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安溪:從一片“金葉子”鏈出百億光電產業園

李唯一
2024年12月11日08:3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安溪縣地處福建省泉州市,是歷史悠久的產茶大縣。今年“秋茶旺季”時,大批優質安溪鐵觀音陸續上市,秋茶日交易量最高達10萬斤。

站在漫山茶園抬頭仰視,535公裡外高空,國內首顆以茶葉冠名的遙感衛星“安溪鐵觀音一號”正對茶園種植、茶樹長勢、土壤及環境等進行大范圍監測,為新一年春茶的豐產“保駕護航”。

安溪茶農採茶忙。(資料圖片)陳達水攝

安溪茶農採茶忙(資料圖片)。陳達水攝

誰曾想,近40年前,安溪是福建最大的國定貧困縣——1985年,安溪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70元,三分之一人口的溫飽成問題。為了生計挑扁擔、走山路、四處叫賣茶葉的茶農不會想到,竹筐裡的鐵觀音有朝一日會成為安溪縣遠近聞名的“燙金名片”。

日前,《2024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研究成果》發布,安溪縣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第50位,躋身全國投資潛力十強縣市之列。而這並非安溪首次闖入“全國百強”。

國定貧困縣躋身“全國50強”,究竟有何“秘鑰”?

“百茶貿易之都”照進現實

1995年,安溪抓住“鐵觀音”這片“金葉子”,因地制宜把縣域特色優勢產業越做越大,靠“一片葉”摘掉了國定貧困縣的“窮帽子”。

步入新世紀,“一招鮮吃遍天”的安溪鐵觀音卻遇到瓶頸。面對茶葉品類“百花齊放”的全國茶葉市場,鐵觀音“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

茶園秋色。陳偉攝

茶園秋色。陳偉攝

“發展的轉折點可以追溯到十年前,電商的風‘刮到’安溪。”安溪縣茶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炳燦回憶,從那以后,因勢利導的“線上賣茶”仿佛“一夜開挂”。乘此“東風”的和平百茶(福建)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平百茶”)創始人陳和平坦言,之所以有“日均茶葉訂單發貨量超3萬單”的發展圖景,正是十年前勇於把握電商機遇,成為安溪茶企全鏈條轉型的“排頭兵”之一。

從和平百茶集茶葉原料、生產、包裝、物流、售后於一體梳理,不難發現,它也是安溪縣茶產業全鏈條“集聚”發展的縮影——

“集聚”體現在渠道上,沿著鐵觀音的雄厚基礎,安溪逐漸成為了“本地茶”與“外地茶”的交匯地,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茶葉大觀園﹔“集聚”還體現在強大的工業加工能力、物流配送網絡上,茶葉訂單“蜂擁而至”,物流產業也“齊頭並進”,上千個物流服務網點陸續集聚、更多的茶企如雨后春筍般自發入駐,為安溪茶產業供應鏈體系帶來“再升級”。

當前,安溪縣圍繞茶產業發展各環節,出台《安溪縣實施“三茶”統籌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措施》,吸引外地不同茶類的生產經營主體接連落地安溪,在安溪創辦百茶供應鏈企業、百茶選品中心、百茶茶倉、智慧雲倉等,滿足不同茶類的倉儲需求,推動茶產業發展。

渠道廣、庫存大、設施齊、人才多、政策好等多種優勢“齊發力”,助推安溪茶產業欣欣向榮。

安溪茶園。卓方彬攝

安溪茶園。卓方彬攝

如今,安溪縣現有茶園60萬畝,每年加工銷售茶葉30萬噸,佔全國茶葉總產量的十分之一,茶葉交易量居全國縣域之首。這條跳出“鐵觀音”的“百花齊放”之路,讓安溪縣實現了從“一葉”到“百茶”的跨越,“百茶貿易之都”從願景照進現實。

百億光電產業“從零起跑”

基於鐵觀音這一特色產業,安溪從傳統產業茁壯發展的“百茶貿易之都”向新發力,串聯起新興產業鏈,“一葉興”鏈出“百業旺”。工業底子薄弱的安溪“從零起跑”,在“新”“舊”賽道的轉換中形成涵蓋“襯底—芯片—封裝—應用”的完整光電產業鏈。

2011年年初,光電龍頭企業三安光電謀劃“上馬”藍寶石襯底新項目。當地政府第一時間與安溪鄉賢、三安光電創始人林秀成接洽,促成該項目落地安溪,也就是如今的晶安光電——全球最大的藍寶石襯底制造商。

晶安光電生產線。人民網 李唯一攝

晶安光電生產線。人民網 李唯一攝

“安溪的區位條件得天獨厚,不僅與‘四市六縣’接壤,還位於廈漳泉都市圈中心點,謀‘新’發展獨具優勢。”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副主任吳明燈介紹。

晶安光電入駐后,當地借力區位優勢先后引進信達光電、天電光電、中科生物等15家上下游企業,推動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勢起,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應運而生。

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泉州芯谷安溪分園區。安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集群促使設備、人力等軟硬件資源更加集中。“就連園區內都有2家企業是我們的客戶,他們生產電腦,我們提供零部件,節約了不少物流成本。”望著正在裝修的嶄新廠房,新入駐園區的正鑫光電負責人謝冬欣慰不已。

2023年,安溪縣光電行業規上工業產值148億元。“圍繞光電產業發展目標及現有產業基礎,我們希望開展精准招商,力爭再引入1—3家行業頭部企業,進一步做強產業基本盤。”對於園區的未來,吳明燈胸有成竹。

周到服務帶來“雙向奔赴”

“我們的工廠和研發中心分別設在江西萍鄉、廣東深圳,當決定擴大企業規模時,我們選擇在光電產業集聚的安溪安家落戶。”謝冬回憶起今年7月初,正鑫光電與安溪“雙向奔赴”的實地考察。雙方一拍即合,安溪“一部三辦三局”定期調度機制“鼎力相助”,不到一個月,正鑫光電在安溪的新廠房就開始裝修了。

從“雙向奔赴”到“拎包入駐”的背后,是安溪的周到服務。

“安溪縣的‘一部三辦三局’定期調度機制由項目攻堅指揮部牽頭,招商辦、前期辦、重點辦分工協作。‘三局’是根據企業遇到的實際困難協調主管部門現場辦公,為的就是進一步延鏈補鏈強鏈。”安溪縣招商辦主任許奇樹介紹。

但“筑好‘金巢’引鳳棲”的同時,安溪擔心“酒香也怕巷子深”。吸引優質企業入駐不僅要“機制完備”,還必須“主動出擊”。

安溪縣夜色。林思宏攝

安溪縣夜色。林思宏攝

今年以來,安溪縣四套班子分別到香港、雲南、上海、北京、江蘇等地開展了28次招商,舉辦了10場招商推介會,並赴14個國家開展海外經貿交流及招商推介。在許奇樹看來,相比企業“自己找中介”,這種直接溝通的方式成本更低、協調效率更高、服務更有保障。

“簽約項目92個、總投資468.45億元”是安溪今年上半年的“招商成績單”。近幾年,縣委、縣政府持續發力,這片“投資熱土”不斷吸引各方投資商紛至沓來,欣欣向榮。

如今的安溪縣,山水環抱、高樓林立。陳容春攝

如今的安溪縣,山水環抱、高樓林立。陳容春攝

“產業始終是安溪發展的核心引擎和關鍵支撐。”安溪縣委書記吳毓舟說,安溪將立足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以久久為功的韌性推動縣域八大產業鏈互融互通、協同發展,向全面建設具有茶鄉特色的現代化中等城市大步邁進。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