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向海而生,解碼千年“風之路”
凝視六七千年前的平潭史前文化考古遺存,見証海島海洋文明之光﹔觀看《先民的一天》,穿越至刀耕火種的新石器時代,感受南島語族先民在平潭島上的繁衍生息﹔觀賞大洋洲南島語族文化展品,回望數千年前南島語族先民偉大的海洋移民壯舉……走進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一件件珍貴館藏展現南島語族文化魅力。關於南島語族的起源和擴散是近百年來太平洋考古學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近年來,平潭國際南島語族考古研究基地聯合國際考古學、歷史語言學等多學科力量,一直致力於考古實証“平潭是南島語族原鄉”。有專家提出,平潭是南島語族順著海風洋流進行海上遷徙的“第一塊踏板”。
12月16日,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將正式開館,館內設計如何?有哪些珍貴展陳?一起來開啟一場與數千年前的海洋文明對話……
解鎖先民 “向海而生”文明密碼
殼丘頭遺址博物館
藍天白雲之下,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外形既似山巒又似海波,透露出沉穩厚重的歷史感。獨具特色的外立面,恰似片片風帆,正揚帆起航。撿拾稻穗的婦女,雕刻有獨特紋飾的陶器、干欄式建筑……一進入大廳,入口處的石牆浮雕生動展示了南島語族先民生產生活的圖景。
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建筑面積約13500平方米,以“源”“流”“彩”為主線,分為《向海而生——平潭史前文化》《風好揚帆——南島語族航海術與文化》《南島藝韻——寶爾博物館珍藏》三個展廳。
據平潭國際南島語族研究院院長范雪春介紹,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是一處集文物收藏、科學研究、宣傳教育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南島語族文化是一張面向世界講好平潭故事的名片。
“近年來,通過對福建平潭殼丘頭遺址群的考古發掘,專家學者們推斷,平潭極有可能是南島語族海上遷徙的第一塊踏板。”范雪春說,期待開館后,更多人來到平潭,感受殼丘頭文化的魅力。
展廳內集中展示了以殼丘頭遺址群為代表的平潭史前文化
博物館一樓的一號展廳,集中展示了以殼丘頭遺址群為代表的平潭史前文化,通過新科技加持,直觀展現核心發掘成果,還原遠古先民的生活圖景。
展廳入口處,一塊由貝殼與黃土等堆積而成的模擬土層剖面石牆,格外醒目。據講解員介紹,這塊石牆以殼丘頭遺址貝殼堆積地層為原型復原設計而來,土層切片清晰展現人類生活痕跡的沉積過程。
一邊走,一邊看,西營遺址、殼丘頭遺址、東花丘遺址、龜山遺址等遺址出土打制石器、陶器、貝殼等各類展陳,讓人目不暇接。這些展陳生動展現了殼丘頭先民們以海島為家,依賴漁獵和採集、種植維持生存的生活方式。
盆形釜是殼丘頭遺址群的典型器物之一,是南島語族先民從我國東南沿海向外遷徙的重要物証。此次展出的盆形釜涵蓋了從西營遺址到龜山遺址等各個時期,出土年代序列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鎮館之寶”——一隻東花丘遺址出土的陶杯也在現場展出。這件陶杯約十厘米高,杯體可見清晰縱向刻劃紋,形態完整。據講解員介紹,陶杯的裝飾紋路,反映了新石器時代中期之后福建地區的制陶工藝水平和審美追求。
博物館還運用了大量現代科技,生動還原南島語族先民們生產生活的場景。22米高的曲面屏幕上,正在播放《先民的一天》雙語影片,畫面裡呈現先民們在村落裡狩獵、烹飪、祭祀等場景﹔巨型白色陶罐上,光影交錯,工作人員利用投影技術,詳細展示出制坯、整形、陶紋、燒制等陶器制作工序﹔展館現場還隨處可見各類交互式觸控屏幕,經過3D影像技術掃描而成的各類展陳文物,方便參觀者查看。
二號展廳也配備了多媒體互動設備,主要展示了南島語族先民從中國東南沿海啟航,開啟的一場規模宏大、歷時數千年的海上遷徙歷程。
邂逅南島語族 文化藝術盛宴
來到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將邂逅一場關於南島語族文化藝術的視覺盛宴。
據美國寶爾博物館首席研究員兼副館長焦天龍介紹,此次寶爾博物館與平潭殼丘頭遺址博物館開展深度合作,帶來了276件木雕、陶器、蚌飾、民族服飾等南島語族文化相關展品,展覽時間為兩年。
古老又現代的展品
步入三號展廳,這裡的布局以太平洋島嶼為軸,涵蓋巴布亞新幾內亞、斐濟等地的展品,這些展品既古老又現代,質朴而又充滿張力,極具藝術力量。
來自大洋洲巴布亞新幾內亞的面具藝術展陳率先進入視野。這裡展出的面具形態各異,它們常用於舞蹈儀式。面具沿身體垂至腰部,利用編織面具和懸挂在面具上的草裙,有效掩飾了佩戴者的身體。夸張的長形面具圖案極具視覺沖擊力,象征著人與自然力量的神秘連接。
巴布亞新幾內亞阿貝拉姆族群“山藥儀式”展陳獨具地方特色。阿貝拉姆族男子將種植和展示山藥作為禮儀和社會習俗的重要內容,通過它們來爭取社會地位,由此發展出了復雜的儀式活動。這些儀式相關的山藥工具雕刻有精致的人像、紋飾,甚至還有應運而生的“山藥面具”,是展現當地文化的獨特物品。
貝殼飾品也是三號展廳的一大亮點。這些貝殼飾品不僅是精美的裝飾品,也是財富與身份的象征。例如,以寶螺和海兔螺串聯而成的胸飾貨幣,常用於婚禮聘禮或社交贈禮,代表了一種高度形式化的交易系統﹔巨型芋螺被切割成貝殼環,成為臂章貨幣,精巧的造型呈現南島語族先民對貝殼材料加工技藝的嫻熟應用。
展示品
“南島語族后裔在太平洋地區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這些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藝術品、生活器具等,不僅體現了南島語族的工藝和美學,它們背后更有深厚的社會結構與文化意義。希望每一位參觀者都能開啟一場發現藝術之美與文化之魂的旅程。”焦天龍說。(王焰/文 林君斌/圖 資料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