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壽寧:聯村共建  連片振興

2024年12月06日15:51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冬閑人不閑。

施肥,殺菌,除草,鬆土,剪枝,連日來,在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清源鎮竹坪村風水灣獼猴桃種植示范基地,農戶們正在從事最重要的幾項農事活動,為來年獼猴桃豐產做准備。

“我們這裡海拔400至650米、年日照超3000小時,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讓風水灣片區獼猴桃品質出眾,口感香甜,今年3000畝的種植基地產量已超100萬斤,銷售額近2000萬元,獼猴桃成為我們當地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壽寧縣清源鎮黨委書記劉椿介紹道。

壽寧縣清源鎮風水灣獼猴桃示范種植基地。繆林華攝

壽寧縣清源鎮風水灣獼猴桃示范種植基地。繆林華攝

壽寧縣清源鎮風水灣矮山片區有幾個村,各村的土地零散分布,怎麼讓獼猴桃黃金產區竹坪村的資源集約化、效益最大化、人員集中化?讓“單打獨斗”變成“協同發力”?

近年來,壽寧縣以創建全省農村基層黨建“整鄉推進、整縣提升”試點示范縣為契機,深化跨村聯營、鄰村聯建等模式,立足“1+4”特色產業,通過組織聯建、產業聯興、人才聯育、治理聯抓,打破資源受限、難以規模發展等弊端,推動強村帶弱村,帶出新希望。

“一開始,我們只是試種500畝,沒想到產量這麼好,縣裡鼓勵我們通過採取產業鏈黨委、中心村黨委聯營共建的方式,通過竹坪村把附近的符家垱、含坪岩、村尾等3個村組織起來,形成一個抱團發展的產業鏈黨建聯合體”。清源鎮竹坪村黨支部書記胡梅英介紹道。

說干就干!中心村黨委充分發揮牽頭帶動作用,聯合4個村將山勢相鄰的土地劃片整理,統一盤活撂荒土地,再將流轉的土地承包給農民合作社統一規劃管理,群眾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探索建立“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簽訂土地流轉協議300多份,引導動員群眾種植獼猴桃2萬多株。

產量有,如何保証質量?產業鏈黨建聯合體制定“五個統一”管理措施,實施統一購苗渠道、統一施肥標准、統一病虫防控、統一田間管理和統一技術培訓,引導農戶規范種植、科學管理。

清源鎮農戶日常為獼猴桃授粉。繆林華攝

清源鎮農戶日常為獼猴桃授粉。繆林華攝

“日常我們邀請省市專家到田間地頭進行指導,幫助解決獼猴桃潰瘍病等問題。今年我們統一為農戶購買獼猴桃種植保險,為獼猴桃產業裝上‘雙保險’。”基地負責人李長春說道。

支部引領、黨員帶路、產業鋪路。據介紹,在產業黨建聯合體機制的帶動下,由支部領辦、群眾創辦的合作社共有5家,社員達到184名,脫貧戶、低保戶42戶,每人每年增加收入15000元,輻射帶動4個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平均增加8萬元。

多點開花,“小作物”撬動“大鏈條”。壽寧縣斜灘鎮樓下村、新村村、香菇山村和竹管垅鄉傍洋村、坑底林村等5個村打破鎮域界限,實施“飛地”聯盟模式,投資240萬元建設200畝紅心獼猴桃基地,每村每年村財增收6萬元。托溪鄉大黍村整合江山、峽頭兩個村,聯合成立“托溪鄉高山農業產業鏈黨委”,聯合發展高山蔬菜,推動50戶農戶年均增收5萬元。鳳陽鎮將全鎮中小茶企、合作社、茶農等串聯一起,由永和春、瑞隆公司聯合創辦全市首家調味茶生產企業,新增崗位100個,年產值突破2億元。

一鎮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產……目前,壽寧縣已建成特色種植示范基地21個,累計發展茶葉16.18萬畝、水果4.21萬畝、食用菌800萬袋。跨村聯建、產業聯營、治理共抓,區域協同發展成為壽寧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徑”。(劉梅芳)

(責編:楊帆、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