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新店司法所:規范執法強監管 不斷提升社區矯正質效
近年來,廈門市翔安區司法局新店司法所平穩有序地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在日常監管、教育幫扶、提請獎懲等方面有較大的提升。
以規范執法為基,抓嚴監督管理全流程
入矯接收做實做細,彰顯初始即嚴的鮮明導向。嚴格把關矯正小組成員。矯正小組成員裡的家庭成員原則上必須是配偶、直系親屬等關系密切的人,社區矯正對象不得隨意指定,避免矯正小組家庭成員停留在紙面。嚴格入矯流程辦理。入矯當日須由家庭矯正小組成員特別是未成年監護人,陪同到所辦理入矯手續,簽訂社區矯正責任書,明確協助做好矯正的職責,將監管教育落在實處,真正形成家所聯合的良好局面。嚴格入矯管理規定教育。特別是位置確認、外出、出入境、報告以及獎懲等規定。在耐心細致的個別談話教育基礎上,發放書面入矯須知,便於社區矯正對象進一步學習掌握,學懂弄清社區矯正期間的行為規范。
技術手段用好用活,掌握軌跡監管的有力抓手。專人負責與歸口管理結合,確保全員按時進行位置確認。指定專人負責核查社區矯正系統的位置確認統計情況,在早、中兩次位置確認時間節點前排查未確認對象,通報對象的管教,敦促及時確認。在下班后、節假日,要求各片區自行利用“矯務通”盯緊盯牢社區矯正對象位置確認情況,掌握活動軌跡。類別規定與適時抽查結合,補充強化風險對象監管。針對懷疑可能利用技術手段虛擬定位、經常不能及時聯系等逃避監管風險較高的對象,在其類別規定的位置確認次數基礎上,不定時發送實時抽查,確保活動軌跡的真實性。
違規懲處抓早抓緊,體現社區矯正的執法剛性。針對首次違規問題及時開展個別教育,如未在規定時間段內進行位置確認,不遵守集中教育或公益活動紀律等,及時進行提醒談話﹔針對屢教不改、情節較重問題及時進行處罰,如經教育仍不改正或外出超期違規、編造虛假事實申請外出等行為,及時固定証據並提交翔安區社區矯正管理局進行訓誡或警告處罰﹔針對情節嚴重的違法違規問題,如違反法院禁止令、酒后駕車等,及時向街道、公安等相關部門匯報,及時介入調查,分別處以治安管理處罰或撤銷緩刑。
以風險預防為要,注重隱患排查全覆蓋
實地查訪走深走透,健全日常監管的基礎信息。遵循“入矯后一周內必訪”的實地查訪原則,及時掌握所有在冊社區矯正對象的思想狀態和工作生活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檔案齊,並聯合所在片區民警建立快速聯系機制,確保社區矯正對象入矯后能在最快時間內了解其真實情況。嚴格落實每月對本轄區內共11個社區進行走訪輪巡,結合各社區矯正對象數量實際情況,加強與社區對口負責人的聯系,建立實時監管、及時交流的聯系機制。
排查內容全面具體,補齊社區矯正的監管鏈條。實行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常態化,緊盯安全隱患,著力化解風險,持續進行全面排查。通過入戶走訪,深入了解社區矯正對象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的情況,將可能涉及安全隱患的內容一一詢問,通過訪談記錄突出重點,明晰可能存在的問題並詳細寫出具體的措施,提升走訪實感,增加排查質感,減少社區矯正對象制造安全隱患的概率。所所聯動信息比對,安排新店司法所工作人員走入派出所,與民警進行社區矯正對象核查比對,精細查詢人員軌跡,檢查防止脫管、漏管現象發生。經過滾動全面信息對比,及時發現私自離開廈門市人員,填補日常監管漏洞。
以教育矯治為效,聚焦關鍵要點全環節
集中教育以點帶面,提高教育矯正的整體質量。聚焦特殊時間節點,在重要節點前開展警示教育,為社區矯正對象講授危險駕駛罪、賭博罪、開設賭場罪及預防詐騙風險的相關法律知識內容,邀請戒毒警察、交警、律師等專業人士以案釋法,解說最新犯罪類型及陷阱,警示社區矯正對象嚴格遵守社區矯正監督管理規定,遠離違法犯罪。聚焦形式要點,創新教育矯治新模式,充分運用遠程教育視頻督查系統,聯合翔安區社區矯正管理局及其他司法所共同組織開展線上教育,形成教育聯動網絡矩陣,改變以往社區矯正對象分批次開展集中教育情況,實現大范圍社區矯正對象共同教育。
公益活動見行見效,解決濫竽充數的管理難題。新店司法所組織社區矯正對象前往敬善養老院慰問老人,並結合老人實際需求,與敬老院達成合作共識,建立“朝夕映”未成年入院助老行動的長效機制。運營以來,組織社矯對象入院捐贈物資、給老人理發、清潔家園、包餃子等活動6場次,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入院為老人修剪指甲、講故事、表演節目百余次。一方面喚起社區矯正對象向善意識,引導更多的管理對象投入公益活動中﹔另一方面從實質上幫助、幫扶孤寡老人。
以宣傳幫扶為力,爭取啟智紓困全方位
幫困扶助部門接力,化解困難對象的燃眉之急。積極與婦聯、民政、團委等部門對接,排查轄區困難的兩類對象,在春節、中秋等節日前為困難對象送上慰問物品,引導符合條件的對象申請臨時救助或辦理低保補助。及時解答關於保証金退還、就業等相關問題咨詢,向未就業對象推送“電工証”“叉車証”等技能培訓流程,並組織多名對象參加理發技能、互聯網營銷師等資格証培訓。
宣傳普法多種多樣,營造良好的矯正回歸環境。通過法治廣場LED屏、微信公眾號、法治講座等向附近居民日常推送法治宣傳視頻、標語標識、圖片等,積極宣傳社區矯正及安置幫教工作,為重點人群管理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及回歸環境。與廈門南洋學院建立“每月普法課堂”制度,通過政法干警、律師、法學教授等專業人士授課或社區矯正對象的現身說法,增強師生法治意識,遠離違法犯罪。(翔安區司法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