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僑開發區尋“綠”之旅:從新能源策源地到“零碳園區”
光如一片水,影照兩邊人。沿著東僑開發區赤鑒湖棧道徐行,湖水像一面鏡子,倒映著湖畔的樓宇,照見這一座城市的崛起。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赤鑒湖棧道。寧德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供圖
寧德時代、寧德新能源科技等新能源龍頭企業,在這座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湖裡湖外,由近及遠,望見的是這座城市的多彩多姿。東僑開發區,作為新能源產業的策源地,正在構建下一個“綠色”發展路徑——邁向“零碳園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同時,要求構建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產品碳標識認証制度、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等,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早在2017年,東僑開發區就印發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減污降碳等方案,先后榮獲國家級雙創基地、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區域等多個‘國字號’城市名片。獲評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成為全省唯一具有國家級‘四綠’的開發區,為試點打下良好基礎。”東僑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吳新情表示。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減污降碳技術幫扶組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展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加快形成一批效果好、可復制推廣的實踐案例,將有力推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結構優化調整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目前,碳達峰尚沒有明確的路徑,試點園區要“試”的,其實就是不同的發展路徑和模式。同濟大學原常務副校長、長三角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伍江分析,碳達峰試點中最大的難點,在於平衡經濟發展與碳達峰的關系,避免對經濟發展造成過大的沖擊。他分析,如果在試點碳達峰的基礎上還能實現經濟增長,就等於摸索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這樣的經驗,放在全國來說,可能更具有復制、推廣的可操作性。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航拍圖。寧德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供圖
東僑開發區始終牢記“弱鳥先飛”“多抱幾個‘金娃娃’”的重要囑托,推動東僑開發區以鋰電新能源產業為重點,做好產業鏈條“加法”、資源消耗“減法”、政策協同“乘法”、高質量發展“除法”四篇文章,探索全產業鏈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著力打造“全工序、全周期、全鏈條”良性循環的全球鋰電新能源產業減污降碳協同標杆。
2023年,寧德市鋰電產業國際市場佔有率達48%,出貨量連續七年全球斷層式第一,成為全球最大的聚合物鋰電生產基地。
強鏈補鏈延鏈,產業鏈條做“加法”
在園區企業引進方面,“以布局鋰電產業作為推動能源革命、邁向綠色低碳時代的重要抓手,堅持綠色引領、守牢底線,加強宏觀管控,嚴格環境准入,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推動綠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東僑經發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此基礎上,為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基金賦能作用。東僑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設立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性基金,聚焦創新主體挖掘、龍頭企業培育、產業生態打造,在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重點產業建圈強鏈賽道上,發揮引導基金“長期助跑”的支撐作用。
做優做強全球頭部電池產業基地,培育以鋰電新能源為核心的綠色現代化產業體系,強龍頭、壯鏈條、聚集群,加快補齊補強隔膜、鋁箔、銅箔等產業鏈缺失環節。成立“綠色低碳化及循環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綠色制造專家庫和GPM綠色制造評價平台,開發鋰電池供應鏈可持續透明審核工具,對95家核心供應商的環境管理體系、應對氣候變化、循環材料管理等方面進行審核,為超過60家供應商提供可持續發展培訓,建立綠色可持續供應鏈。主動融入“電動福建”建設,策劃一批“發電側+儲能”“用電側+儲能”項目,加速電動化和智能化在汽車、船舶、兩輪電動車和重卡等應用領域拓展,光儲充檢、電池租賃、換電業務等新業態延伸,加快鋰電產業集群全領域、全場景、全鏈條布局。構建鋰電新能源行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評價指標體系,將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作為優化產業結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
