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下足治理“繡花功” 繪就幸福出行圖  廈門市深化交通擁堵治理改善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4年12月26日09:09 | 來源:廈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下足治理“繡花功” 繪就幸福出行圖

廈門市交通擁堵治理改善工作,再次交出亮眼“成績單”。圖為交通改善后的成功大道梧村隧道蓮前西路出口段。

改造前,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梧村隧道出口前方的綠化區域,將其改造為右轉專用車道。

改造后,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梧村隧道出口前方的綠化區域,將其改造為右轉專用車道。

改造前,由於轉盤缺少慢行交通規劃,非機動車和行人常常需要繞行周邊人行天橋過街。

改造后,轉盤環島外圍的空間設置一條獨立的非機動車道,優化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

優化路內小型車“即停即走”車位的布局和限停時間。

和平碼頭停車場增設大巴車“即停即走”上下客點。

“勸得柱”能有效勸阻行人和非機動車進入隧道,勸阻成功率超過60%。

預警信息會在管控系統上彈窗,提醒值班人員及時處置隧道內突發警情。

  打造平安暢通民生路,擘畫現代化交通藍圖。今年來,在廈門市委市政府引領下,市大交通辦(道交辦)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全力推進交通擁堵治理改善工作。

  這是一場多維度、長效化的改善行動——不僅聚焦當前問題的解決,更著眼於城市交通體系的長遠規劃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深入調研與分析,城市管理者們猶如技藝高超的醫生,對每一處擁堵點進行細致“診斷”,深刻剖析擁堵根源,精准施策、對症下藥。

  這是一項全方位、精細化的治理工作——通過優化交通組織流線、動態車道分配等手段,讓車輛流動更加順暢﹔優化升級慢行系統,為騎行者和行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環境﹔建設智能停車誘導系統、設置“即停即走”車位等,讓“找車位”不再成為出行的負擔。同時,強化科技賦能,運用智慧化力量,讓城市交通管理提質增效……

  交通擁堵改善這張答卷,也再次交出亮眼“成績單”。今年來,64處擁堵點改善項目按序時進度推進,已完成36處。高德發布的中國主要城市交通運行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廈門市交通健康指數為64.4%,比去年同期提升3.44個百分點﹔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1.64,比去年同期下降0.85%﹔高峰平均車速29.47公裡/小時,比去年同期提升0.15%。如今,道路交通基礎不斷夯實,道路交通運行狀況持續向好,人民群眾對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提高通行效率

  作為交通重要參與者,機動車能否順暢通行,直接影響著道路交通效率。為此,相關部門在深入調研基礎上,一方面在既有車道數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路口渠化、調整調頭區、車道功能優化調整、完善標志標線、設置潮汐車道等措施,多措並舉提升重要節點交通效率。另一方面也通過壓縮機動車道寬度、硬化綠化帶、遷移公交站等措施增加機動車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主要項目:湖濱西路東側輔道,遷移位於輔道出口處的公交站,有效提升輔道機動車通行效率﹔同集路-集美大道交叉口及杏錦路-杏林灣路交叉口,利用綠化帶拓寬車行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廈禾路-金榜路交叉口、會展路-會展北路交叉口,調整調頭區,優化交通組織流線,提升車輛通行效率。

  亮點項目

  蓮前西路-成功大道交叉口

  增加車道數量 優化車道布局

  江女士家住君悅山小區,每天上下班都要經過成功大道梧村隧道蓮前西路出口段。近段時間,她開車通勤的體驗明顯提升。“以前這裡常堵車,尤其是早晚高峰期,開車經過總是提心吊膽。現在路通暢多了,早晨都不用趕那麼早出門了。”江女士說。

  這一變化,背后離不開精細化的交通改善措施。

  成功大道是廈門島內主要的南北向交通快速通道,而蓮前西路則是島內東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周邊小區密布、人流量大。因此,成功大道-蓮前西路交叉口承擔了重要的交通轉換功能,也面臨著巨大的交通壓力。

