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有福之州注入“僑動力”

黃東儀
2024年12月16日09:4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福清華僑魏成輝在新加坡因做春卷皮出名,獲得“薄餅大王”稱號。1988年,他回到家鄉福清創辦福建冠輝食品企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冠輝公司),這是改革開放后福清首批出口型食品加工企業。2004年,他還創辦福建名味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味食品)。

在冠輝公司一眾“時髦”的餅皮類產品中,一款體積不足小拇指、重量不足3克的小蝦卷“瘦瘦小小”,油炸的酥脆口感中透著結結實實的鮮辛氣息,讓人聯想到福清灣灘涂上微咸的海風與熱辣的陽光,承載著悠悠歲月與濃濃鄉情。

經過炸制的小蝦卷。人民網 黃東儀攝

經過炸制的小蝦卷。人民網 黃東儀攝

名味食品工廠內,工人們正在包制蔬菜春卷。人民網 黃東儀攝

名味食品工廠內,工人們正在包制蔬菜春卷。人民網 黃東儀攝

福清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是福州下轄縣級市,境內淡水匱乏、丘陵廣布、人多地少。1987年,福清工業、農業產值不到1億元,在福建省69個縣中名列第58位。在福清市原副市長、融僑工業區發展親歷者陳青鬆的記憶中,當時的福清電力短缺、交通不便、水資源嚴重不足,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工業產業。那一時期,出海打拼的福清人不在少數。

1987年4月,在僑領林紹良、林文鏡等人的帶領下,融籍(福清簡稱“融”)海外鄉親工商考察團回到福州,受到地方政府熱情接待。此行在各方之間確立了筑巢引鳳、運用僑力為僑鄉“造血”的共識,同年10月,福清在宏路鎮劃出1平方公裡土地創辦融僑工業區。

跟隨當年融籍海外鄉親工商考察團回鄉創業的浪潮,魏成輝回到福清創辦了冠輝公司,在融僑工業區建起佔地50畝的標准廠房,逐步擴大產量,並於2004年成立了名味食品。同期引進至融僑工業區的企業還有冠捷電子、南方鋁業、明達塑膠等。

福清僑鄉博物館館藏的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僑批。人民網 黃東儀攝

福清僑鄉博物館館藏的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僑批。人民網 黃東儀攝

上世紀90年代初的福建冠輝食品企業有限公司。受訪者供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的福建冠輝食品企業有限公司(照片)。受訪者供圖

在華僑創業熱情推動下,融僑工業區高速發展,1992年獲批國家級經濟開發區,面積由1平方公裡拓展為10平方公裡。經過30多年的發展,融僑開發區已形成電子信息、汽車部件和光學器件三大產業,在2020年成為福州首個千億產業園,2021年工業產值達1300億元,躋身國家級開發區百強榜單,至今仍是全國唯一以“僑”命名的國家級開發區。

“僑”的到來,使福清邁上了從傳統農業縣到“經濟強市”的蛻變之旅。如今,福清已穩居全國百強縣前列。

融僑經濟開發區。受訪者供圖

融僑經濟開發區。受訪者供圖

福清凝聚僑心、匯聚僑力的實踐,是福州市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僑務工作、推動僑鄉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生動縮影。

30年來,福州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按照“大僑務”觀念指引,做深做實做細僑務工作。充分發揮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市海外聯誼會等重要載體作用,打造“榕情四海”對外交流品牌活動,加強與海外鄉親的聯誼﹔常態化、機制化開展“暖僑行動”,全國首創為城區僑聯組織增設專職人員,成立福州市僑界法律服務中心,形成遍布全市主要僑鄉的健全組織網絡﹔建設出入境証件身份認証平台,出台外籍華人多次簽証等便利政策,華僑回國定居實現辦理環節、辦理時限和辦理條件“三簡化”……

2023年,福州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簽約項目22個,投資額超過80億元﹔出台加強海外引才工作“十五條”政策措施,搭建“僑智匯”聚才引智線上平台,促進更多僑資僑智僑力匯集福州,助力福州與世界各地商貿合作、交流交往。

借助僑資僑智僑力,福州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實現跨越式發展,從1990年地區生產總值“百億之城”到如今躋身“萬億城市俱樂部”,202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9萬億元,居全國省會城市第8位。今年前三季度,福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54.07億元、比增6.1%,增速分別高於全國1.3個、全省0.6個百分點。

一座“僑”連兩頭,“雙向奔赴”,必不可少。12月16日,第二屆中國僑智發展大會將在福州開幕,成為一場立足福建、服務全國、面向海外的高水平交流合作盛會。

如磁吸賢,似海納智。“僑”的故事,正啟新程。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