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最是清風傳家遠丨《從“馬路市場”到“世界超市”》

2024年12月11日14:32 |
小字號

近一年來,由福建省紀委監委和福建省婦女聯合會共同主辦的“最是清風傳家遠”——新時代好家風思享匯活動先后走進省內多地,通過“憶人說事”的宣講方式,分享了多位英模黨員的優良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分享【節選】:

瘦削的身形,深陷的兩頰,一身陳舊的衣褲,這就是謝高華,一個被業界稱為“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的人民公仆。他說:我心中隻有一個願望,要讓農民富起來。四十多年的發展,義烏早已從“馬路市場”成為如今的“世界超市”,其背后凝聚了謝高華一生的奮斗。

1982年4月,51歲的謝高華從衢州調到義烏任縣委書記。他說,除了窮,他對當時的義烏一無所知。在外人眼中,義烏人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搖著撥浪鼓“雞毛換糖”。即便到了除夕,他們都還在冰天雪地裡走街串巷做生意,常常露宿在街頭。

全縣大會上,謝高華“一錘定音”:“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出了問題我負責,我寧可不要烏紗帽!”

謝高華在義烏任職的兩年零八個月,義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他支持農民經商的決定,為在區位上不佔優勢的義烏成功佔得時代先機。“雞毛飛上了天”,貧瘠小縣從“馬路市場”一躍成為“世界超市”。可以說,謝高華是“義烏小商品市場的催生培育者”,但他卻說:榮譽歸功於黨,歸功於人民。

廉潔自律,克己奉公,謝高華身體力行,給子女們留下一份永不褪色的傳家寶。受謝高華的影響,他們一家人在吃穿用度方面也都保持著簡單朴素的作風。孩子們長大后,雖然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但父親身上為了信仰而奮斗的精神,以及務實的工作方法,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到他們身上。

時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國家發展的背后是無數奮斗者踔厲奮發書寫著“創新的故事”。被稱為“中國大黃魚之父”的劉家富,在福建連江投身大黃魚研究40多年,把瀕臨枯竭的大黃魚發展為全國最大養殖規模、全國八大優勢出口水產品,幫助30萬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福建聖農集團的黨員企業家傅光明,成功選育國內首個白羽肉雞配套系,投產興業,不僅解決18萬多名農民就業問題,還為公益慈善事業累計捐贈超17億元。

一代又一代的共產黨人,懷著這樣的使命與擔當,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