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福建森林可持續經營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

2025年01月21日15:22 |
小字號

福建省森林覆蓋率65.12%,持續多年居全國第一。

福建為什麼這麼“綠”?在如何發揮山的優勢、林的潛力方面,福建下足了功夫,尤其是近年開展的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成為“多方得益、多式聯營、多重服務”重要抓手,帶動了全省森林質量精准提升,拓寬了農民致富路徑。

2018年,福建省制定了《森林經營方案編制工作方案》,成立了森林經營方案編制領導小組。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福建已經擁有了豐富的經驗和廣泛的基礎,迅速建立試點工作專家庫,大力推廣“一元碳匯”,推動林票改革迭代升級,創新林木採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搭建林業金融區塊鏈融資服務平台等,探索無人機、激光雷達、RTK等新技術在森林經營成效監測中的應用研究,採取近自然多種經營模式,逐步建立以森林經營方案為核心的管理制度體系,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營模式。2023年以來,福建試點單位可持續經營完成21.6萬畝,均超額完成任務,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共5521萬元。

打通“兩山”轉化“最后一公裡”

山怎麼分?樹怎麼砍?錢從哪來?單家獨戶怎麼辦?福建各地紛紛給出了方案——

順昌縣首創的“森林生態銀行”充滿活力,維持了較高生產力,得到林農的高度認可,實現林農、村財、國有林場、政府、社會五方得利。實施路徑是通過“四個一”模式,即“一村一平台、一戶一股權、一年一分紅、一縣一數庫”。

搭建村級運營平台,實現“一村一平台”。以村為單位,成立林業專業合作社或經濟聯合社等村級森林資源運營平台,引導分散在單家獨戶或承包經營到期的無林地、有林地“存入”村級森林資源運營平台。

推行股份合作經營,實現“一戶一股權”。村級森林資源運營平台與“森林生態銀行”簽訂合作經營協議,按人口以戶為單位辦理股權証。股權証可質押、可繼承,但不可轉讓。

創新收益分配機制,實現“一年一分紅”。採取“保底收益、一年一分紅、主伐再分紅”的收益分配模式,經營主體每年按約定數額預支付給林農作為保底收益,待林木主伐后所得純利潤按約定比例再分紅。

整合資源信息系統,實現“一縣一數庫”。以縣(市、區)為單位,整合國土“三調”、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林權登記電子化數據,建設縣級林地林木資源信息空間分析數據庫。

目前,“森林生態銀行”已推廣至南平市10個縣(市、區)471個村,合作經營面積達15.46萬畝,惠及林農6.15萬戶。

拓寬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

在邵武故縣國有林場,參觀的人群站在直沖雲霄的杉木林面前,在感嘆杉木雄偉的同時,更佩服試點的經營模式。這片林子的次層樹種搭配了閩楠、木荷等鄉土樹種,下層樹種為條葉榕,形成了高、中、低三層林下空間綜合利用,探索形成林下空間全方位賺錢模式。

“這片試點面積50畝,條葉榕3年可以挖根採收,杉木實行單株採伐作業,同時促進闊葉樹種更新生長,形成杉木+闊葉樹+條葉榕混交林,可以培育出高價值、多功能的森林生態系統,預計每畝可增收900元。”林場場長馮隨起介紹。

邵武二都國有林場引進北京盛諾基生物醫藥公司等3家企業,參與林下空間流轉面積1918畝,吸納社會資本500多萬元投入林下種植,省內首創發放林下經營權証3本,讓外來林下經營者吃下“定心丸”。林下經濟提高了林地利用率,為當地林農提供了穩定的就業機會,為中草藥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林場場長劉紅躍介紹,邵武目前林下種植黃精、厚朴等10余種中藥材,共3.54萬畝,帶動1500余戶林農就業增收。林下空間流轉機制入選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改革發展典型案例》。

2023年,福建全省林下經濟產值830億元,已建設各類林下經濟基地300余個。

推動森林質量精准提升

立足“最綠省份”的稟賦資源,福建堅持“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探索人工生態公益林針葉林更新改造模式,通過提高強度擇伐生態公益林中的人工杉木林,伐后更新套種闊葉樹,改善樹種結構﹔探索天然林保護修復模式,開展天然商品針葉過熟林強度更新,更新改造或人工種植珍貴樹種、鄉土闊葉樹,促進天然林保護修復﹔探索人工商品林高價值森林培育模式,提高採伐強度,套種鄉土珍貴樹種,擴大高價值珍貴樹種比例,形成多樹種混交復層林,建立以人工杉木大徑材、中徑材為目標樹種的森林經營模式﹔探索森林固碳增匯,栽植木荷、楓香等速生、高碳匯鄉土樹種,構建復層異齡林,開展閩楠近自然經營,培育閩楠大徑材復層闊葉混交林。

全省累計完成福建林業碳匯交易與再交易413萬噸、6492萬元,交易量、交易額持續居全國前列。2023年以來,森林質量精准提升718萬畝,重點區域林相有效改善。

同時,採伐政策持續創新。福建省林業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林木採伐改革工作的通知》,進一步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工作。優化採伐管理,明確森林撫育、低產低效林改造實行“限額五年總控”管理,所需採伐限額不足的,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和省國有林場發展中心可在同一編限單位內自主調整使用主伐限額,也可按程序申請使用省級不可預見性採伐限額。優化審批服務,有條件的縣級林業主管部門可將林木採伐許可証核發窗口延伸至鄉鎮林業站,或委托鄉鎮人民政府實施,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理”等服務,積極推廣使用“林木採伐”App,提高辦証效率和質量。鼓勵其他3000畝以上人工商品林經營主體單獨編制森林經營方案,明確採伐限額,按照批准的森林經營方案開展森林經營活動。

林木採伐改革試點,解決了部分採伐証辦理復雜的問題,為林農節省了可觀的伐區設計費用和伐區設計材料的辦理時間,解決了因承包期到期而主伐年齡沒到的矛盾,加快了林權流轉進度。

2023年以來,全省林木採伐改革試點累計完成3704片、面積18.3萬畝、蓄積量79.09萬立方米,告知承諾制採伐14947片、蓄積量17.44萬立方米。

逐“綠”前行,向“美”出發。福建將一以貫之,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高質量發展。(劉建波 林珊)

(責編:江葦杭、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