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安出招,讓河湖“靚”起來
整治后的詔安西溪。陳思宇攝
大美村廟前池塘重煥生機。 李妙珠攝
近日,漳州詔安縣各流域水質傳來好消息:4個國省控斷面水質均值達到地表水Ⅲ類標准﹔6個小流域省考斷面Ⅰ~Ⅲ類水質達標率83.3%,同比提升33.3個百分點﹔小流域入海溪流斷面連續兩年實現水質消劣目標。10月份全縣17個鄉鎮交接斷面水質總體提升,較年初Ⅰ~Ⅲ類優質水斷面增加6個,實現全面消除水質劣Ⅴ類。
水質提升的背后,離不開詔安對優化水環境的不懈追求。近年來,詔安不斷提升水環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結合數字技術,推出“詔安縣水系污染源一張圖平台”,堅持“一河一策”系統治水和生態治水,形成問題整改、銷號、監督、“回頭看”的閉環治理機制,讓全縣水生態環境越來越“靚”。
“一張圖”提升監管力度
11月25日上午,詔安縣河長制辦公室水質監測組組長沈元打開“詔安縣水系污染源一張圖”小程序,從縣城出發,行駛30分鐘左右,直接來到位於建設鄉江畝坑村郊外的一處污染源檢查。問題整治到位后,沈元便前往下一個檢查點。
“水環境污染源一般地處偏僻,有了‘一張圖’精准定位后,我們就可以直接找到污染源。”沈元說。
污染源排查整治是治水的第一步。這些年,詔安圍繞畜禽牛蛙違規養殖污染、入河排口、小散亂污企業、河道等4個方面,梳理豬、鵝、牛蛙、水產養殖及農業面源、農村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小散亂污、河道亂堆等14個小項目,全面摸排各流域水質污染源,形成問題清單,一一整改落實。截至目前,全縣溯源整改問題總數1687個,已整改1636個,基本實現河道周邊各類污染源全覆蓋。
溯源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如何鞏固成果?開展“回頭看”是不錯的手段。但是各鄉鎮或單位上報的污染源信息隻體現在表格中,存在位置不清、類型不清和責任不清等問題。“污染點位多,找不到位置,我們還是得找基層工作人員幫忙帶路,很多情況下根本無法進行暗訪,難以及時發現反彈復養現象。”沈元說。
今年9月,詔安縣水利局創新推出“詔安縣水系污染源一張圖平台”,將污染源的“兩單一表”與河流水系圖精准結合,利用第三方導航功能直達點位,解決了流域治理督查和回訪難問題。
打開“詔安縣水系污染源一張圖平台”,記者看到,詔安縣域地圖上標注著不同的污染源點位,點開任一污染源,均顯示具體問題、污染源類型、責任人和整改照片、整改時限等信息。“該平台還具有信息上報功能,一發現問題或者發現新的污染源,就可直接拍照上傳相關信息,形成新的點位。我們再將問題流轉給屬地鄉鎮或相關職能部門,限時整改到位。”沈元說。
為確保污染源徹底整治到位,詔安水利局還實行限時整改和問題銷號工作機制,並與生態、農業、海洋和紀委等部門緊密聯動,形成問題整改、銷號、監督、“回頭看”的水環境污染源閉環治理機制。
“我們計劃將全縣的國省控斷面、小流域斷面、鄉鎮交接斷面的水質信息納入‘一張圖’,並探索運用先進技術,智能監測水質變化,應用好數據,為污染物分析提供科學幫助。”詔安縣河長制辦公室主任、水利局局長沈來龍說。
“一河一策”精准治污
走進詔安西溪岸嶼段,放眼望去,河道、水面平坦寬闊,河岸無雜草,干淨整潔,挖掘機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清淤作業。“經過治理,西溪終於告別水質劣Ⅴ類了,也恢復了美麗顏值。”深橋鎮政法委員鐘毓川深有感觸地說。
詔安西溪干流全長17.4公裡,流經深橋鎮、橋東鎮和詔安縣工業園區,流域面積83.6平方公裡,是詔安七大水系之一。
這些年,大量農村和城區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散養畜禽糞便等排入河道,導致西溪河道淤積嚴重,水質惡化,今年年初被縣裡列為水質劣Ⅴ類。
根據西溪流域現狀,詔安全面統籌推進水體治理。
