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山村司機,何以成為“文物講解員”

李唯一
2025年01月06日14:36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三鐵”是哪三“鐵”?何以成為“三世遺”?作為承載厚重歷史的千年古縣,福建省安溪縣以其深邃的文化底蘊坐擁“三鐵三世遺”這張名片,成為文旅融合的“富礦”。近日,人民網推出“發‘縣’中國﹒安溪真‘鐵’”主題策劃,探究“鐵觀音”“藤鐵”“冶鐵”何以成為“三鐵”,看安溪如何緊抓時代機遇,蹚出一條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康庄大道。

天色漸晚,冬季清冷的風吹過。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以下簡稱冶鐵遺址)幽暗深邃的礦洞內,壁上滿是鑿痕,遍布青苔,千年前礦工用來放置燈盞的凹槽依舊清晰,盡顯歲月的痕跡。

剛剛結束了一整天工作的文物保護員余庄林,打著手電筒,俯身沿著“伸手不見五指”的山路緩緩下坡,每一步都在泥土上留下深深的腳印。

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人民網 李唯一攝

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人民網 李唯一攝

回到駐地,余庄林的妻子正將剛煮好的方便面盛出,趕忙招呼大家:“洗洗手,要吃飯咯。”

一同歸來的考古隊隊員王蕻荃挽起褲腳,脫下沾滿泥的解放鞋,抖了抖泥。他洗了手,吃了一口熱氣騰騰的面說:“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常態,哪顧得上帥不帥了。”

王蕻荃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23級博士生,也是冶鐵遺址第6批考古隊的隊員。“安溪這個冶鐵遺址是國內首個科學考古發掘的、塊冶鐵與生鐵冶煉2種技術體系並存的冶鐵遺址,冶鐵活躍於宋元時期。”聊起專業,王蕻荃滔滔不絕。

據了解,遺址挖掘工作6年來,北京大學考古隊於遺址發掘區內發現系列重要遺跡,包括冶煉爐6座、房址2座、多個活動面、護坡、池塘、小丘、板結層及石堆,還有銅錢、瓷碗等生活用品,為宋元時期冶鐵技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出土的爐渣,紋路清晰,顏色泛紅。人民網 李唯一攝

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出土的爐渣,紋路清晰,顏色泛紅。人民網 李唯一攝

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安溪青陽下草埔冶鐵遺址是22處代表性古跡遺址之一。宋元時期,隨著泉州港的興盛,鐵制品一度成為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的重要商品,當時的青陽鐵廠也逐漸發展成宋元泉州甚至閩南地區最為重要的鐵產地之一,將大量鐵制品輸送至世界多地。據元代中外海上交通地理名著《島夷志略》記載,泉州海船行商涉及海外200余地,其中將鐵制品作為貿易商品的國家或地區就有48個。

談到家鄉遺址入列世界遺產,作為青陽村人的余庄林深感自豪,他回憶,2019年,泉州市申遺辦和安溪縣委、縣政府組織對安溪縣冶鐵遺址開展研究,並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始考古工作,至今已是第6個年頭。

也是在這一年,曾經在縣裡靠載客營生的余庄林,偶然成為北京大學考古隊的“地陪司機”。

“能夠有機會接送這麼多教授、博士上山下山,每天看著他們考古,這是我做夢都不敢想的事。”

擔任司機期間,余庄林還是大家的“翻譯”。他把安溪話“翻譯”為普通話,幫助北京大學考古隊的師生們更加順暢地與本地人溝通。在一次次“翻譯”中,余庄林學習了不少考古知識。

自2020年以來,隨著挖掘工作的進行,越來越多曾被用來儲水、淬火的殘爐“重見天日”,不少爐型在國內屬於首次“亮相”。這些新的發現,讓余庄林滿是好奇。他也接過隊員們的考古手鏟,動手開始挖掘起來。

余庄林在考古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余庄林在考古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隻有親手挖,才能感受到不同土層、不同土質的軟硬程度,發現考古的奧妙。”余庄林感慨,“每一條土層線就代表了一個年代,這種‘穿越’的感覺讓我引以為傲,家鄉的鐵曾養活了多少代人。”

全程見証了冶鐵遺址由“重見天日”到“申遺成功”,余庄林的考古知識愈發熟稔於心。申遺成功后,他被聘為冶鐵遺址的文物保護員,從充滿好奇心的考古“旁觀者”,轉變為主動投身保護遺址的“業內人”,向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講解安溪的冶鐵故事。

余庄林(左一)在進行義務講解。受訪者供圖

余庄林(左一)在進行義務講解。受訪者供圖

“去年我講解了200多場,游客中有專家學者、大中小學生,也有社會團體、普通村民等。我的講解讓大家了解了安溪冶鐵業的發展史,感受到安溪冶鐵文化的獨特魅力。”余庄林特別自豪。

每逢雨天,余庄林也格外忙碌。“遺址內部不能積水,遇到下雨天就必須抓緊時間抽水。”雨水淅瀝,他卻熱情不減。

雨天,余庄林在冶鐵遺址忙碌。受訪者供圖

雨天,余庄林在冶鐵遺址忙碌。受訪者供圖

“我很樂意干這份工作。”余庄林說道,年輕的考古隊隊員們執著的精神特別打動他。

“還記得北京大學考古隊的一位男博士李佳勝,來的時候是寸頭,結束工作回北京時,已是‘披肩發’,忙起來就顧不上理發。”余庄林回憶,“大部分年輕人都是白天考古挖掘,晚上搞學術研究到凌晨,早上七點又接著挖,非常辛苦。”

文物保護事業離不開代代傳承與付出,保護好冶鐵遺址,就是保護好一方歷史,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安溪是‘世界中心的冶鐵源頭’,為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安溪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高志強表示,要加強遺產保護傳承與開發利用,推動安溪縣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品牌建設再上新台階。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