綠色低碳循環,資源消耗做“減法”
在全國率先開展鋰電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碳足跡核算,區內企業成功申報“碳足跡核算方法、裝置、電子設備及存儲介質”專利1項、鋰電產品生命周期評價(LCA)報告13份。引導鋰電產業核心材料骨干企業綠色轉型,培育企業“零碳”競爭力。高標准推進“零碳園區”建設,打造寧德時代“零碳工廠”試點,構建鋰電新能源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體系,推動鋰電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上下游優勢互補的電池全產業鏈循環體系。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全面開展太陽能熱水系統建筑應用,建成並推廣國內首座標准化設計“光儲充檢智能超充站”,每個超充站點年減少544.32噸CO2排放。推動園區物流運輸全電化,全國首條高速公路重卡換電綠色物流專線“寧德廈門干線”正式通車,園區產業鏈物流減少4200噸CO2排放。完善園區資源能源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廢氣排放、能源利用、環境質量等現有監控平台,建立聯動統一的減污降碳協同信息化管理平台,實現能源、污染物、碳排放數據智能協同管理。
寧德時代EHS環境健康與安全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斷尋找高效的能耗解決方案,以“智改數轉”為牽引,通過“5G+生產線”的融合,創新廠區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數字化生產中控管理系統,探索減污降碳協同數智賦能技術手段。建設“雲上數字工廠”,採取大數據實時採集能耗信息,實時分析關鍵設備能耗數據,人工智能算法節能規劃,結合生產策略設計出最高效的能源解決方案,實現生產智能化向能源前端延伸,讓節能減排體現在每個生產環節,每年單位能耗降低10%,碳排放降低57%,真正實現從量變到“智變”。數據顯示,2023年,寧德時代回收10萬噸廢舊電池並再生1.3萬噸碳酸鋰,鎳鈷錳回收率達99.6%,鋰回收率達91%。
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鋰電小鎮。寧德市生態環境局東僑分局供圖
優化營商環境,政策協同做“乘法”
印發《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和《零碳園區創建三年行動方案》,鼓勵入駐企業採用清潔能源、推廣低碳技術、建好環保設施,致力打造產業集聚、用地集約、零碳綠色的高標准園區。精心服務做優產業環境,開辟項目審批“快車道”,開展工業用地“標准地”出讓試點,實現工業項目“五証同發”“拿地即開工”,有力保障寧德鋰電智能制造配套產業園項目建設。實施企業減污降碳獎補激勵機制,創新實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工作,實現企業政策兌現“一趟不用跑”。
制定《關於促進東僑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設立新能源產業鏈項目減污降碳高質量獎補資金,對列入重點項目清單的項目,按時完成任務的,每個項目獎補3萬元﹔對新獲得能源管理體系認証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給予一次性獎勵3萬元,累計發放獎補資金476.29萬元。成立鋰電新能源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保護中心、鋰電新能源產業供應商服務中心等平台,保障產業發展需要。
引領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做“除法”
聚焦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能源轉型。圍繞外貿出口“新三樣”之一“鋰電池”,開辟綠色轉型新賽道,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打造一流的鋰電新能源產業綠色發展創新示范,創新區域招商工作,捕捉新的產業機會,引導清潔生產,輸出綠色產品,服務綠色消費,逐步推動東僑開發區經濟由“外延式增長”向“內涵式增長”的成功升級。以生態優勢激活發展動力,以新質生產力推進鋰電新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推動電化學儲能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1C創新實驗室建設能源國家實驗室福建基地通過國家驗收,建成一流的儲能產業技術應用的集成創新示范區,圍繞儲能產業發展的技術需求,通過自主創新、多方合作等手段整合國內外儲能產業相關清潔能源技術資源,在東僑開發區予以集成應用,形成支撐產業升級、設施升級、管理升級的示范作用。
在採訪中,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尚存在一些瓶頸待突破:一是碳捕捉技術,可以將碳排放真正轉化為可利用的資源。二是在機制上,目前還缺少一套能將各種新技術、新舉措聚合起來統籌考慮的系統化機制。“接下來,將在為期三年的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中完成突破,並形成一套指標體系,從‘試點’到運用至整個鋰電產業。”
始於鋰電產業,但不止於鋰電產業,構建全綠色產業鏈,但不止於在產業層面,為城市發展注入低碳環保基因。下一步東僑開發區將建設零碳觀光工廠、零碳學校、零碳公園、零碳辦公樓等各類零碳應用場景,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零碳園區”,走出一條可復制的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路徑。(陳藍燕 陳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