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深化“6432”工地黨建工作模式,架起群眾“幸福路”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黨建凝心田間,昔日荒地變“良田”,“變廢為寶”煥發新生﹔七寶峰隧道口,黨旗飄揚,綠意綿延,映射出“以科技換綠色”的建設理念﹔長安大橋上,黨員責任區劃分明確,通過精細化管理架起連接兩地的“天路”……
七寶峰隧道洞口。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日前,一場以“黨建+綠色品質”為主題的現場觀摩會,在武夷新區至沙縣高速公路三明段A9項目(以下簡稱武沙高速公路A9項目)展開,觀摩會聚焦中交一公局廈門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以黨建引領鑄就綠色品質工程的生動實踐。
項目黨員安全環保質量一體化責任區公示牌。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據了解,武沙高速公路是福建省“六縱十橫”高速網第七橫武夷新區至廈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福建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全省重點交通工程,起於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與福銀高速公路相接,終於南平市武夷新區(建陽區),與京台高速公路相連,建設總裡101.91公裡,設計時速100公裡,採用雙向4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其中,由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承建的A9合同段位於三明市沙縣區境內,路線全長7.7公裡,包含路基、路面、橋梁、交安、景觀綠化及七寶峰隧道三明段的建設任務。近年來,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通過深化黨建安全質量一體化,持續落實“6432”工地黨建工作模式,在全力助推武沙高速公路實現建成通車目標的同時,也為沿線地區的振興發展作出努力。
變“廢”為“寶”:在紅色土壤下聚起“凝心田”
“多虧了這次的荒田改造項目,最近已有不少合作社找上門來,有意向承包耕地用來種植煙葉和水稻,村民們的生產積極性也提高了。”談起村子的變化,三明市沙縣區夏茂鎮坡后村黨支部書記李德華感慨道,夏茂鎮坡后村地處偏遠、山高坡陡、交通不便,村子裡缺乏主導產業,青壯年勞動力幾乎全部外出務工,加之村裡田地面積較小、地勢不平,無法進行機械化耕種,導致不少耕地被粗放管理甚至撂荒。如何讓“沉睡”的土地“活起來”成為村子發展的一道難題。
黨員現場討論改造方案。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如果能將高速建設的部分棄土用於改良沿線荒田,或許是一次有益的嘗試。”2023年6月,通過與沙縣區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等單位開展黨建聯建,武沙高速公路A9項目部詳細了解了沙縣區“即可恢復耕地整治”政策,隨后組織專業力量反復論証研討,最終結合坡后村山隴由高向低的地形,確定高速棄土與高標准耕地建設相結合的方案。
平荒田、覆沙土、鋪管網、建坡道......施工過程中,項目部與多家部門單位組成聯合黨員先鋒隊,聽取結合各方建議,利用高速多余棄土對該地塊進行整平壓實、土壤改良,同步完善灌溉管網線路、田間機耕道、下坡田道等基礎設施,實現“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四改,最后將存儲的耕作層土壤覆蓋50厘米,完成對33.74畝的荒田升級改造,形成集中連片、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41.75畝耕種田。
改造完成的耕地。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改造期間能拿到每畝600元的補助租金,種植水稻后預計能達到每畝1575元的收入,高速通車后也能更快地將產物送往外頭。”村民老劉說道,眼下這片良田已然變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在有序推進武沙高速公路建設的同時,項目部還積極開展路地共建,主動服務沿線群眾,關心關注各群體訴求,為坡后村、月邦村、中堡村、梨樹村改擴建道路11.8公裡,改造加固危橋3座,改善了沿線居民的出行條件。同時,組織開展一系列惠民行動,通過幫助農戶種植、支持共享茶園活動、吸收本地群體就業等舉措,讓村民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高速公路建設完工后,不能只是簡單地留下一條公路。身為中交人,我們希望通過黨建引領,扛起央企的責任與擔當,為老百姓和下一代留下實實在在、看得見的好處。”項目黨支部書記趙雷坦言。
向“新”求“質”:在綠水青山間架起“新通途”
施工現場,鐵臂揮舞、機聲隆隆,運輸車輛、壓路機等穿梭往返。一根根墩柱拔地而起,一片片預制T梁平穩就位,深埋大地的隧道正一榀一榀掘進著,構成一幅躍動的畫卷。
通過做深做實“黨建安全環保質量一體化”專項工作,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把支部建在工地上,充分發揮黨員“監督、指導、服務、參與”作用,組建技術創新先鋒隊、安全質量環保保障隊等黨員突擊隊,為項目提速增效建起堅強戰斗堡壘。
據介紹,為保護生態、打造綠色品質工程,項目部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落實全過程、全環節的施工環保措施,開展永臨結合、表土資源集中利用、沿線植物生態保護、隧道洞渣循環利用、施工區域抑塵降噪等工作,注重生態環保、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實現公路與自然、生態、人文的和諧相處,做到“車未通,路已綠”的綠色實踐。
長安大橋。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預制梁場內,工人們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模板安裝、鋼筋焊接、混凝土澆筑等工序,在經過黨群質量監督員的檢測后,一片片制成的梁板通過運梁車運送至施工現場,再用架橋機送到橋墩上,所有步驟在短時間內完成,十分流暢。
質量是工程的“靈魂”。在福建省質安中心公路處副處長檀署忠的指導下,項目施工安全質量實現了全方位的精准把控與穩步提升,並成立以支部書記為組長,由全體黨員、檢測部、計合部組成的黨群質量監督小組,每月對原材料及現場標准化施工進行監測﹔同時,由黨支部聯合安全部和工程部劃分黨員安全責任區,將黨員深入現場檢查出的問題及隱患進行督促整改,並依托黨員輔導站,派出黨員輪流對產業工人進行安全培訓,將精細化管控覆蓋施工全過程。
黨員帶隊安全檢查。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以長安大橋為例,我們實現了從預制T梁施工至橋面系整個施工過程的精細化管控,不僅嚴格把控預制T梁加工、護欄鋼筋安裝、橋面鋪裝等各個環節,還創新性採用復合式5+1不鏽鋼共用台座,通過增設面板調節塊,完成從20m預制T梁到30m預制T梁的快速轉變,加快工程進度,避免資源浪費。”項目經理張帥介紹。
此外,項目部還結合數字化手段多措並舉,在智慧建造上不斷提質擴面。推廣運用高速公路建設監管一體化平台、邊坡自動監測儀、無人駕駛掃地機器人、瀝青紅外線光譜快速檢測儀、隧道門禁系統等前沿技術,用科技的力量賦能項目建設。
T梁預制場。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供圖
據悉,武沙高速公路A9標段於2023年5月1日開工建設,目前路基、隧道部分均已建成,完成總工程量的86.87%,預計今年5月30日實現主體完工。屆時,沙縣至武夷山的車程將由原來2個半小時縮短為1個半小時,對完善三明市綜合交通樞紐體系,促進區域內經濟發展及資源開發利用,加快鄉村振興具有較大意義。
項目負責人表示,眼下,施工現場處處奔涌著奮勇爭先、沖刺向前的拼搏熱潮。未來,中交一公局廈門公司將持續深化“6432”工地黨建工作模式,繼續秉承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工匠精神,以奮進之姿架起群眾的“暢通路”“幸福路”“振興路”。(陳夢凡 檀署忠 林榕 王猛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