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海絲文化何以在福州長樂閃耀千年?

2024年12月03日11:38 |
小字號

跨越地域的界限,文明交融碰撞﹔連接東西方脈絡,商貿繁榮互惠……海絲文化在福州長樂閃耀千年,讓這座擁有悠久海洋歷史和豐富商貿文化的城市,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國東海之濱。承載著千年的海絲記憶,福州市長樂區見証了無數的商貿往來和文化交流,如今又以嶄新的姿態,積極探索海絲文化發展的新路徑,展現出獨特的魅力和活力。

巧借天時地利 續寫海絲文化輝煌篇章

長樂的海絲文化遺跡是歷史的饋贈。長樂區委、區政府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對海絲遺跡進行保護和修繕,為海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梅花中琉文化館館內布展。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梅花,這座充滿歷史韻味的古城是長樂海絲文化的重要載體。走進古城,鄉約所、林位宮、蔡夫人廟等建筑映入眼帘。這些古老的廟宇和建筑,歷經歲月的洗禮,見証了長樂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繁榮昌盛。修繕后的建筑保留了原始的風貌,同時又煥發出新的生機,每一塊磚石,每一根木梁都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近日開館的梅花中琉文化館,更是為古城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近170平方米的布展面積,以豐富多樣的展品及詳盡的資料,全面展示中琉文化的深厚淵源與豐富內涵,為市民提供了一個了解中琉文化、感受文化魅力的平台。

聖壽寶塔。姜亮攝

聖壽寶塔。姜亮攝

屹立於鄭和公園的聖壽寶塔是長樂海絲文化的重要象征。這座古老的寶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海上絲綢之路福州遺址地預備名錄,彰顯了其在海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登文道。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南雁山炮台舊址

南雁山炮台舊址。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沿著海岸線前行,還能看到登文道、閩江口南雁山炮台、閩海關營前分關等涉海文物遺址。這些遺址見証了長樂在海上貿易和海防方面的歷史。登文道,曾經是船隻起航和停靠的重要通道,如今雖已不再承擔航運功能,但它的存在依然讓人能夠想象到當年的繁忙景象。閩江口南雁山炮台和閩海關營前分關,則是長樂海防歷史的見証者,它們守護著這片土地,也見証了長樂在海絲貿易中的發展。

鄭和史跡館

鄭和史跡館。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走進鄭和史跡館、顯應宮、海絲館、博物館等場館,館內陳列著精美的瓷器、絲綢等文物,生動地展示了長樂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貿易繁榮。這些文物不僅是藝術的瑰寶,更是歷史的見証,體現了長樂在海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古代長樂人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交流與融合。

融合古韻今風 共繪海絲文旅璀璨畫卷

在新時代,長樂積極探索海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為海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節假日期間,長樂游人如織。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節假日期間,長樂游人如織。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今年“五一”期間,長樂文旅活動火熱。以“合樂時光·相約長樂”為主題的首屆合樂文化旅游季,成為游客們的熱門選擇。梅花古城憑借深厚的海絲文化底蘊吸引了超7萬人次游客探尋歷史足跡。風光迷人的下沙海濱度假村,則以單日接待游客約11.7萬人次,躍居福州熱門景區前列。

下沙濱海風光。姜亮攝

下沙濱海風光。姜亮攝

國慶期間,長樂持續獻上文旅盛宴,和平街的戲劇生活季,洞江湖公園的“國慶樂翻天 共享幸福味”,長樂鄉宴等均受到游客熱捧。此外,閩劇、評話、伬藝等文化藝術展覽和演出,為市民和游客帶來藝術熏陶。

長樂還整合紅色旅游、歷史文化資源,推出多條精品線路,讓游客在金秋時節感受長樂的獨特魅力與溫情。

傳統戲曲表演

傳統戲曲表演。長樂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進一步推動海絲文旅的發展,長樂區加快完善下沙海濱度假村、王母礁等文化地標基礎配套設施,全力打造海絲文旅發展新IP,和平街特色歷史文化街區,閩江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等景點,也成為游客們喜愛的打卡地。

這些景點通過串聯濱江、海洋特色景點,構建以海絲文化發展帶為中心的“一心二核三廊九片區”的長樂特色文創走廊產業布局,形成了一個協同發展的整體。這種布局讓游客在長樂能夠體驗到更加豐富多樣的旅游項目,從文化古跡的參觀到濱海風光的欣賞,從民俗文化的體驗到現代文創產品的購買,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了長樂旅游的吸引力。

長樂海岸線。姜亮攝

長樂海岸線。姜亮攝

海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為長樂當地旅游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活力,也為海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通過旅游活動和文化活動的結合,吸引了大量游客,長樂提升了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了海絲文化,促進了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深挖文化瑰寶 唱響海洋文明時代強音

長樂在海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方面,不斷努力,通過多種方式,展現出海絲文化的魅力,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彩。

“一生長樂,一生長樂,千年不變本色,真情溫暖心窩﹔一生長樂,一生長樂,我願在你的港灣停泊……”2023年,由長樂區委宣傳部組織創作的紀念長樂建縣1400年原創歌曲《一生長樂》正式發布。歌曲圍繞“一生長樂”這一主題,傳遞了“一生長樂”的美好祝福,曲調壯麗開闊、大氣磅礡,書寫了長樂賡續千年文脈,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新華章。

除了創作歌曲,長樂也通過深挖海絲文化元素,創排了《金薯傳奇》《蔡夫人》等閩劇,通過文藝作品的形式,展現了長樂的海絲文化特色。同時,出版了《海絲拾古》《文脈長樂》《長樂古橋梁》《長樂古民居》《長樂古石刻》等系列叢書,為人們了解長樂的歷史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聳立在閩江邊的鄭和石雕像。姜亮攝

聳立在閩江邊的鄭和石雕像。姜亮攝

在文化活動舉辦方面,近年來,長樂舉辦了“海上絲綢之路和福建古代”國際交流活動、“長樂和鄭和文化”專題講座等活動,擴大了海洋文化的影響力,推動了海洋文化研究的不斷升溫。區融媒體中心利用電視、報刊、網站、微信等平台,做好海洋文化新聞宣傳,進一步提高了長樂海絲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未來,長樂將繼續加大涉海文物保護力度,夯實海絲文物保護基礎,深入挖掘、系統梳理長樂海絲文化相關文獻資料,講好長樂鄭和文化、海防文化、中琉文化故事,傳播海絲文化,推動長樂區海絲文化研究不斷深入。(陳佳雯)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