  為進一步提升成功大道的通行效率,今年來,市大交通辦(道交辦)牽頭交通公路、公安交警等相關部門,對蓮前西路-成功大道交叉口實施精准治堵交通改善項目。具體來說,改造工程充分利用梧村隧道出口前方的綠化區域,將其改造為右轉專用車道。同時,縮小梧村隧道出口與蓮前西路交叉口的導流島,將原有的兩個左轉車道拓展成了三個左轉車道。如此一來,不僅增加了車道數量,還優化了車道布局,使得車輛通行更加順暢。

  此外,工程還關注到隧道內的排水問題——在新增的右轉車道上,靠近隧道出口前增設了縱向排水邊溝,並鋪設了鑄鐵雨水箅子。道路上還劃設了減速震蕩標線,增設混凝土護欄並涂刷黑黃漆,提高車輛通行的安全性。

  在保障車輛通行安全的同時,改善工程還兼顧美觀與舒適。比如,在右轉車道兩側增設防撞護欄,並栽種了三角梅盆栽。在新綠化邊界設置混凝土擋土牆、排水邊溝,確保了綠化邊坡的穩定性。

  優化慢行系統

  優化城市慢行系統不僅有助於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與出行便捷性,更是推動城市綠色發展、緩解交通壓力的重要舉措。廈門市打出一套治理“組合拳”——通過增設機非隔離護欄、壓縮機動車道和綠化帶寬度、拓寬導流島及斑馬線等方式,提升重要路段的慢行系統,實現非機動車與機動車的有效隔離,保障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安全,減少非機動車在機動車道穿行的現象,也提升了機動車通行的效率。

  主要項目:角嵩路-海新路交叉口步道完善項目,通過增設慢行系統,實現步道系統貫通,減少慢行繞行距離,實現機非分離﹔興港路-角嵩路交叉口,拓寬過街通道和導流島,有效分離行人與非機動車,確保行人等候過街安全﹔嘉禾路(石鼓山立交-廈門大橋)非機動車道完善工程,對嘉禾路沿線27處點位共計2.591公裡的非機動車道進行改造﹔金尚路部分路段,機動車輔道恢復為非機動車道,實現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消除混行隱患。

  亮點項目

蓮坂環形交叉口

  騎行一族 有了專門的過街通道

  “以前騎電動車過蓮坂轉盤,需要繞很遠的路走天橋。尤其是下雨天,天橋濕滑,一不小心就容易摔倒。現在,我們騎行一族有了專門的過街通道,安全多了!”不久前,外賣小哥林宇騎著電動自行車送餐時,驚喜地發現蓮坂轉盤增設了非機動車道。這一變化,得益於市大交通辦(道交辦)牽頭實施的非機動車過街項目。

  蓮坂轉盤周邊人口密集,交通流量大。此前,由於轉盤缺少慢行交通規劃,非機動車和行人常常需要繞行周邊人行天橋過街,這不僅增加了出行時間,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特別是非機動車,由於多個方向的人行天橋缺少相應的過街配套設施,部分非機動車冒險在轉盤交叉口內橫穿,讓過往的機動車駕駛員和行人捏了一把汗。

  今年來,市大交通辦(道交辦)牽頭交警支隊、市政工程中心、市政集團等相關單位,共同推動實施該交叉口非機動車過街交通改善項目——利用轉盤環島外圍的空間,設置一條獨立的非機動車道,優化路口非機動車交通組織。

  新設置的非機動車道位於蓮坂轉盤機動車道的最外側,與機動車道同向行駛,採用逆時針單向通行的方式。施工方還設置了4個非機動車入口,禁止從其他方向進入,有效避免了非機動車在轉盤內的隨意穿行。

  同時,相關部門還在轉盤周圍設置8個非機動車等候區,並配備了8個非機動車信號燈和3個機動車右轉信號燈,確保交通秩序井然。如今,走在蓮坂轉盤上,可以看到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各行其道,互不干擾,交通秩序明顯好轉。

  加強停車引導

  加強城市重要路段的停車引導,有助於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城市交通運行效率,同時優化市民出行體驗與城市管理質量。今年來,相關部門在停車需求量較大的景區、醫院等周邊區域,通過施劃“即停即走”車位、配套違停抓拍設施、增設停車指引標識等舉措,滿足停車需求,規范車輛停放秩序。

