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2025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01月23日08:45 | 來源:福建日報
小字號

政府工作報告

——2025年1月13日在福建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 趙龍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一、牢記殷殷囑托,在接續奮斗中新福建建設取得新成效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福建發展歷程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福建考察,對新時代新征程福建發展方位再標定、使命任務再強化、實踐要求再豐富﹔親自向中國-海合會國家產業與投資合作論壇、“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賀信,給廈門航空全體員工回信。八閩兒女倍加感恩、倍感振奮,更加堅定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的志氣底氣、決心信心。

  一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領導下,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化拓展“三爭”行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福建實踐取得新進展。

  初步統計,2024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57761億元、增長5.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5955.6億元、增長0.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14.6億元、增長0.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4%,出口增長5.3%,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4.6%、6.7%,城鎮調查失業率4.7%,居民消費價格下降0.1%。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是:

  (一)筑牢實體根基,產業體系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產業升級步伐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智改數轉”,搶抓大規模設備更新機遇,實施2205項省重點技改項目,技改融資專項規模擴大至近400億元。累計為9000多家企業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保持全國第三。泉州、龍岩入選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廈門、泉州入選全國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力促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實施新一代信息技術、海工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246項、總投資超2200億元。全球最大26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下線,全球首條專注於中小尺寸高世代新型顯示的生產線建成投產。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效應持續放大,數字經濟增加值預計達3.2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世界航海裝備大會、世界儲能大會成功舉辦,率先形成電動船舶全產業鏈,全國首個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地面試驗平台建成投運,海洋生產總值保持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立法推動首台(套)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搶佔未來產業前沿賽道,積極打造元宇宙、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等領域增長新引擎,綠氫中試基地加快建設,莆田、平潭入選全國北斗規模應用試點城市,福州入選首批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發布98個典型應用場景,人工智能正加速滲透千行、賦能百業。

  產業集聚效應顯現。培育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布2024縣域重點產業鏈發展白皮書,出台25條舉措,梳理明確164條縣域重點產業鏈,新增5個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縣域產業加速串珠成鏈、聚鏈成群。盤活低效用地,推動低效用地上圖入庫27.8萬畝、實施再開發5.6萬畝,拉動投資超3000億元。深化園區標准化建設,63個省級指導評價園區新改擴建產業載體2150萬平方米,新建成投用產業項目畝均稅收超12.5萬元,4個園區入圍全國園區高質量發展百強。越來越多的企業“退城入園”,帶動了產業升級,促進了節約集約,加速了產城人融合。

  產業生態持續優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統籌實施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3212”工程、制造業競爭力提升行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4個設區市入選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三次產業比重進一步優化,實現了一產穩、二產優、三產進。促進產供銷體系協同發展,舉辦電動重卡、電子信息、竹產業等供需對接活動109場,福州、廈門入選全國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泉州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和廈門空港型、三明生產服務型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建設名單。促進大中小企業梯度發展,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1家、上市企業8家,全省實有企業首次突破200萬戶,各類經營主體千帆競發、共生共贏。

  (二)堅持一體推進,高水平創新型省份加快建設

  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促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4.9%,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11.4萬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6%,普通高中錄取率近70%。拓寬職業教育成才通道,開展中職本科貫通培養和專本銜接試點,建設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5個、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7個。加快高等教育強省建設,新增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8個、授權點87個,研究生培養實現設區市全覆蓋,福州大學城聯合研究生院正式招生,中國人民大學福州研究院、福州大學醫學院揭牌成立。又有一批畢業生走出校門,走上科研攻關主戰場,成為創新的生力軍。

  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強化企業主體地位,企業參與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超600項,高價值發明專利增長23.8%,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4萬家,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超1200億元。強化科創平台建設,新建氫能產業聯合研究院、海洋領域省創新實驗室、寧德時代綠色超算中心,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8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14家。強化重大科技攻關,制定省技術創新重點攻關領域指導目錄,實施省“揭榜挂帥”、科技重大專項30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突破千項,13項成果獲國家科技獎,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原動力。

  人才隊伍加快壯大。五湖四海引才,持續打造“人才福建周”“海歸英才八閩行”等特色引才品牌,加快建設17個國家引才引智基地,省引才“百人計劃”引進急需緊缺人才121人。成功舉辦中國僑智發展大會。用心用情育才,開展產業領軍團隊、“雛鷹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項目遴選,設立省青年科學基金、首批立項513個,新增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專家23人、國家杰青10人。徙木立信用才,全面兌現人才支持政策,探索省級高層次人才同行專家評價認定、“免申即認”機制,新認定省級高層次人才1701人,八閩大地正成為各類人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熱土。