“問題表象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控源截污是流域治理的重中之重。”鐘毓川介紹,經排查整治養殖污染等問題150個﹔以考湖村、大美村、溪園村等沿岸村落的黑臭水體治理為重點,配套建設主管、支管網9655米和接戶管網7968米,納戶1250戶,解決生活污水直排問題。
與此同時,詔安全力推進西溪流域水質提升工程(一期)。項目計劃投資898萬元,涉及內源污染治理工程、生態清障、河道緩沖帶建設、人工濕地建設、入河排污口生態化改造和生態溝渠建設工程等多個子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清淤2.1公裡,整體工程完成60%,預計明年1月全面竣工。
在入河排污口生態化改造現場,記者看到,長約400米的河道裡,種植著睡蓮、菖蒲等植物,堤壩採用生態環保的賓格網,改善河道水質及水生態,全面消除河道黑臭。“現在水質明顯好多了,我們可以直接從這裡抽水用於養魚蝦。”周邊養殖戶沈先生高興地說。
西溪的蛻變,只是詔安流域治理的縮影。近年來,詔安堅持問題導向,實施“一河一策”,以補齊生態環保設施短板和重點流域治理為抓手,謀劃實施金溪小流域2024年度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建設工程、東溪支流赤水溪白洋段安全生態水系、西溪流域水質提升工程、城區污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8個流域整治項目,並開展水流域整治百日攻堅,進一步提升流域水質。
生態治水激活自淨能力
聚焦治水護水,詔安持續探索生態治河新招。
位於深橋鎮大美村廟前的一方池塘裡,漂浮著一座座生態浮島,浮床上種植著燈芯草、葛蒲等水生植物,太陽能曝氣裝置不停作業,一派生機。
“之前這就是一潭死水,全村的污水都往這裡排,散發著陣陣惡臭。”大美村黨支部書記沈貴明介紹,去年,村裡被列為全縣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村,經過全面整治,池塘才摘掉“黑臭”帽子。
沈貴明表示,池塘能重新煥發生機活力,除了截污納管、垃圾清撈、疏浚清淤等常見的治水方法外,最重要的是生態治理。通過水生植物種植和魚類散養,同時增設太陽能曝氣裝置,構建池塘可循環自淨的生態系統,來淨化水質、增加溶解氧、提高水體透明度,讓池塘不返臭。
不同於增殖放流、水生有機物種植等舉措,在詔安縣赤水溪水質提升中,微生物和河蚌則是主角。
赤水溪,地處詔安縣東溪入海口,全長20多公裡,流經西潭鎮、深橋鎮、建設鄉和白洋鄉4個鄉鎮21個建制村。
赤水溪的末端,建有攔截壩,溪水經抽取流向微動力異位氧化塘生物處理池。歷經厭氧、缺氧、好氧、沉澱等9道程序,經過16個小時左右的處理,水質達到Ⅲ類水標准,才排到主干流東溪。
廈門玉凰水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運營部負責人楊成江介紹,微動力異位氧化塘生物處理池利用培養的高效生物菌,結合增氧富氧技術,形成菌、藻、原生動物等生物膜降解系統,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機質和氮、磷等,不斷降解有害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淨化。
今年,赤水溪還嘗試使用“河蚌淨水”。河蚌具有非常強大的濾食能力,以水中的有機質和菌類、藻類、原生動物等微生物為食,是“天然的環境衛士”。“一個成年河蚌每天可濾食約100升水,去除水中氮磷等污染因子。目前,氧化塘已投放約100萬隻河蚌,減少了對河水的藥劑干預,讓治水更生態,同時河蚌還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楊成江說。
治水需久久為功。詔安縣將持續深化流域水質提升攻堅,加大問題攻堅、項目謀劃力度,探索更多生態治水新舉措,著力推進各流域生態環境向好向優。(記者 李妙珠 通訊員 沈煒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