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丨學習新思想·“城市綠肺”與“城市會客廳”生成記

蘇海森 李昌乾
2024年12月09日11:0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廈門市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是一名土生土長的老廈門人,他見証了位於廈門島西部的筼筜湖生態蝶變。

在12月5日晚舉行的第十三屆廈門網絡文化節閉幕式上,彭志偉分享了筼筜湖鷺鳥的今夕對比,生動講述了廈門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故事。

20世紀80年代,隨著湖區周邊高強度的建設開發及人口的快速增加,筼筜湖承受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湖區垃圾成堆、雜草叢生、污水四溢、水體黑臭、魚蝦絕跡,生態嚴重惡化。

改變發生在1988年,廈門提出“依法治湖、截污處理、清淤筑岸、搞活水體、美化環境”20字方針,逐步探索出一條符合廈門市生態文明建設的筼筜湖生態修復治理之路。時至今日,廈門已完成多期筼筜湖綜合治理,實現了從點到面、從水下到岸上、從單一治理到聯合共治的轉變。

“筼筜湖改造之后,感受最大的就是鳥類的變化。”彭志偉介紹,以前在筼筜湖看到的白鷺很少,離人也很遠,拍出來的白鷺都是小小的一點。如今,白鷺不僅多了,和人的距離也在不斷接近。

“現在,在筼筜湖經常能看到白鷺捕魚的畫面,這也是這片湖生態變遷的見証。”彭志偉介紹,近年來,筼筜湖記錄的鳥類達到90多種,而且很多珍稀的鳥類也在這裡出現,“特別是這幾年,在筼筜湖觀測到了中華秋沙鴨,非常難得。”

曾經的“臭水湖”已變為碧波蕩漾、白鷺翱翔、繁花似錦的“城市綠肺”和“城市會客廳”。從筼筜湖到市域全域,從生態樣板到“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綠色發展理念已貫穿到廈門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