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福建省兩會
古田縣縣長許鋒:發揮“閩東第一僑鄉”優勢 打好新時代新“僑牌”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這裡是“奮勇爭先 再上台階”福建省兩會主題訪談。今天邀請到的是福建省人大代表、古田縣人民政府縣長許鋒。許縣長好!
許鋒: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好!
主持人:許縣長,在現場聽了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有什麼感觸?
許鋒:聽了省政府工作報告,有兩點感受很深。一是不容易、不簡單、很振奮。2024年,全省在復雜的發展環境下迎難而上,取得了多個全球和全國第一的好成績,讓人十分振奮﹔二是有動力、有信心、很期待。報告描繪了2025年的發展藍圖,通篇貫穿了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精准、暖心、催人奮進,必將指引全省上下奮勇爭先、再上台階。
報告強調,要打好新時代新“僑牌”。“僑”是福建擴大高水平開放的重要資源,像我們古田這樣的僑鄉,更要勇當排頭兵。立足新時代僑情的變化,採取實實在在的舉措,鞏固老一代僑胞情誼,進一步做好僑二代、僑三代聯絡聯誼工作,把親情血脈延續下去,為全省擴大高水平開放凝聚更多僑智僑力。
主持人: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古田縣是“閩東第一僑鄉”、福建十大重點僑鄉。請您介紹一下,古田的僑情有哪些特別之處?
許鋒:“古田”二字,都可以拆成“十”和“口”兩個字,所以也有古田“十口在內、十口在外”的說法,意思就是古田人,一半在古田,一半在海外,這就是古田最大的僑情。古田戶籍人口現有42.5萬,而旅外華人華僑有35萬,再加上歸僑、僑眷10萬,僑胞人數佔寧德75%以上,數量居全省第8,主要分布在東南亞、歐美、非洲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古田的華人華僑早期以從事種植、加工和商貿為主,如今,他們在政治、經濟、科研等領域發光發熱,還有不少身居要職,尤其在東南亞有不小影響力。古田華人華僑特別愛國愛鄉,他們在打拼事業的同時,不忘充當橋梁紐帶,積極推動所在國與中國開展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做出了很大貢獻。
福建省人大代表、古田縣人民政府縣長許鋒接受人民網專訪。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做好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工作,廣泛吸引僑資僑智僑力。古田縣在僑務工作方面做了哪些探索,有何經驗做法?
許鋒:我們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個是建平台。我們搭建了縣鄉村三級僑聯組織體系,與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古田僑胞建立了聯絡網。全縣共有14個鄉鎮僑聯、10個村級僑聯、112個村僑聯聯絡小組,我們還是全國“僑胞之家”典型選樹單位。
二是辦活動。我們通過世界古田同鄉懇親會、海外僑胞故鄉行、經貿出訪、重要節日視頻聯誼會、定期與海外社團互派學生等各類聯絡聯誼活動,密切宗親關系,增進僑胞感情,促進海外華裔青少年了解家鄉、傳承文化。2024年,我們共邀請4000多名海外僑胞回鄉祭祖、觀光旅游等,其中青少年1100多人。
三是暖僑心。我們創新建立“合力護僑益”服務模式,凝聚各方力量,通過設立檢僑驛站、僑胞權益保護法官工作室等方式,協調解決涉僑貿易、就業、上學、就醫、產權糾紛等各類難題。
主持人:有句話說,“哪裡有食用菌,哪裡就有古田人”。走向世界的古田人多選擇回鄉興業,這些僑智僑力在古田發展中發揮了哪些作用?
許鋒:古田是全國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早期,勤勞的古田人帶著食用菌走向全世界。他們秉承吃苦耐勞、開拓進取的精神艱苦創業,稍有積累后便積極回鄉投資,興學助教,熱心公益。
據不完全統計,古田華人華僑在縣內捐資建設了225個社會公益項目,上世紀,古田大部分農村學校、公路都由華僑捐資興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由僑領顏清文與縣政府合資建設的古谷水公路,打通了古田前往福州的通道,這是福建省第一個使用僑資做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為古田招商引資、經濟發展創造了好的條件。僑資企業——福建天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袋裝銀耳工廠化種植研發基地,年產銀耳干品可達600噸,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還有很多在外做小生意的華僑,他們生活勤儉,卻願傾囊助力家鄉發展。古田能有今天,離不開僑胞們的鼎力相助。
我們正在加快打造“世界銀耳之都”,2024年12月成功舉辦了第一屆銀耳產業發展大會,努力將以古田銀耳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推向世界。
福建省人大代表、古田縣人民政府縣長許鋒做客人民網福建演播室。人民網記者 蘭志飛攝
主持人: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要“依托宗親鄉親、祖地文化等紐帶廣泛凝聚僑心”。站在新的歷史節點上,古田將如何立足自身發展,打好新時代新“僑牌”?
許鋒:打好新時代新“僑牌”是一個時代命題。我們已經把它作為黨委政府工作的重大課題進行研究,提出將重塑古田人“下南洋”的“僑志”和賣菌菇“走四方”的闖勁,立足古田僑情實際,重點做好六篇文章。
一是做好“僑情”文章。摸清僑情底數,完善華人華僑數據庫,按照專業特色、行業領域等信息建立人才數據庫和僑資企業、僑團庫。
二是做好“僑史”文章。傳承保護僑文化,籌建新時代古田華僑文化展示館,保護利用好僑厝僑居,加強僑史研究整理。
三是做好“僑治”文章。制定出台推進華僑要素回流的專項政策文件,落實好“領導干部挂鉤聯系僑領和僑企”工作機制,發揮古田護僑聯席會議制度、“檢僑驛站”和“僑權保護法官工作室”作用,提升僑務治理和服務水平。
四是做好“僑聯”文章。發揮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福建省華僑文化交流中心作用,辦好海峽論壇·陳靖姑文化周、圓瑛大師與宗教中國化論壇等活動,籌辦世界古田同鄉懇親會,架好“連心橋”。
五是做好“僑貿”文章。加強僑務資源與產業融合,用好RCEP政策紅利,謀劃古田僑商創新企業園、東南亞進口商品商貿城,依托食用菌產業優勢開拓清真素食市場,把古田產品帶給世界,將世界商品帶回古田。
六是做好“僑助”文章。吸引華僑投身家鄉建設發展和公益事業,打造“僑助共富”示范點,建設“鄉村僑舍”品牌,培育“僑”文旅業態,助推鄉村振興。
主持人:時間關系,我們今天先聊這些。謝謝許縣長的介紹,讓我們了解到許多古田縣作為“華僑之鄉”的特色優勢和打好新時代新“僑牌”的思路舉措。最后,我想和許縣長一起來為古田“打個廣告”。
主持人、許鋒(合):又美又甜,快來古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