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內轉外、淺轉深”發展  霞浦沿岸海域養殖“減量”提升海洋活力

2025年01月15日10:18 |
小字號

為加強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提高海域資源綜合利用率,2024年5月,霞浦縣掀起超規劃網箱養殖整改熱潮,突出港灣及沿岸海域傳統養殖“減量”這個重點,逐片海域、逐個漁排推進違規養殖清退,海域生態環境和養殖品質明顯改善。

超規劃網箱養殖清退

清退超規劃網箱養殖

霞浦是中國海岸線最長的縣份,海水養殖面積達42.29萬畝。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帶動了海上養殖業迅速擴張,然而,傳統養殖普遍存在設施陳舊、增養殖技術落后、養殖無序發展等問題,部分養殖區還出現了養殖環境惡化、生態系統失衡等情況,影響水產養殖品質和效益。

“近年來,由於海參養殖效益高,許多傳統養殖海帶和紫菜的區域轉為海參養殖。海帶和紫菜的養殖有助於淨化水環境,而海參養殖則對水質和水交換造成影響,同時也影響了養殖環境。”霞浦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崔向新說。

清退超規劃網箱養殖

清退超規劃網箱養殖

為科學確定養殖密度,霞浦縣深化“山海聯動”機制,組織工作專班抽調近500名干部組成攻堅隊深入海區一線,凝聚起工作整體合力,對超規劃網箱養殖區域全力做好退養工作。

溪南鎮作為霞浦縣整改任務最重的鄉鎮,參加超規劃網箱養殖清退攻堅的干部們奔走在海上漁排,不斷與群眾交流溝通,做好清退對接事宜。同時,溪南創新推行“三色兩旗”工作法,引進AI智慧治理平台,設置4個無人機基站,定時對全鎮海域進行無人機航拍建模,形成“超規劃網箱養殖清退作戰一張圖”。通過比對航拍圖,及時掌握海面漁排動態變化情況,清管同步,更好更快地推進清退整改工作開展。

“去年以來,溪南鎮已清除超過13萬口的超規劃網箱養殖,面積達273公頃以上,有效減輕了海面養殖密度,並通過補殖藻類提升水質,改善三都澳內的水質狀況,確保海洋經濟健康發展。”霞浦縣溪南鎮鎮長劉峰表示。

在溪南鎮西安海域,昔日密集的網箱漁排如今已完成整改,取而代之的是在海面上隨波搖曳的藻類植物。

逐步引導群眾‘內轉外、淺轉深’

在有條件的北壁鄉外海海域設置養殖網箱,引導群眾海上網箱養殖“內轉外、淺轉深”

治標必要,治本更關鍵。針對灣外沿岸海水養殖密度過大以及與其他行業用海矛盾逐漸顯現和加劇的現狀,霞浦出台海上網箱養殖“內轉外、淺轉深”工作實施方案,鼓勵支持養殖產業由內灣向外灣,由淺海向深海發展。

在北壁鄉外海海域,山東安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海參大網箱漁排整齊排列在海面上,去年該公司漁排從內灣轉移到這片海域進行海參養殖。

“北壁具備‘內轉外、淺轉深’的自然條件,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大型企業先帶動示范。目前,我們選擇在東沖的赤澳和石澳這個區域先行制造30口大網箱,通過黃魚、海參、海膽的試養,逐步引導群眾‘內轉外、淺轉深’。”北壁鄉黨委書記林彥伶表示。

“來外海后,我們發現這邊的水流交換量更大,養殖密度更小。根據最近一個月的養殖成果顯示,外海養殖的海參不僅長得好,生長速度也快。”山東安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廠長宋超說。

網箱養殖海域

網箱養殖海域

集中清理超規劃養殖行為的“堵”,與推動內灣淺海向外灣深海養殖轉移的“疏”,疏堵結合、標本兼治。截至2024年12月31日,霞浦縣共清退遷移238227口網箱,超額完成寧德市下達的年度任務。

“霞浦縣舉全縣之力,將原來規劃作為海帶、紫菜養殖的海域轉化成網箱養殖的,堅決清退到位,還原到原來的養殖模式,保証灣內水質循環、養殖安全,不減少群眾生產和海洋漁業效益。”崔向新表示。(文/顏晨曦 鄭尚航 魏海平 圖/霞浦縣融媒體中心)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