  (三)發揮獨特優勢,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步伐更大

  共建共享增進福祉。推動政策落地,累計爭取28家中央和國家部委、金融機構出台25份配套支持政策,省級層面發布45條融合舉措,首批121個閩台融合發展重點項目完成投資超千億元,廈門獲批實施台灣居民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台胞參與,新增來閩實習、就業、創業台青3859人,新引進28支台灣團隊參與鄉建鄉創,閩台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走在前列。落實同等待遇,新增直接採認台灣地區職業技能資格10項,上線台胞台企數字“第一家園”服務平台。率先實施台灣同胞定居落戶願落盡落,台灣居民居住証與大陸居民身份証社會面應用基本實現同等便利,更多的台灣同胞感受到了融合有好處,統一是正道。

  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密切經貿合作,設立大陸首隻由台商發起的兩岸產業投資基金,累計研制兩岸共通標准285項。新獲批8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實現九市一區全覆蓋。新設台企戶數、實際使用台資規模居大陸第一。推動資源共享,累計向金門供水3800多萬噸,廈金通氣工程大嶝LNG氣源站已具備投產條件,福馬通水二期工程(大陸側)提速建設。促進便捷聯通,廈金大橋(廈門段)建設穩步推進,“小三通”客運航線年客流量達136萬人次,更多的台灣同胞搭上了強國建設的快車,共享了民族復興的機遇。

  常來常往厚植情誼。增進民間交往,成功舉辦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海交會、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紀念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等重大活動,宗親聯誼、民間信仰、文旅體育、美食小吃等交流持續深化。守護文化根脈,推動出台大陸首部文化領域涉台專項地方性法規《福建省閩台關系檔案保護條例》,征集“遷台記憶”檔案3323件,發行白話文版《台灣通史》,推出電視紀錄片《兩岸家書》,更多的台灣同胞體會到了“家是來處、亦是歸途”。

  (四)深化改革開放,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有作為

  改革添動力。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落細落實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確定的15個方面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7項改革經驗被中央改革辦推介。聚焦重點領域,廈門綜合改革試點29項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在全國復制推廣,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和11個人口小縣機構改革順利完成,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評估蟬聯全國第一,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持續深化,4地入選中央財政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示范區。省屬企業加快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省建投集團、省產投公司正式組建。聚焦福建特色,三明醫改經驗持續在全國推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效果評價連續9年居全國前列,龍岩入選國家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實施城市,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效,首次組建服務縣域重點產業鏈科技特派團。“一市一試點、一縣一特色”專項改革扎實推進,24個試點特色改革項目向縱深突破。聚焦數字賦能,在全國率先上線兩批21件“高效辦成一件事”事項,全省范圍內469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數據最多採一次”、覆蓋90%政務服務辦件。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台在全國推廣,數字政府服務能力再次獲評“卓越級”,閩政通入選首批數字中國建設典型案例,省政府門戶網站績效評估連續3年全國第一,政務服務更智慧、更高效,群眾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開放激活力。提升平台能級,航運企業集成化審批服務新模式等入選全國自由貿易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金磚科創基金正式投用,“兩國雙園”加快建設,“絲路海運”聯盟成員達343家。拓展外貿空間,持續深化“福品銷全球”系列活動,試行市場採購“組貨人”制度,鋰電池出口居全國首位。加大引資力度,組建省招商局,成功舉辦第二十四屆投洽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增長9.7%,新引進落地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102個。密切對外交流,舉辦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開幕式、中國—太平洋島國執法能力與警務合作部級對話、“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世界漢學家大會、世界媽祖文化論壇,以及紀念陳嘉庚先生誕辰150周年、嚴復誕辰170周年等活動。中國—太平洋島國減貧與發展合作中心、警務培訓中心加快建設,援斐濟菌草技術示范中心項目獲評全球最佳減貧案例。新增和達成意向友城15對,福建省、福州市同獲國際友好城市杰出貢獻獎。我們的朋友越來越多,合作的領域越來越寬廣。

