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翔安馬巷司法所:夯實“五線”工作法,助推基層治理走深走實
廈門市翔安區馬巷街道常住人口約16.4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6.81萬人。近年來,馬巷司法所樹立“以有為爭有位,抓規范求創新”思路,全面發揮人民調解、普法宣傳、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法律援助等職能作用,先后被授予“省級規范化司法所”、市級“十佳規范化司法所”、“群眾滿意的基層站所”等榮譽稱號。
夯實基礎,規范程序,打牢工作保障線。馬巷司法所致力於司法所隊伍建設,錘煉過硬本領,提升保障能力,展現司法所隊伍嶄新形象。夯實場所,配強硬件。該所緊緊圍繞街道綜治中心建設,加強與馬巷街道溝通協調並整體入駐綜治中心,綜治中心二樓重新裝修,還專門設立茶調室、社區矯正室、公共法律服務站等功能區域,使司法所硬件建設更具規范化,功能區域更加齊全完善,為群眾辦事提供更加便捷、舒適的服務環境。制度完備,程序規范。進一步健全完善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普法宣傳和公共法律服務等各類台賬,做到登記規范、管理有序。強隊伍,發揮干部“頭雁效應”,力抓司法所內部效能建設,強化人員作風養成,進一步正規工作秩序﹔結合日常會議、內部檔案交叉檢查等時機,採取“以老帶新、集中授課研討”等方式,抓好工作人員司法行政業務培訓,所有崗位設置AB崗,確保不因人員變動導致工作斷檔。
提高站位,高效調處,強化矛盾化解線。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充分發揮四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作用,立足“抓早抓小抓細”,全面推進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堅持每月一排查一分析制度,突出工作的法治化、規范化。強化聯動,多元解紛爭。加強與街道、派出所聯動,充分調動社區調委會的力量,全面開展排查調處工作。注重因地制宜,針對矛盾的復雜性和多樣性,聚焦多發、易發的矛盾,重點排查轄區鄰裡糾紛、合同糾紛、家庭婚姻、土地拆遷等矛盾,及時妥善化解處置,有效防止“民轉刑”案件、群體性事件發生,保障護航重大項目建設、城中村整治等街道中心工作。
履職盡責,精准施矯,增強社區矯正線。著重在“精”字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社區矯正質量。實施精細管理,始終堅持將“三類犯罪”(危險駕駛、開設賭場和詐騙類犯罪)作為重點,及時分析研判重點對象監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嚴格執行每日信息化核查和抽查制度,防止脫管漏管。深化精准施教,注重個性矯正、精准施教,突出抓好個別教育,堅持“三言兩語不嫌少、三五分鐘不嫌短”做好一人一事思想工作。堅持精抓隊伍,圍繞“執法風險點把控、檔案資料准確規范、人員作風紀律建設”等重點工作,精確抓好社區矯正工作隊伍建設,不斷提升社區矯正工作隊伍水平。
強化幫教,加強管控,筑牢安置幫教線。加強走訪,及時了解掌握轄區內安幫對象家庭、思想、工作及社會交往情況,協調民政、街道、社區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切實提升安置幫教工作質效。在工作中,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互動模式,及時向安置幫教對象傳達一些惠民政策,鼓勵和幫助安置幫教實現社會就業和自主創業,有效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為轄區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注重治理,普及法律,拓寬宣傳服務線。創新普法宣傳工作,致力在法律宣傳與人民調解、社矯融合發展上謀突破。一方面,在調解過程中注重開展法律法規知識宣傳,做到以案釋法、以案普法,在調解中釋法,在釋法中調解,通過召開會議、入戶走訪、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學法守法先進典型和人民調解工作,引導群眾理性反映訴求,依法維護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向社區矯正對象推送《村居法律顧問在身邊》等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知識以及警示性案例等,要求社區矯正對象在抓好學習的同時,化身普法志願者,既提升矯正人員的學法、守法意識,又提高了普法針對性和覆蓋面。
下一步,馬巷司法所將繼續以“五線”工作法為抓手,用法治尋求基層治理“最大公約數”,持續推進基層法治建設。(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