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龍岩:構建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2025年01月19日09:40 |
小字號

近年來,福建省龍岩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針對資源分配不均、服務質量不一、基層能力不足、服務過程碎片化等問題,不斷推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和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功能完善、運轉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以共建共治為引領,深化“三醫”協同發展與治理

堅持高位推動,健全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推進機制,由市委書記、市長擔任主要負責人,市委副書記統籌協調,分管副市長具體抓落實。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大力傳承弘揚紅醫精神,在全市公立醫院厚植紅醫文化,推進“大愛龍岩 醫心為民”黨建品牌建設,推動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建立協同機制,成立由分管副市長任組長,衛健、財政、醫保、市場監管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三醫”協同“五人小組”,定期會商解決醫改突出問題,破解堵點難點。2024年1-11月,共召開會議11次,會商解決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藥耗集中採購等問題36個。實行醫療、醫保、醫藥部門領導交叉任職機制,由市縣醫保局局長兼任市縣衛健行政部門黨組副書記,市場監督管理局分管醫藥的領導兼任衛健行政部門黨組成員,衛健行政部門分管領導兼任醫保局黨組成員,強化部門共識,增強改革合力。

推進共建共治,市縣建立“3+N”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形成“三醫”部門與組織、宣傳、編制、發改、財政、人社、數據管理等部門協同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在長汀縣試點,縣級成立縣委衛生健康工作委員會,鄉鎮級成立健康促進委員會,村級成立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促進形成縣、鄉、村三級衛生健康共建共治機制。

以優質均衡為導向,全面推進醫聯體建設

聚焦資源整合,打造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圍繞“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探索建立“一院五部八中心”運行機制,即:在縣域醫共體(總醫院)內,優化設置行政、人力資源、財務、醫保、信息等行政管理“五部門”,負責統籌協同成員單位的相關事務﹔設立檢驗、心電、影像、病理、消毒供應、遠程會診、健康訪視、藥耗配供等“八中心”,以促進資源共享。建立縣域醫共體“編制池”“職稱池”,盤活編制和職稱資源﹔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探索將“編內+編外”人員控制數總量作為職稱核定的基數,激發人才內生動力。2023年,全市市域內住院量佔比達到91.55%﹔基層診療量佔比60.26%。

聚焦縱橫聯合,構建資源梯度下沉醫療服務網。縱向整合方面,以醫共體牽頭醫院為龍頭,縱向編織“縣級醫院—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一般衛生院—村衛生室”的資源梯度下沉醫療服務網,縣級醫院與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共建血透中心、碎石中心等特色專科,鄉鎮衛生院將常住人口800人以上的行政村衛生室延伸舉辦為村級醫療服務點,實行醫療同病同治、醫保同價同報。橫向聯合方面,綜合考慮區位和服務能力因素,在全市確定3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對標二級醫院服務能力開展建設。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與周邊服務能力較弱的一般衛生院,形成片區橫向醫共體,實行運營統一管理、人員統一調度和績效統一核算。賦予共建單位內部人員橫向流動、職稱評聘自主權,有效解決了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人員以及邊遠衛生院資源不足問題,實現了基層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進一步縮短鄉村醫療服務半徑,織牢分級診療網底。2023年,全市5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年收入超過1000萬元﹔30個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均達到國家推薦標准,10個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門急診216萬人次,同比增長10.03%﹔出院7.50萬人次,同比增長23.87%。

聚焦全生命周期,完善接續性醫療服務網絡。實行康復全閉環管理,圍繞患者疾病急性期、穩定期和恢復期全程,構建“縣醫院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家庭病床護理—家庭醫生簽約管理”的全過程閉環管理模式。促進醫養結合,多渠道拓展醫養結合模式,形成“醫中有養、養中有醫”的綜合服務格局。實施“醫助養”,全市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全部設立老年醫學科,有能力的鄉鎮衛生院開辟康復養老專區,以醫助養,全面提升老年人的醫療和養老服務水平。推進“鄰院養”,長汀縣新橋衛生院將敬老院與衛生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兩院一體,創建“零距離、微負擔、個性化”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實現醫、養、護一體化。開展“居家養”,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網底作用,設置家庭病床,設立巡診機制,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截至目前,全市共有醫養結合床位數8200張,65歲以上老年人規范管理服務率77.06%。拓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圍繞“擴面、提質、增效”總體要求,深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六個拓展”,組建村級家簽“網格化”管理小組,出台“3包1分制”(制定免費包、基礎包、個性包,推行積分制)。2024年1-6月全市常住人口簽約服務覆蓋率51.73%,重點人群簽約率85.71%,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以資源下沉為重點,搭建一體化橋梁

推進學科同質化。建立以學科一體化建設為核心的城鄉聯動模式,由市級醫院統籌,推進腦卒中、胸痛、重症醫學、肝膽等市縣四大學科一體化建設﹔由縣級醫院統籌,開展呼吸內科、消化內科、普通外科等縣域三大學科一體化建設。以“聯合+共享”機制為基礎,通過“名醫駐扎、專科並肩、臨床教學、遠程協作”等舉措提升服務能力,推進專科規范化、診療同質化。打造以專科聯盟為紐帶的區域協作網,充分發揮市級龍頭醫院的技術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組建覆蓋市、縣、鄉三級的腫瘤、傳染、中醫康復、精神衛生等專科聯盟,通過技術指導協同共進、教育培訓合力共為、科研項目協作共研、遠程醫療互助共贏等多種方式,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推進人才優質化。拓展渠道“引”人才,實施“百名華佗入岩”“岩籍名醫雁歸”“才聚龍岩”“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四大引才工程,兩年來,全市共引進碩士以上人才180人,建立58個“名醫”工作室、招聘大學生鄉村醫生25人。創新方式“育”人才,充分利用廣州11家國內頂尖醫院與龍岩市12家醫院合作契機,實施廣龍對口合作“十百千萬”工程,通過建立名醫工作室、柔性引進專家團隊、選派名譽副院長、專科協作共建、遠程醫療支持等多種方式,借梯登高、借力賦能,培育一支“留得下、帶不走”的高水平衛生人才隊伍。強化措施“沉”人才,強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工作,持續開展縣域巡回醫療和派駐、“百名醫師下基層”工作。2023年,市、縣兩級醫院共派出264名主治以上醫生常年駐縣鄉幫扶,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推進急救一體化。建立急診急救“一張網”,市、縣兩級醫院設立救治中心,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設立分中心,一般衛生院設立救治站,一體化村衛生所設立救治點,形成上下聯動、高效協同的急診急救體系,構建15分鐘急救圈。打造數智急救“雲平台”,全面升級120急救調度系統,實現全市范圍內120一號呼叫、多渠道報警、急救車輛管理可視化和定位化,實現院前和院內救治中心的實時交互對接,真正做到讓病患“上車即入院”。(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