  內需釋潛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全面落實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享受補貼430多萬人次、拉動消費近390億元,舉辦“全閩樂購”活動超萬場,網絡零售額居全國第六。紅色旅游人氣高漲,簪花旅拍“圈粉”無數,古城古厝人潮熙攘,跟著演出、賽事去旅行成為新爆點,廈門園林植物園、龍岩冠豸山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省接待旅游總人數6.5億人次、游客旅游總花費8350億元,廈門、福州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達2790.6萬人次、1529.9萬人次,均創歷史新高。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118.5億元,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603億元,支持“兩重”等項目建設,1593個省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295億元。漳汕高鐵、龍龍鐵路武平至梅州段全線開工,中沙古雷乙烯項目主體工程全面動工,總投資711億元的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全球最大單套年產100萬噸丙烷脫氫項目建成投產,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並網發電。好項目“熱辣滾燙”,大項目“拔節生長”。

  民企增實力。做響品牌,14家企業上榜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福耀汽車玻璃市場佔有率穩居全球首位,安踏體育入選全球十大最具價值運動服飾品牌,九牧王禮服“逐夢”巴黎奧運,越來越多的民企品牌技術出新、產品出圈、市場出海。做長鏈條,一片葉、一根竹、一張紙等綠色富民產業不斷壯大,一雙鞋、一塊玻璃、一組電池等制造業持續領跑,泉州現代體育產品集群成為福建省第2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做優服務,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出台實施優化營商環境系列舉措,推動在全國率先出台促進公平競爭條例,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249件。建立省領導聽取企業意見調研聯系點制度,設立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累計投放200億元民營中小微企業提質爭效專項貸款,惠及近萬家企業,民營企業更加堅守主業、做強實業,政府服務更加優質高效、貼心暖心。

  (五)強化統籌兼顧,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取得實效

  城市功能持續增強。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加快推進強省會戰略,正式發布廈漳泉都市圈發展規劃,福州新區與平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持續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加快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積極推動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率先實現全類型戶口遷移跨省通辦,城鎮化率達71.8%。以城市更新為抓手,開工老舊小區改造36萬戶,開工籌集保障性住房4.1萬套,新增公共停車位2.8萬個,新改建供排水管網2182公裡,新建和改造提升福道930公裡。4個項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福州入選首批城市更新示范城市,龍岩入選全國第四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又便利了許多,獲得感又充實了許多。

  和美鄉村更具活力。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耕地面積連續兩年實現淨增加,糧食播種面積1266.6萬畝、產量514.4萬噸,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雜交水稻制種面積佔全國31.5%,4個省級糧庫新建成投用。做強特色農業,新增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海洋牧場1個,食用菌栽培技術與可持續農業國際培訓基地在寧德古田挂牌成立,東山澳角村漁獲滿艙,福建工夫茶韻味悠長。抓好鄉村建設,“兩通工程”列入交通強國試點,新開通2個高速公路出入口和18個服務區出入口,9個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3.5%。原生生活垃圾實現“零填埋”,3個縣入選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村字號”群眾活動豐富多彩,移風易俗深入開展,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吹遍千鄉萬村。

  對口協作效果顯現。深度融入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閩粵港“跨境一鎖”快速通關模式落地實施,滬明、廣龍對口合作綜合成效突出。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閩寧協作考核連續6年為“好”,援藏援疆工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深入開展新時代山海協作,首批103個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總投資350億元,“山海經”越唱越響,“共富花”越開越盛。

  (六)辦好民生實事,人民群眾生活品質穩步改善提高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加強政策保障,統籌9.8億元用於援企穩崗,減收失業保險費62.7億元,城鎮新增就業53.1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4.3萬人,重點群體就業保持穩定。加強技能培訓,投入4.3億元實施職業技能提升工程,新增5個國家級、60個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補貼性培訓31.9萬人次。加強就業服務,建成10個線上零工平台、727家線下零工驛站,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連續4年位列全國第一方陣。勞動者的每一份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份工資都牽動著一個家庭的幸福,我們將持續努力,不負大家的每一滴辛勞汗水。

