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開展90項網上網下活動,創作網絡作品超3萬件,全網總閱讀量超18億

唱響新時代網絡主旋律  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閉幕

2024年12月06日21:05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12月5日晚,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閉幕式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舉行。人民網攝

12月5日晚,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閉幕式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舉行。人民網攝

人民網廈門12月6日電 (蘇海森)強國使命心頭記,時代新人篤於行。向上向善共營造,上網用網要文明。善惡美丑知明辨,誠信友好永傳承。傳播中國好故事,抒寫青春愛國情……16名網絡文明推廣使者與中小學師生一同發出網絡文明宣言。

12月5日晚,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閉幕式在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廈門開放大學)舉行,展現了廈門網絡文化的豐碩成果。

“薪火相傳”——廈門網絡文明建設推廣使者傳遞環節。人民網攝

“薪火相傳”——廈門網絡文明建設推廣使者傳遞環節。人民網攝

本次活動由廈門市委宣傳部指導,廈門市委網信辦、廈門市委文明辦、廈門市教育局、廈門市公安局、廈門市通信管理局主辦,分為向光逐夢、e“鷺”追光、網聚成光三個篇章,融合情景表演、“網事”分享、文藝展演等內容,同時,活動上還開展“薪火相傳”——廈門網絡文明建設推廣使者傳遞活動,共唱廈門網絡文化節主題曲《e網情深》,呈現了一場數字與文化交融的視覺盛宴。

情景表演《春風拂過筼筜湖》。人民網攝

情景表演《春風拂過筼筜湖》。人民網攝

活動現場通過擬人化的創意視頻《光·無限》拉開序幕,回顧廈門網絡文化節十三年來以網絡文明之光為指引,為推動網絡文明建設奮勇前行的成長歷程。據悉,於今年5月至11月舉行的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聚焦“學習新思想”“兩岸融合第一站”“高質量發展看廈門”“網絡文明進行時”“品味別樣廈門”“‘愛心廈門’網上行”“爭做‘廈門好網民’”等7個板塊,共有82家單位參與,開展90項網上網下活動,創作網絡作品超3萬件,全網總閱讀量18.7億。活動現場“光+無限”主題成果展和本屆網絡文化節總結視頻《追光2024》,全面展示了本屆網絡文化節聚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廈門高質量發展、廈門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組織開展一系列網上網下主題宣傳活動,創作一批批揚正氣、接地氣、聚人氣的網絡文化作品,傳播網絡正能量,講好廈門故事,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營造良好網絡輿論氛圍的生動實踐。

與會嘉賓參觀“光+無限”主題成果展。人民網攝

與會嘉賓參觀“光+無限”主題成果展。人民網攝

閉幕式上,一幕幕豐富多彩、亮點紛呈的網絡文化節精品力作展演,一個個亮眼數據和精彩分享,讓網絡文明之光競相閃耀。活動現場,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優秀組織獎”“優秀傳播獎”“優秀創意獎”“優秀網民獎”揭曉,43個優秀項目和突出貢獻單位、個人獲獎。

活動現場頒發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優秀組織獎”“優秀傳播獎”“優秀創意獎”“優秀網民獎”等獎項。人民網攝

活動現場頒發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優秀組織獎”“優秀傳播獎”“優秀創意獎”“優秀網民獎”等獎項。人民網攝

向光逐夢——在網絡文化浪潮中奮勇前行

2022年,來自台灣的鄧佳蓉來到廈門從事民樂教育,成為一名打擊樂教師。她積極促進台灣民樂團隊跨海而來開展文化交流,也和其他教師一起帶領孩子們奔赴全國各地交流。

郭肖華是來自廈門的一名大學老師。他參與發起的“中國的月亮——兩岸青年學子用影像寫詩”活動讓兩岸青年學子以影像為畫筆,細膩描繪出詩歌的深邃內涵,使古老的文化在現代的光影中煥發出嶄新的生機與活力。

來自台灣的打擊樂教師鄧佳蓉與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院長郭肖華同台對話。人民網攝

來自台灣的打擊樂教師鄧佳蓉與廈門理工學院影視與傳播學院院長郭肖華同台對話。人民網攝

台上,鄧佳蓉與郭肖華一同分享了在廈門這個“兩岸融合第一站”以文化為紐帶、以融合為使命,讓文化的種子在兩岸的沃土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故事。

“我把海滄區委宣傳部策劃的‘我從對岸來 筑夢海滄中’台胞專訪短視頻傳至網絡平台,收獲眾多台灣同行與友人的盛贊。他們真切感知到大陸的蓬勃發展與滄桑巨變,對我在廈門的工作與生活充滿向往。”鄧佳蓉說,生於台灣,逐夢廈門,她願意化身民樂文化的傳頌者,將手中的鼓槌遞予新一代,使兩岸青少年皆能體悟打擊樂世界的靈動與魅力。

“‘用影像寫詩’活動一經推出,便如春風拂過大地,喚起了兩岸青年學子的熱烈響應。”郭肖華感慨,海峽兩岸雖一水相隔,然文化同根,情感同源。

詩影像《羽毛》展演。人民網攝

詩影像《羽毛》展演。人民網攝

廈門這座城市,始終追逐著時代之光,每一位網絡文化創作者、參與者都是時代的逐夢人,在網絡文化的浪潮中奮勇前行。

廈門市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介紹其在廈門筼筜湖拍攝白鷺情形的今夕對比,以及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情況,生動講述廈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故事。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麗娜(PANOVKINA VITALINA)分享通過網絡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人民網攝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麗娜(PANOVKINA VITALINA)分享通過網絡的力量講好中國故事。人民網攝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黨委書記袁媛分享“跨文化傳播者”的廈門印記。人民網攝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黨委書記袁媛分享“跨文化傳播者”的廈門印記。人民網攝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留學生麗娜(PANOVKINA VITALINA)、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黨委書記袁媛共同講述了通過網絡的力量讓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廈門的美好,講好中國故事。