  主要項目:市行政中心南門增設“即停即走”車位標志,引導車輛規范停靠﹔植物園西廣場增設“即停即走”專用車道,新建上下客駐足區,有效緩解景區周邊道路擁堵﹔建發國際大廈周邊設置5處“即停即走”車位,並在片區增設違停抓拍及停車場誘導屏,規范片區停車秩序。

  亮點項目

  和平碼頭

  優化停車管理 景點周邊道路暢通

  站在和平碼頭,海風輕拂,鼓浪嶼的美景盡收眼底,這裡是廈門旅游的熱門打卡地。然而,對於經常路過的市民游客來說,曾經的擁堵卻是個不小的煩惱。尤其是高峰期的鷺江道,車流如織,和平碼頭段的通行壓力更大。

  針對這一問題,相關部門多次深入現場勘察,發現該路段違停嚴重,限時監控不足,“即停即走”區的限停時間也有待優化。為此,改善工程採取“路外集散、內外分離”的策略,優化路內小型車“即停即走”車位的布局和限停時間,並在和平碼頭停車場增設大巴車“即停即走”上下客點。同時,增設限時停車監管設備,加強限時管控。

  如今,改造提升后的和平碼頭段煥然一新。記者在現場看到,原有的小型車和大巴車上下客區已改造為7處小型車“即停即走”上下客點,大巴車也有了6處新的停靠點及貫通車道。標線清晰,標志牌醒目,車輛有序停放。“現在好太多了,即停即走,不堵車,路順了,心也寬了。”出租車司機張師傅對此贊不絕口。

  交警部門也在該路段增設3套限時停車監管設備,小型車限時3分鐘,大型車限時8分鐘,有效減少違停現象。增設“和平碼頭2”公交分站,調整M1路、2路公交增停,銜接地鐵、廈門大學及上李,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這一套“組合拳”綜合發力,該路段的交通秩序大幅優化。

  科技賦能管理

  智慧手段助力,能夠精准解決復雜問題,提升交通管理效能。其中,隧道全息應用工程,就是科技賦能交通管理的典型力作。據悉,廈門市現有隧道42條,總長度超過68公裡。相關部門將加快隧道全息管控系統的推廣應用,在更多橋隧、快速路、高架橋設置智能設備,部署統一管理模塊,實現多部門共治共管。

  主要項目:機場下穿隧道全息應用工程項目、集源隧道全息應用工程項目、海滄隧道全息安全管理系統,均是運用數字孿生技術,實現全時全域全程隧道全息化管理,強化分析預警,助力隧道內交通安全暢通。其中,海滄隧道全息安全管理系統投入運營后,日均事故警情下降8.89%,涉貨車事故警情下降20%,貨車闖禁行下降83.47%。

  亮點項目

  高崎隧道

  全息管控系統 自動研判多維預警

  在高崎隧道內,車流如織,一輛輛汽車快速穿梭。在這樣的繁忙交通中,“隧道全息管控系統”默默守護著隧道的安全。該系統經過一年多的試運行,已經顯現出顯著成效,為隧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高崎隧道作為廈門市交通的重要樞紐,日均車流量巨大,且因鄰近城鄉接合部,電動自行車違規進入隧道的現象頻發,管理難度極大。

  此次安裝的“隧道全息管控系統”能夠實時採集隧道內的通行數據,自動研判交通狀況,並實現交通異常事件的預警。自試運行以來,隧道事故警情下降超30%。其中,“勸得柱”作為系統中的關鍵設備,部署在隧道口前方,能有效勸阻行人和非機動車進入隧道,勸阻成功率超過60%。

  此外,該系統還能實時發現車輛碰撞、違法停車、車輛故障停車等交通異常或違法行為,並通過廣播進行遠程喊話,同時抓拍圖片推送至交警部門。預警信息也會在管控系統上彈窗提醒值班人員,及時處置隧道內突發警情。

  高崎隧道全息應用工程工程師覃程表示,該系統不僅能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進行勸阻,還能精准分析即將進入隧道的車型,對重點車型如“兩客一危”和工程車進行主動提醒,避免交通安全隱患的發生。(文/記者 王玉婷 通訊員 趙巧玲 圖/市大交通辦提供)

(責編:陳楚楚、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