  健康福建深入推進。擴容下沉醫療資源,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全部投用,9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擴容建設。開展“千名醫生下基層”,建立省市縣三級巡回醫療工作制度,縣域內基層醫院檢查、上級醫院診斷的方式覆蓋全省90%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優化提升醫療服務,省市縣公立醫院基本實現檢查檢驗報告共享,連續3年為適齡女性免費接種HPV疫苗,29個專科列入國家中醫優勢專科建設單位,漳州、三明入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全省人均預期壽命預計提高到79.3歲。切實加強醫療保障,職工、居民住院報銷比例分別提高至85.6%、68.5%,省級集採藥品耗材平均降價47.4%,節約了醫療費用,減輕了就醫負擔。

  社會保障擴面提質。推進全民參保,完善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制度,連續3年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惠及549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新增參保85.6萬人。辦好養老托育,出台促進“一老一小”家政服務發展等政策文件,新建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52個、示范性長者食堂405個,新增托位1.7萬個。加強兜底幫扶,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准增長6.5%,建立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准自然增長機制,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57.7億元,慈善項目幫扶群眾191萬人次。持續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尊老愛幼、扶困助殘正蔚然成風。

  文體事業蓬勃興旺。推動文化繁榮,9部作品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15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一批“閩派”文藝精品獲“飛天獎”“星光獎”“金鷹獎”“白玉蘭獎”。成功舉辦金雞百花電影節、福建藝術節。平潭殼丘頭遺址群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博物館建成開館,泉州宋元古城獲批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新增2個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總數居全國首位,“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轉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119家公共文化場館延時錯時開放,惠及5900萬人次。推動體育發展,1110所學校體育場地面向社會開放,城區“15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實現建制村全覆蓋。廈門馬拉鬆、“王文教杯”羽毛球賽等“八閩名賽”火爆出圈。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上,福建省體育健兒分別摘得2金2銀1銅、2金1銀,為祖國增了光,為福建添了彩。

  (七)建設美麗福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生態環境質量保持領先。強化污染防治,一體推進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連續5年全國優秀。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8.3%,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20微克,主要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92.6%,閩江在全國獨流入海的大江大河中水質最好。推進保護修復,實施生態環境治理項目4132個、總投資612億元,累計清退超規劃網箱養殖719.7公頃,除治復萌互花米草6861畝、完成生態修復10837畝,打造安全生態水系234公裡。抓好示范創建,舉辦全國生態日主場活動,南平崇陽溪、敖江(福州段)入選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廈門同安灣、泉州大港灣入選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龍岩地質公園獲批世界地質公園。在我們福建,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好山好水好空氣總是令人欣喜自豪。

  綠色低碳發展縱深推進。優化綠色布局,出台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實施意見,首批16個碳達峰試點城市、園區和公共機構加快建設。森林覆蓋率連續46年居全國首位,完成重點區域林相改善6.88萬畝。清潔能源裝機比重超65%。打造綠色標杆,新增國家級能效“領跑者”企業數居全國第二,湄洲島“零碳島嶼”發展案例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福州、龍岩入選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倡導綠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保持全國前列,城鎮新建綠色建筑佔比超98%,新能源公交車佔比93.2%,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費方式正成為新時尚。

  生態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優化治理模式,系統總結和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推廣長汀水土流失治理、木蘭溪治理經驗,加快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完善保護機制,建立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武夷山國家公園福建管理局組建運行。拓寬轉化路徑,全面推開林票改革,完成全國首單跨省水土保持碳匯交易,南平入選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生態“顏值”蝶變富民“產值”,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幸福靠山。

  (八)守牢紅線底線,全省社會大局保持平安和諧穩定

  安全發展防線更牢固。抓實安全生產工作,海上船舶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成效明顯,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扎實開展,重大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和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有力有效,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4.5%、14%。抓實防災減災救災,印發實施《福建省校園安全教育實施方案》,實現學校應急疏散演練100%全覆蓋。有力防范應對“6·9”持續性極端強降雨、超強台風“格美”等自然災害,最大限度減少了損失,725戶災后重建戶全部搬入新居。抓實食品藥品監管,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9.5%、99.78%,食品安全評議考核獲國家A級,老百姓吃得更放心,用得更安心。

  風險防范屏障更堅固。金融領域突出治已病防未病,持續提升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不良貸款率持續處於較低水平,連續5年無高風險金融機構。省農信聯社履職評價排名全國第一。房地產突出穩市場促回暖,全面完成64個“保交樓”任務,“保交房”交付率96.4%,重點樓盤到訪量、簽約量逐步企穩回升。隱性債務突出遏增量化存量,嚴控違法違規舉債融資行為,制定實施一攬子化債方案,健全基層財力保障機制,“三保”底線兜得更牢。能源突出保供應穩價格,“四縱三橫”電網主干網架基本形成,主干天然氣管道實現沿海地市全覆蓋,煤電油氣供應量足價穩,助力百業興旺,守護了萬家燈火。