圍繞一組人物報道,廈門日報社記者邵凌豐講述了他和同事如何通過全媒體宣傳為廈門這座城市鐫刻下了一部鮮活厚重的時光長卷。

e“鷺”追光——讓城市更加光彩奪目

來自廈門同安的蔡盛坤,在線下是一名有著20余年廚齡的中式烹調高級技師,在線上則是一名全網粉絲量達4000多萬的美食博主。

近年來,深知粉絲量不僅是數字,更是責任的蔡盛坤積極為家鄉美食和農特產品代言,參與各類美食活動,傳播廈門美食文化,還多次參與網絡安全反詐活動。

美食博主蔡盛坤分享美食傳播。人民網攝

美食博主蔡盛坤分享美食傳播。人民網攝

“我將繼續做好短視頻內容,用好流量,為廈門網絡文明建設添磚加瓦。”分享中,蔡盛坤呼吁大家一起行動起來,傳播網絡文明,讓更多人通過網絡品味廈門的獨特韻味,感受這座城市的熱情與活力,共同書寫廈門網絡文明建設的精彩篇章。

廈門,這座被稱為鷺島的美麗城市,是互聯網產業高度發達的網紅城市,也是網絡文明建設成績突出的文明城市。一束束網絡文明之光,也讓這座城市更加光彩奪目。

情景表演《在網絡的世界裡暢想》。人民網攝

情景表演《在網絡的世界裡暢想》。人民網攝

在班級裡的“網絡文明分享會”,用故事與圖片,將隱私保護、詐騙識別等知識傳遞給伙伴們﹔在學校電腦興趣組,時刻提醒同學遵守網絡規則,遠離不良信息……作為廈門網絡文明建設推廣使者,廈門實驗小學學生郭寶郡分享了在網絡文明推廣道路上的小妙招。

廈門實驗小學學生郭寶郡分享網絡文明推廣故事。人民網攝

廈門實驗小學學生郭寶郡分享網絡文明推廣故事。人民網攝

“2017年,廈門六中合唱團創作的《青花瓷》,在網絡平台走紅,以青春正能量的形象,得到了廣大網民的認可。”廈門六中教師陳琦感慨,正是這份網絡奇緣,讓廈門六中將網絡文明建設作為使命,積極思索探尋、奮勇前行。

廈門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示范基地學校代表廈門六中陳琦分享網絡文明建設的青春力量。人民網攝

廈門新時代青少年網絡文明示范基地學校代表、廈門六中教師陳琦分享網絡文明建設的青春力量。人民網攝

廈門城市職業學院閩南文化傳習基地教師陳心暉分享該基地開展“閩南非遺印象”系列活動,並通過網絡“出圈”的故事,從而推動了閩南非遺在新時代的傳承與創新。

網聚成光——網上大流量匯聚滿滿正能量

在網絡文明之光的引領下,廈門匯聚起每一份向善的力量,如同涓涓細流匯成江海,網聚成光,讓網上的大流量澎湃著滿滿的正能量。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與廈門日報社聯手,打造貼心的《鷺哥鷺姐來說“市”》科普專欄,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市場監管如影隨形的守護。

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龔影分享用網絡守護民生的溫暖故事。人民網攝

來自廈門市市場監管局的龔影分享用網絡守護民生的溫暖故事。人民網攝

廈門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生阮楠呼吁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做好健康科普,惠及群眾,得到了大家積極響應。

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分行的張夢達分享該行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強金融政策宣傳、普及金融知識,從而與客戶心連心。

三伍鋤(廈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怡音分享通過網絡打造充滿愛與知識的讀寫文化圈。人民網攝

三伍鋤(廈門)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鐘怡音分享通過網絡打造充滿愛與知識的讀寫文化圈。人民網攝

“這些記錄在網絡的助力下,讓無數家庭加入選書、買書、讀書的行列,形成了充滿愛與知識的讀寫文化圈。”

作為一名普通的媽媽,鐘怡音分享與孩子共讀的美好瞬間,經網絡傳播,如星星之火,吸引了全國眾多媽媽的目光。

活動現場同唱廈門網絡文化節主題曲《e網情深》。人民網攝

活動現場同唱廈門網絡文化節主題曲《e網情深》。人民網攝

近年來,廈門市著力加強黨的創新理論網上宣傳,培育網絡文明風尚,依法依規管網治網,讓網絡文明之光競相閃耀。從網絡文化的繁榮興盛,到網絡空間的風清氣正﹔從數字技術賦能城市治理,到網絡創新助力產業升級,廈門在網絡文明建設征程上留下了堅實且精彩的足跡,精心繪制出新時代的網絡文明建設“廈門畫卷”。

作為廈門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弘揚向上向善時代新風的重要平台,自2012年創辦以來,廈門網絡文化節已連續舉辦13屆,先后入選中央網信辦“網信工作創新實踐50例”“2023年城市網絡文明典型案例”。歷經十余年的發展完善,該活動已成為廈門推進網絡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品牌,旨在打造網絡文化新高地,構建網絡文化新篇章,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貢獻網信力量。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