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聚焦2025福建省兩會

“國之大計”如何再上新台階?福建省政協委員熱議教育話題

2025年01月15日11:42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福州1月15日電 (李唯一、林盈)吳彬鏹,一位在福建教育領域深耕多年的教育工作者,向與會成員分享:“我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過去一年我省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其中高等教育實現了重大突破,令人激動不已。”

作為福建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吳彬鏹建議,優化高校學科專業布局,調減不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更多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同時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及其創新團隊,激發高校科研活力。

這是1月14日下午,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7組(教育)討論中的一個場景。面對這份“教育成績單”,不禁要問,福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活力之源從何而來?

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7組(教育)討論現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福建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7組(教育)討論現場。人民網 李唯一攝

把“教育”視作“創新之基石”

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式上,福建省省長趙龍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被列入2025年工作部署的首位。

13日上午,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省長趙龍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福建省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開幕,福建省省長趙龍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人民網記者 林曉麗攝

把“教育”視作“創新之基石”,促進教育優質普惠發展,已經成為福建省教育界別政協委員的共識。

“我建議,在開展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創新中,將特級人才培養有機融合進去,為福建省院士后備人選的成長創造條件。”為了推動特級人才脫穎而出,福建省政協委員、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劉健表示。

福建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馬祥慶則建議,針對有希望入選“雙一流”的高校,加大資源傾斜力度,在院士后備人選、重大獎項推薦、博士生招生指標等方面予以支持。

福建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馬祥慶。人民網 李唯一攝

福建省政協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會常委、福建農林大學林學院教授馬祥慶。人民網 李唯一攝

“船舶與海洋工程產業是海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力量建設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至關重要。”福建省政協委員,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吳德烽建議,整合省內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精銳力量,加強福建省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優勢科技創新平台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

福建省政協委員,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吳德烽。人民網 李唯一攝

福建省政協委員,集美大學輪機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吳德烽。人民網 李唯一攝

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州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吳明紅說,推動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緊密銜接,高校要主動成為“排頭兵”“領頭羊”。

吳明紅建議,深化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把校地協同創新作為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面,同時進一步深化高校改革,推進錯位發展,提升人才培養水平、科研水平和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立足市場需求 提高就業競爭力

“來自福建的工藝美術大師佔了全國的12%,但大部分集中於中游。以德化縣為例,這裡盡管擁有4000多家企業、超10萬從業人員,上游制作和下游銷售的人才依然緊缺,絕大部分都是陶瓷制作人員。”福建省政協委員、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邱國鵬建議,加強校企合作,彌補全產業鏈高端人才培養體系的不足,進一步提升工藝美術產業競爭力。

福建省政協委員、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邱國鵬。人民網 李唯一攝

福建省政協委員、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院長邱國鵬。人民網 李唯一攝

立足市場需求,“如何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問題也引發了政協委員的關注。

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江夏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鄭竹群建議,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設置大學專業,加強實操培訓,提升高校畢業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適應市場環境的能力。

福建省政協委員,廈門雙十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歐陽玲注意到,當前,勞動教育存在的師資不足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學生‘高分低能’的困境要破解,勞動教育課程要成體系。”歐陽玲建議,“加強勞動師資隊伍和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實踐型人才。”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