  社會治理根基更穩固。深化基層基礎建設,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綜治中心實現市、縣、鄉三級全覆蓋。優化矛盾糾紛處置,信訪工作法治化全面推進,信訪事項及時受理率100%、初信初訪一次性化解率98.4%。強化治安整體防控,掃黑除惡、禁毒、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和跨境賭博成效居全國前列,群眾安全感率達99.1%,守護了人民安居樂業,維護了社會安定有序。

  一年來,全省各級人民政府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完成30項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提請審議省級地方性法規8件,制定修改廢止政府規章9件,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結率均為100%。工會、青少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慈善、紅十字等事業展現新氣象,宗教、檔案、史志、參事、智庫等工作取得新成效,6個集體、7名個人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表彰,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圓滿完成。軍民融合和國防動員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退役軍人精准服務全面推開,雙擁模范城創建工作深入推進,雙擁之歌更加嘹亮,魚水情滿八閩大地。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福建省發展之所以延續了新時代以來的良好態勢,新福建宏偉藍圖的戰略指引至關重要。十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省委正確領導下,全省政府系統始終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一任接著一任干,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努力把宏偉藍圖轉化為美好現實。我們緊扣“機制活”,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持續促進兩岸融合發展,改革開放“高水平”邁出堅實步伐,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強﹔緊扣“產業優”,扎實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省份建設,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轉型、新興產業向高攀升、未來產業向前布局,經濟發展“高素質”邁出堅實步伐,高質量發展的實體根基更穩﹔緊扣“百姓富”,把群眾的貼心事、難心事、期盼事當作自己的事,全力以赴排憂解難,財政支出近八成投向民生領域,人民生活“高品質”邁出堅實步伐,高質量發展的幸福成色更足﹔緊扣“生態美”,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打好藍天、碧水、碧海、淨土保衛戰,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境“高顏值”邁出堅實步伐,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更亮。

  知所從來,方明所往。我們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些成績的取得,根本在於習近平總書記領航掌舵,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真抓實干、同心奮斗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各群眾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駐閩單位、駐閩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向長期關心支持福建高質量發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內部發展存在的壓力不斷顯現,福建省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不少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經濟運行穩中承壓,周期性問題和結構性矛盾交織疊加,消費回升慢,投資增長趨緩,外貿進出口形勢較為嚴峻﹔科技創新仍有短板,產業結構還不夠優,轉型升級正處在關鍵的較勁期,新質生產力培育任重道遠﹔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社會面感受受到一定影響﹔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房地產市場仍處在轉型調整期,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然較多﹔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仍需加強,干部作風需要進一步改進提升,等等。我們將直面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著力解決。

  二、牢記歷史使命,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這是我們的榮光,也是我們的動力源泉。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人民念茲在茲,對福建發展關心關懷,每到關鍵時刻、重要節點,都親自為福建把脈定向、指路引航,2014年為我們擘畫了新福建宏偉藍圖,2021年對我們提出了“四個更大”重要要求,去年10月回到福建考察時殷切期望我們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這一系列戰略指引,在目標方向上一以貫之、在理念要求上與時俱進,共同構成了新時代新福建建設的總綱領總遵循。

  厚望如山,使命如磐。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我們新的重大歷史使命。我們有基礎、有條件能夠爭先,有短板、有空間亟待爭先,有職責、有重任應當爭先,有能力、有干勁做到爭先,必須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始終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闊步前進。要以“又踏層峰辟新天”的魄力闖出新路,打破思維慣性、擺脫路徑依賴,敢走前人未走之路、敢行前人未行之事,積極為中國式現代化探路破題。要以“弄潮兒向濤頭立”的姿態奮勇爭先,跳出福建看福建,堅持對標一流、勇於追趕一流、努力超越一流,爭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者、排頭兵。要以“舍我其誰挑重擔”的擔當作出示范,秉持更高標准,堅持善作善成,創造更多契合實際的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更多福建智慧、福建方案。要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久久為功,涵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干字當頭、篤行不怠,以新福建建設新成效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未來。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定不移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統一思想、統攬全局、統領工作,認真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六次、七次全會及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緊扣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闖出新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上奮勇爭先,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上作出示范,在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為功,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力落實宏觀政策,持續擴大內需,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5.5%,根據實際情況爭取更好的結果,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5%左右,出口增長3%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5%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糧食產量511萬噸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保持下降。

