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金融服務 做好“海”的文章(財經眼)
圖①:在福建寧德霞浦縣溪南鎮七星村一處漁排上,銀行信貸員向漁民了解海參投苗情況。 |
202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陳城鎮澳角村考察時指出,“村級黨組織要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鄉親們做好‘海’的文章”。
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增收。
近年來,不少沿海地區積極發揮海洋優勢,建設海上牧場、“藍色糧倉”。金融機構有針對性地創新優化金融服務,為漁業發展引資金“活水”,通過保險等手段筑牢風險“防波堤”,助力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信貸產品,便利養殖戶融資
冬日暖陽下,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海參養殖戶忙得熱火朝天。
“冬季北方海域水溫較低,不少養殖海參來南方‘過冬’。我們購買海參苗后,重新分籠投放到網箱內養殖,等到4月前后收獲上市。”福建省溢鴻水產有限公司負責人薛林生說。
霞浦縣是我國“北參南養”重要產區。幾年前,薛林生看好海參產業發展前景,做起海參養殖、加工、倉儲生意。“海參價格波動較大,為了賣個好價錢,海參收獲后往往需要先進行低溫冷藏,待到價高時出售。加之海參養殖本就有一定周期,本錢投進去,卻不能及時回籠資金。想從銀行貸款,但缺少傳統的抵押物,資金周轉難題凸顯。”薛林生說。
在霞浦,有著類似煩惱的海參經營主體、養殖戶不少。為解決這一難題,在有關部門推動下,當地一些銀行創新推出海參倉單質押貸款。薛林生也嘗到了甜頭——他到郵儲銀行網點咨詢,並成功為公司與合作養殖戶申請到這一貸款。
“緩解了資金周轉壓力,大家能夠根據市場行情靈活出貨,收入更有保障,還帶動公司海參冷鏈倉儲規模越做越大。”薛林生說。
“海參倉單質押貸款是以客戶海參存貨為質押品,銀行按庫存海參市場價值一定比例提供短期融通資金的信貸模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霞浦縣支行副行長楊翠香說,這一服務模式中,銀行指定擁有大型冷庫的海參加工銷售企業開展合作,客戶將海參初加工品存放於冷庫內,銀行和企業共同對海參存貨進行監管,並開具倉單証書。海參養殖戶或相關經營主體持倉單証書向銀行申請貸款,銀行根據其經營規模,按不超過庫存海參價值的60%發放貸款。
海參倉單質押貸款解決了養殖戶融資擔保難題,有效滿足養殖戶、企業資金周轉需求,同時有利於穩定市場價格、保障農戶收益。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霞浦監管支局有關負責人說,截至2024年11月末,霞浦縣共有7家銀行開展海參倉單質押貸款業務,當年合計發放相關貸款金額16.45億元。此外,當地倉單質押貸款模式拓展到海帶、紫菜、大黃魚等水產,越來越多漁民有了融資“敲門磚”,在金融支持下實現擴產增收。
除了倉單質押融資,近年來,當地銀行還創新海參購苗貸、養殖貸、流水貸、擔保貸等產品,助力海參產業更好發展。對相關金融機構來說,一系列新服務也拓展了自身業務空間,實現產業與金融良性循環。
豐富指數保險,防范氣象風險
從廣東省湛江市覃斗鎮流沙碼頭坐船出發,沒過多久,一個個海上重力式網箱便映入眼帘。網箱中,飼養著當地漁民的“致富魚”——金鯧魚。
網箱周長約90米,海下深度約100米,能養10萬尾魚苗,經濟價值可觀。不過,魚苗養殖投入高、風險高,也困擾著漁民。湛江市海邊姑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梁欣穎說,2024年,台風“摩羯”登陸廣東湛江,公司魚苗遭受較大損失。所幸,中國人保財險的理賠款及時到賬。“公司從2023年開始投保氣象指數保險,每個網箱的保險金額約為成本投入的70%。台風登陸后不久,我就收到了保險公司打來的400多萬元預賠款。”梁欣穎說。
根據保險合同約定,當平均風力達到10級,就觸發保險責任,公司即啟動海洋牧場緊急預賠綠色通道,及時支付賠款。
據了解,魚苗等水產受損后,往往難以精准定損。通過氣象指數保險方式,當降雨強度、台風風速等指標達到預設閾值時,保險公司即按約定進行賠付。這有利於減少查勘定損成本、提升理賠效率。“指數保險為我們筑牢風險‘防波堤’,今年還要繼續投保。”梁欣穎說。
人保財險湛江市分公司還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建立海洋牧場保險全流程風險減量服務體系,實時監測海洋牧場水質、水溫等,實現預警提醒、線上理賠等功能。2024年6月,湛江市部分養殖企業養殖設施受到水生生物污染。該公司投入50萬元為養殖企業更換養殖漁網,降低魚類疾病風險,估算減損金額超100萬元。
指數保險在越來越多地方加快落地應用。在遼寧大連,當地保險機構以對水面養殖影響較直接的海浪作為保險責任,創新開發海水網箱養殖海參、海水浮筏養殖浪高氣象指數專屬保險產品。2024年,為網箱、浮筏養殖戶提供風險保障超1億元。在福建寧德,當地保險機構推出水產台風指數保險、海水養殖赤潮指數保險等,護航漁業高質量發展。
發展多樣化服務,支持深遠海漁業發展
近年來,漁業從近海邁向深遠海步伐加快,現代化、智能化養殖裝備技術不斷發展應用,新業態、新模式日益涌現,相關金融保險需求與日俱增。
在廣東湛江東海島海洋牧場上,投入運營不久的深海養殖平台“恆燚一號”仿佛紅黃相間的“堡壘”,“海的味道”從這裡抵達千家萬戶餐桌。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為“恆燚一號”提供研發責任風險保障,助力順利研發投產。此外,該公司為“海威一號”“海威二號”等大型智能化養殖平台及重力式網箱提供現代化海洋牧場養殖和裝備財產保險保障。
“深遠海漁業有著巨大發展潛力,金融機構要結合涵蓋設備購置、捕撈加工、運輸儲存、基地建設等全產業鏈實際需求,創新信貸支持模式,同時發展租賃、保險、融資擔保等多樣化服務,與遠洋漁業企業、漁民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助力相關企業實現更好發展。”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說。
加快金融工具協同應用。業內人士介紹,遠洋漁船、現代海上養殖裝備等前期投入高,又難以作為貸款抵押物。對此,一些地方探索推出“保險+增信”的銀保結合模式,在解決漁業生產裝備評估難、滿足生產資金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了漁民投保積極性。未來,可進一步推出相關政策,鼓勵探索這一服務模式。
此外,要建立多方合作、風險共擔機制,提升漁業保險承保能力和服務水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認為,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高巨災風險。對此,要進一步加大巨災風險模型研發運用力度,強化風險監測,完善風險分散機制,合理運用再保險、巨災債券等方式分散風險。同時,要持續改進風險減量服務,支持防災減災救災,提升災害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更好化解各類極端天氣對漁業的影響。
(趙英迪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1月06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