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超額完成超規劃網箱養殖整改年度任務 探索“清海”新路徑
近日,冒著冬日的寒風,寧德市霞浦縣溪南鎮和3個支援攻堅隊的干部們乘坐快艇,分批出發前往5個海域,對超規劃漁排進行切割分解。經過一天奮戰,成功提前14天完成超規劃網箱養殖年度整改任務。
霞浦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縣份,海水養殖面積達42.29萬畝。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帶動了海上養殖業迅速擴張,與此同時,高密度養殖也導致縣域灣內水質逐年變差,嚴重影響水產養殖品質和效益。2023年11月遙感監測顯示,灣內超規劃網箱養殖面積達909.9公頃。
霞浦的優勢在海、前途在海,以犧牲海洋環境為代價的發展必須制止。今年5月,霞浦掀起超規劃網箱養殖整改熱潮,突出海上養殖“減量”這個重點,逐片海域、逐個漁排推進違規養殖清退,海域生態環境和養殖品質明顯改善。
霞浦縣深化“山海聯動”,發動縣工作專班、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執法司法以及養殖大戶等資源力量,並從5個無超規劃整改任務鄉鎮(街道)抽調102名干部組成攻堅隊,近500名干部深入海區一線,凝聚起工作整體合力。
作為全縣整改任務最重的鄉鎮,今年以來,溪南鎮和支援攻堅隊的干部們奔走在海上漁排,不斷與群眾交流溝通,做好清退對接事宜。同時,溪南創新推行“三色兩旗”工作法,引進AI智慧治理平台,設置4個無人機基站,定時對全鎮海域進行無人機航拍建模,形成“超規劃養殖清退作戰一張圖”。通過比對航拍圖,及時掌握海面漁排動態變化情況,清管同步,更好更快地推進清退整改工作開展。
治標必要,治本更關鍵。霞浦出台海上網箱養殖“內轉外、淺轉深”工作實施方案,鼓勵支持養殖產業由內灣向外灣,由淺海向深海發展。
“東沖口是三都澳唯一的出海口,它的海水流動頻次比內灣高,抗風浪方面又較外海更具保障,因此我們選擇這個位置作為‘內轉外、淺轉深’的試驗區。”北壁鄉黨委書記林彥伶介紹,目前,北壁通過政策扶持,引導鄉裡大型企業先行選址。同時,計劃在東沖河池澳與赤澳之間海域打造30口大網箱,引導養殖戶進行大黃魚、海參或海膽養殖,努力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外海的水質更好,養殖密度也小,有利於海參的生長和品質提升。”在新遷至外海的198口塑膠漁排上,下滸鎮養殖戶馮德林正在喂養新投放的海參苗。
集中清理超規劃養殖行為的“堵”,與推動內灣淺海向外灣深海養殖轉移的“疏”,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截至12月19日,霞浦縣共清退遷移232413口網箱、519.03公頃,超額完成寧德市下達的年度任務。(單志強 顏晨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