  這些目標的設定,突出了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這一鮮明主線,把握了中央五個“必須統籌好”的重要關系,體現了“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系統集成、協同配合”的原則,落實了省委“奮勇爭先、再上台階”的部署,考慮了現實性、可行性和能動性,經過努力是能夠實現的。要堅定信心謀發展。我們有習近平總書記的領航掌舵,有中央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和充足的政策儲備,有超大規模市場和完整產業體系,有需求升級、結構升級、動能升級的增量空間,經濟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也不會變。特別是我們福建人,素有“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特質,困難挑戰年年有,但我們哪一年不是在戰勝困難挑戰中贏得發展進步!面對艱難險阻甚至是驚濤駭浪,我們要像勇敢的海燕一樣敢於搏擊風浪,唱響中國經濟光明論,以風雨無阻的心態應對有風有雨的常態,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全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績實效。要勇挑大梁作貢獻。福建是經濟大省,有堅實的實體經濟,有多區疊加的政策優勢,承擔著先行先試的多重使命,殷殷囑托,猶在耳畔,唯有感恩奮進,方能不辱使命。我們要始終胸懷“國之大者”,自覺把各項事業放在全國大局中去謀劃去考量去推動,發揮福建所長、服務國家所需,奮勇爭先、再上台階,以一域之光為全局添彩。要鍥而不舍高質量。越是經濟調整的時期,越是調整優化結構的最佳時機。相比速度,我們更看重經濟結構是否更合理、創新驅動是否更強勁、城鄉區域是否更協調、綠色底色是否更厚重、百姓生活是否更幸福。我們要緊緊扭住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保持定力、綿綿用力,以新動能新活力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要用心用情惠民生。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先抓好民生領域改革,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不斷提升社會建設和治理水平,持續營造和諧包容的氛圍,把老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解決好,讓大家笑容更多、心裡更暖。要扛牢責任保安全。發展和安全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缺一不可,無論何時,生態紅線不能碰,安全底線不能破,否則綠水青山不在,發展就失去底色﹔安定穩定不在,一切都不存在。我們要始終以如履薄冰的態度和枕戈待旦的警覺,時刻繃緊生態保護之弦、風險防范之弦,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自立自強,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塑造發展新動能。著力優機制、促融合、強賦能,加快建設科技強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以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強化協調聯動,暢通良性循環,提升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以教育筑牢創新之基,關注各學段學齡人口依次達峰影響,優化教育布局結構。促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95%以上﹔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支持福州、廈門、泉州爭創全國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穩步擴大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實現一級達標高中縣級全覆蓋﹔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探索產教協同育人新模式﹔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加快“雙一流”和新型研究型、一流應用型高校建設,推動優質本科擴容,優化學科專業布局。支持閩江學院更名閩江大學、福建福耀科技大學開辦招生、黎明職業大學等高職院校升格本科。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健全“五育並舉”育人體系,持續鞏固“雙減”成果,實現全面發展。辦好體育傳統特色學校,開齊開足體育課,讓孩子們跑起來,長得壯壯的,練得棒棒的。以科技提升創新之效,優化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創新組織機制,深入推行“揭榜挂帥”“賽馬制”等新模式,實施10個以上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引導金融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8%以上。以人才激活創新之源,深入實施特級后備人才項目、“閩江學者”獎勵計劃等,健全特聘專家團、顧問科學家等模式。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全鏈條體制機制,支持打造福廈人才集聚平台,探索建設青年發展型省份,推動省級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辦好第三屆全國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第二屆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決賽等,讓有本事的人在福建有更多機會、更大舞台。

