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農信:以紅色基因鑄就金融為民本色

2024年11月29日14:3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福建紅色金融發展歷史悠久、基因厚重。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福建農信)傳承和發揚紅色基因,在金融為民的道路上深耕細作,勇當農村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主力軍,成為“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的倡導者、踐行者。截至2024年10月末,全省農信系統資產總額13606億元,存款余額10690億元,貸款余額7513億元,發展速度、質量、效益位居全國農信系統前列。

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福建農信賡續紅色血脈,弘揚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深入實施“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戰略工程,持續探索打造具有農信特色的經營模式,深耕支農支小支微主責主業,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

歷久彌新,當好紅色農信基因的傳承者

“紅色農信精神是福建農信人砥礪奮進的精神動力。”參觀完紅色農信誕生地展覽館,福建農信一名新上崗的客戶經理表示,將始終牢記紅色農信初心,以信貸資金為載體,將黨的支農惠企政策送到最需要的地方,為鄉村振興奉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據介紹,2010年以來,福建省農信系統各級黨委堅定不移地落實黨管金融的要求,落實黨的各項金融政策,使黨的領導成為全體干部員工團結奮斗的最大底氣、最大保障。近年來,福建農信提出“三個結合”的總體思路,其中首要的就是將加強黨的領導與完善公司治理有機結合,並推動67家行社全部將黨建工作寫入公司章程,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內部治理效能和改革發展動能。

融入血脈的“紅色基因”,已成為福建農信改革發展的引領和紐帶。聚焦“黨政所需、農村所缺、農民所盼、農信所能”,福建農信首創實施“黨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戰略工程,主動擴大“多社融合”朋友圈,與9個設區市政府、主要涉農廳局在內的60多家涉農涉企單位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選派金融助理6330名、聘任鄉村振興信息員4452名,下沉服務全省17110個村居、社區,在支農支小、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普惠金融、防范風險等主戰場上發揮重要作用,涌現出“壟上行金融服務隊”“紅馬甲金融服務隊”“鄉村振興金融輕騎兵”等一批獨具特色的黨建服務品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金融為民,勇當紅色農信基因的踐行者

1929年,永定太平區信用合作社成立時發放的第一筆貸款,用於支持上洋鄉的貧民購買耕牛,金額200元,解決當地群眾耕作困難。歲月更替,初心不改。截至2024年10月末,福建農信的個人貸款戶數已近350萬戶,破解群眾融資難題已成為“工作日常”。

東山縣澳角村,一艘艘漁船滿載而歸,汽笛聲悠揚,漁民小沈從祖輩以討海捕魚為生的主業中,逐步摸索出一條電商發展之路。東山農信聯社的“線上經濟貸”,為小沈的電商之路注入“強心劑”,幫助他建立起水產品電商直播基地,帶動更多漁民共同富裕。

東山農信聯社金融助理深入澳角村,為漁民提供金融服務

東山農信聯社金融助理深入澳角村,為漁民提供金融服務

全面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福建農信發起並持續構建普惠與共享的鄉村振興市場共同體,緊緊圍繞金融“五篇大文章”、福建省“四大經濟”等重點領域,以服務鄉村振興為主線,書寫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生動實踐——

發力科技金融,建立完善多層次、專業化、特色化的科技金融體系,構建“融智+融資+融技”綜合服務體系。做優綠色金融,充分挖掘福建山海資源稟賦要素,寫好“山海文章”,打造跨產業多元融合新業態。深耕普惠金融,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將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主動融入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積極投身特色現代農業“3212”等重點工程,助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布局養老金融,進一步做優網點適老化服務,實現利民、惠民、便民。擁抱數字金融,抓住鄉村“三變”改革,建設升級版福農綜合服務平台,促進農村要素有序流轉、價格逐步發現、價值有效實現。

截至2024年10月末,福建農信涉農貸款、林業貸款等多項鄉村振興指標持續領跑全省,連續四年在福建省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中獲評“優秀”等次﹔迅速落地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累計投放民營提質爭效貸款筆數、金額分別佔全省銀行業78.24%、33.01%﹔連續兩年在全省銀行業機構服務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激勵評價中榮獲一等獎,位列第一名﹔個人貸款覆蓋面超35%,“普”寫“惠”民利民新答卷。

薪火相傳,爭做紅色農信基因的發揚者

在廈門市海拔最高、地理位置最偏遠的軍營村,茶農老高對廈門農商銀行金融助理小林上門辦理“碳匯貸”連連點贊。老高說,廈門農商銀行金融助理派駐軍營村的10年來,堅持“每周一次駐村”等“五個一”服務,讓軍營村村民享受到了“零距離”的金融服務,也讓他的茶園今年“大豐收”。

廈門農商銀行通過開展“一村一策”專項金融服務行動,大力支持高山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

廈門農商銀行通過開展“一村一策”專項金融服務行動,大力支持高山茶葉等特色產業發展

金融助理的零距離服務,是福建農信人躬行實踐紅色優良傳統的一個縮影。

一代又一代的農信人賡續紅色血脈,堅定不移地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穿行在鄉野田間,奔走在農家院落,把金融政策、產品、服務和資金送進百姓家門,形成了“背包銀行”“三水”“三鐵”精神等農信特色工作作風。這些作風連接著農信人與地方百姓的深情厚誼,是中國特色金融文化的生動實踐。

如今,紅色農信初心已然與福建農信“深耕八閩,厚植三農”的企業使命、“百年農信,百姓銀行”的企業願景、“有為農信,實干興社”的企業精神有機融合,在2萬多名農信人心中扎根,融入農信人日常金融服務中,以全新的形式綻放。

深耕主責主業,持續拓寬服務內涵。因地制宜打造集政務、民生、電商、物流、金融等“五位一體”的福農驛站232個,積極融入基層、社區治理。

堅持守正創新,持續豐富金融產品。圍繞福建省山、海、林、地等要素資源稟賦,加大信貸產品創新力度,推出“五福”系列信貸產品,助力解決“三農”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點痛點。

加快轉型升級,持續提升服務體驗。順應數字金融發展趨勢,持續推廣福農e政、福農e貸、福農e付、福農e廳、福農e購等“福農”系列服務,以及“智慧+醫療”“智慧+校園”“智慧+繳費”等近30類行業應用場景,使人民群眾能更多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優質的金融服務。

下一步,福建農信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堅守支農支小初心,擔當金融為民使命,積極主動,務實作為,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福建篇章貢獻更大力量。(福建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