遵,福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林文福,福州市僑聯主席林高星,閩清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縣直有關部門代表、各鄉鎮主要領導,世界福州十邑同鄉會代表,馬來西亞黃乃裳中學師生,福建省黃乃裳研究會代表以及海內外僑界人士、僑企代表、基層僑聯代表,黃乃裳直系親屬等領導嘉賓出席紀念活動。
活動中,閩清縣委副書記、縣長趙春榮發表致辭,表達了對黃乃裳先生的崇高敬意和對活動的美好期許。
趙春榮指出,黃乃裳先生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奮斗精神,為中國近代史、華僑史、福建地方史書寫了光輝的一頁。我們要學習乃裳先生矢志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他艱苦創業的奮斗精神,學習他不懈探索、追求進步的拼搏精神。
趙春榮表示,縣委縣政府將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上級僑聯部門工作要求,以更大力度做好做優對僑服務,講好華僑故事,弘揚華僑文化,努力將僑資僑智與全縣產業發展、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等工作深度對接融合,全力打造新時代宜居宜業宜游的“僑鄉夢田”。
據悉,黃乃裳,福建閩清人,是我國著名的愛國僑領、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作為辛亥革命的重要參與者,他投身公車上書運動和維新變法,自籌資金於1896年創辦了福建近代第一份現代化報紙《福報》,對晚清民初福州近代思想文化的演進產生重要影響。1900年,黃乃裳以個人名義與西方人簽訂平等條約,率領一千多名中國人遠渡重洋,拓荒墾殖,創建了南洋詩巫“新福州”墾場,他被譽為馬來西亞沙撈越“新福州墾場”的奠基者和“港主”。
紀念黃乃裳誕辰175周年書畫展。
活動現場,福建省黃乃裳研究會名譽會長、香港閩清同鄉會副會長黃道權,省黃乃裳研究會副會長、福州大學副教授黃世震,福州市僑聯三級調研員汪樹無等專家學者分別發言,對黃乃裳的生平事跡和貢獻進行了高度評價﹔馬來西亞黃乃裳中學校長盧友雄現場介紹馬來西亞唯一一所以歷史人物命名的“華文獨立中學”——“黃乃裳中學”﹔黃乃裳曾孫黃良杰從黃乃裳個人治學和子女教育兩方面分享其對家鄉故土的深情厚意、對國家華人同胞命運的責任擔當。
此外,活動同期組織開展紀念黃乃裳誕辰175周年書畫展。現場領導嘉賓分別向黃乃裳曾孫黃良杰、馬來西亞詩巫江夏堂、馬來西亞詩巫乃裳中學、省黃乃裳研究會贈送書畫禮物,以表達對黃乃裳精神傳承的敬意和支持。
據悉,閩清縣作為全省重點僑鄉,擁有海外華僑39.2萬人,遍布全球57個國家和地區。近年來,閩清縣圍繞“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主題,鼓勵僑界人士參政議政,完善“聯系廣泛、服務僑界”的工作體系﹔鼓勵華僑華人參與社會治理,形成海內外閩清人共建現代化新閩清的強大合力﹔廣泛聯系海內外華僑華人,多渠道開展聯誼交流,注重凝聚共識,宣傳梅邑文化,推廣閩都文化,講好中華故事。(文/圖 陳巧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