  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打通項目選定、科技研發、成果轉化耦合的堵點難點,推動產學研用企緊密銜接、高效聯動。突出企業主體,健全科技領軍企業成長加速機制,深入實施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兩提升”行動,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330家以上,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5萬家。突出平台支撐,深入實施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優化省創新實驗室管理運行模式,建好並力爭重組入列更多全國重點實驗室。構建“1+10”科創供應鏈平台,推動閩都創新實驗室、寧德時代創新實驗室等創建國家級平台,做大做強中國東南(福建)科學城。發揮福廈泉自主創新示范區集聚效應,建立與大院大所大企大平台常態化協作機制。突出成果轉化,推動出台《福建省知識產權保護與促進條例》,用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和轉化盡職免責等機制,探索“先使用后付費”“賦權+轉讓+約定收益”等模式。實施中試創新服務平台體系建設行動,推動建設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讓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上生產線、走向大市場。

  加快數字化全面賦能。充分發揮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效應,政府、企業、市場聯動發力,扎實開展數字中國建設綜合試點,系統推動數智技術向各行業各領域融合滲透,全面提高政府治理能力、行業發展水平、便民利民程度,打造數字福建升級版。建強基礎平台體系,升級全省一體化算力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福建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擴容,打造全省算力“一張網”。升級省一體化公共數據平台,讓數據共享對接更加高效、便利、安全。建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制度,完善目錄、全量匯聚、分級開發,讓數據隨時可見、可用、可變現。加快建設數字政府,運用數字化思維、以數字化技術再造政務流程,推動部門和地市專網融合。完成省級現有政務信息化項目整合,優化升級全省一體化協同辦公體系,完善政務服務矩陣,推動一網公開、一網辦事、一網監管、一網交易,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深化“千行百業”行動,聚焦醫療、教育、農業、交通、文旅、海洋、城市等重點領域,培育更多數字應用場景。我們要以先知先覺的敏銳性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全力推動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讓數字賦能千行百業,讓智能融入各個領域,讓智慧成果貢獻更多的驚喜。

  (二)堅持因地制宜,大力推動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突出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一體發展現代化的工業、農業、服務業。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既強化整體布局、系統推進,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持續打造先進制造業強省。抓布局。以風物長宜放眼量的定力抓傳統產業“智改數轉”,結合大規模設備更新,積極運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滾動實施1500個以上省重點技改項目,促進大企業自主轉、中小企業加快轉,關鍵業務環節全面數字化企業佔比保持全國前列。以快馬加鞭未下鞍的姿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推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突破30%﹔鞏固新能源汽車、電動船舶等全產業鏈優勢,積極發展電動飛機等新能源航空器,全面推進“電動福建”建設﹔建好廈門生物醫藥港等專業化園區,完善翔安創新實驗室等高能級生物醫藥創新平台功能﹔聚焦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前沿材料等重點領域,加快打造一批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以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志氣抓未來產業前瞻布局,落實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打造“7+3+X”發展格局,積極培育氫能、新型電池、未來顯示、低空經濟、智能機器人等產業,建好福州、廈門、泉州3個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加快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強支撐。縣域重點產業鏈突出以點帶面,從技術體系、產業體系、制度體系等方面統籌發力,加大對10個試點縣的支持力度,打造一批工業強縣、產業特色縣。專精特新企業突出政策資金托舉,設立20億元省級母基金和系列子基金,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龍頭企業突出輻射帶動,舉辦百場產業鏈供應鏈對接大會,促進資源共享、融通發展,形成10個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優保障。推進園區標准化建設,試點開展分類評價,加大差異化支持力度,新改擴建投用產業項目畝均稅收15萬元以上。推動低效用地再開發,推進工業用地“標准地”改革,喚醒沉睡地,換來好效益,煥發新活力。

  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加快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耕好“責任田”,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實施新一輪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種業振興,支持三明市“中國稻種基地”建設,新建和改造高標准農田7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255萬畝以上,糧食儲備規模達500萬噸。打好“特色牌”,堅持山海田一起抓,做強做優臨海藍色、閩西北綠色、閩東南高優三大特色農業產業帶。啟動實施一批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打造45個林下經濟重點縣,培育“一村一品”專業村2000個以上。

  實施“三茶”統籌,推廣“以竹代塑”,發展蔬菜設施種植,促進畜禽智能養殖,拓展深遠海養殖,抓好水果加工增效,做大食用菌工廠化栽培,做好花卉苗木種苗繁育,推進鄉村文旅融合,加快鄉村物流延伸覆蓋。抓好“產供銷”,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設施農業,新建一批農產品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推動更多“福農優品”走進千家萬戶,為老百姓生活添滋味,讓廣大消費者享口福。

