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清風傳家遠丨《一座鋼城,兩代雷鋒》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一年來,由福建省紀委監委和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最是清風傳家遠”——新時代好家風思享匯活動先后走進省內多地,通過“憶人說事”的宣講方式,分享了多位英模黨員的優良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分享【節選】:
在遼寧鞍鋼齊大山鐵礦,郭明義一干就是幾十年。每天提前2小時上班,走幾十裡山路,臉被風吹日晒成紅褐色,像那漫山遍野的鐵礦石。
郭明義是家中長子,父親郭洪俊和母親葉景蘭為他取名“明義”,就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后有道德、重品行,深明大義。郭明義從小就受到助人為樂好家風的熏陶。齊大山流傳一句話:有啥事,找老郭家。郭洪俊對同事、朋友都很講義氣。母親葉景蘭會點醫術,附近居民誰身體不舒服,總是免費施治。
鞍鋼是新中國第一個鋼鐵生產基地,涌現出老英雄孟泰、共產主義戰士雷鋒等英模人物。郭洪俊深受鞍鋼愛廠如家、舍己為人優良傳統的影響。那個年代,生產條件有限,沒有大型破碎機。為了促進生產,郭洪俊下班時就拿上挑子和籃子,把沉甸甸的礦石挑回家,帶著全家砸礦石,轉天再帶回廠裡。郭明義就學著父親的模樣,拿著小錘子叮叮當當,把大石塊鑿成小石塊。雖然當時懵懵懂懂,但這個場景讓郭明義印象深刻,父親經年累月的敬業勞動在郭明義心中種下了種子。
在人生的重大抉擇中,郭明義沒有辜負父母所希冀的“明義”。幾十年來,他盡心盡責守護齊大山鐵礦,踏實的腳印遍布蜿蜒曲折40多公裡的採場公路,累計義務獻工2.1萬多個小時﹔多年來累計無償獻血6.5萬多毫升,60本獻血証見証著愛的傳遞﹔為困難群眾捐款捐物,累計捐款54萬多元,資助300多名特困生,成為孩子們口中的“郭爸爸”。郭明義說,一個共產黨員,要為黨、為國家、為人民的事業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是天經地義的,不需要任何理由。
郭明義多年來一直住在礦區那套不到40平方米的房子裡。為了把房子讓給困難職工,單位幾次福利分房,郭明義連換房申請都沒交。妻子孫秀英看到別人搬進市裡的大房子,說:“住個好一點的房子不是更舒服嗎?女兒這麼大了,不能一直睡門廳吧?”郭明義卻說:“屋子可以不寬敞,但是心一定要敞亮!咱們家感情這麼好,住哪裡都一樣舒舒服服。”
跟著郭明義能圖啥?妻子孫秀英說,老郭很愛這個家,跟他過日子踏實。
像郭明義一樣傳承接力新時代雷鋒精神,用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雷鋒故事的榜樣,近年來在福建也不斷涌現。
年近八旬的老黨員陳欠水,騎著老式自行車奔波了30多萬公裡,30余載風雨兼程,走訪幫助惠安縣的困難群眾,把全部的心血都獻給了困難群眾和殘疾人。
三明市殘聯康復科科長羅金華十年如一日,為殘疾人謀福利,推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殘疾人精准康復服務、精神殘疾人救助等康復項目落實,為“折翼天使”點燃希望。
廈門市公安局集美分局情報指揮中心教導員陳清洲力促國道15公裡路段全線亮起,被稱為“亮燈警察”。他3年間走爛27雙皮鞋,換來了轄區18條斑馬線、86面交通標志、128米減速帶、172個臨時停車位。即便身患癌症,他依然堅守崗位,在家人的支持下踐行人民警察的忠誠與擔當。
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雷鋒精神的內涵,而他們的背后,都有一個個傳承好家風的溫暖港灣,讓新時代雷鋒精神在每一個家庭成員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