  大力培育現代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壯大金融服務業,鞏固拓展寧德、龍岩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試點成果,豐富普惠保險產品供給。健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加力推動首貸、信用貸、“無還本續貸”等,有效降低社會綜合融資成本。壯大現代物流業,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補齊多式聯運、倉儲設施等短板,新培育5條“一單制”試點線路,客貨郵融合線路達800條。深化“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新開通5條國際航線。支持廈門、福州建設國際航空樞紐,推動福州現代物流城建設。壯大文化旅游業,做足“文旅+百業”文章,大力發展演藝經濟、文化遺產旅游、文化主題酒店、特色節慶展會、鄉村原產地研學等業態,打造文旅產業融合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為支柱產業。用好過境免簽新政策,辦好海絲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培育建設武夷山、鼓浪嶼等世界級旅游景區,持續建設山海1號風景道、聯通世遺廊道,加快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來福建體驗山的秀美、水的靈動,感受海的壯闊、天的碧澄。

  (三)堅持擴大內需,暢通經濟循環、增強內生動力。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多措並舉提振消費。提升消費能力、意願和層級,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加快釋放內需潛力。提升傳統消費,持續開展“全閩樂購”、福品博覽會等活動,壯大汽車、家電、家裝廚衛等大宗消費,助力福茶、福酒、閩菜等“福品”消費,促進國貨“潮品”消費。發展新型消費,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完善健康、養老、托幼、家政、數字等服務消費支持政策,積極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培育新型融合消費業態,支持鼓勵網絡消費。優化消費環境,實施“放心消費在福建”行動,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打造更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智慧商圈、特色步行街,讓消費火起來、旺起來。

  全力以赴擴大投資。加強財政與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有效投資帶動社會投資。抓早項目謀劃,瞄准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領域,加強跨區域、跨流域、跨領域統籌,及早謀劃“十五五”重大項目,推動更多項目納入“兩重”建設。抓好招商引資,招商引資隻能加強,不能削弱,健全全省招商統籌機制,深化開展“投資福建”全球招商,引進落地總投資10億元以上項目50個。抓緊項目建設,實施省重點項目1550個、年度計劃投資7150億元。建成福莆寧F1線、福州地鐵4號線后通段、沙南高速等。推進漳汕高鐵、福州機場二期、廈門新機場、福莆寧F2和F3線、廈門港翔安1—5號泊位、白瀨水利樞紐、“五江一溪”防洪治理、漳州核電2—4號機組、寧德核電5號機組、中沙古雷乙烯、古雷煉化一體化工程二期等建設。開建溫福高鐵、廈漳泉R1線、福州地鐵6號線西延線、沈海高速漳詔擴容工程等。加快疏港鐵路建設。提速龍岩新機場、武夷山機場遷建、廈安鐵路、“一庫三線”工程、上白石水利樞紐、華能霞浦核電一期等前期工作。爭取贛龍廈、昌福廈、衢南三等高鐵項目納入國家鐵路規劃。新建5G基站1.1萬個,推動公路水路交通等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抓實項目保障,健全重大項目建設、運行、管理機制,爭取更多項目納入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等支持范圍,用好專項債券項目“自審自發”試點政策,強化用地、用林、用海、環評等保障,推動項目快速落地。

  (四)堅持敢為人先,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以改革提高開放水平,以開放提升改革質量,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

  更大力度縱深推進改革。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繼續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先行先試領跑,突出具有福建特點的改革,創造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弘揚“鬆綁”放權精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國有企業考核評價體系。傳承弘揚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持續推進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綜合改革,推動出台《福建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鞏固提升、因地制宜推廣三明醫改經驗,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完善醫保支付方式,拓展“藥價保”集成改革,促進“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三多”改革試點,完善林權資產折資量化的林票運行機制,加快建設全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深化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一縣一團”“一業一團”“一團服務一產業鏈”等方式,實現高位嫁接、人才下沉、精准服務。積極作為快跑,不等待、不觀望,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改革部署。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機制,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廈門綜合改革試點,形成更多首創改革成果。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完善省以下增值稅留抵退稅分擔機制。聞令而動起跑,該等中央明確的改革任務不倉促推開,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超前推進,中央有部署、馬上見行動,確保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重大改革任務穩妥有序推進。我們的態度一以貫之,我們的意志堅定不移,經濟發展的“中梗阻”在哪兒,社會民生的堵點痛點在哪兒,我們的改革就推進到哪兒,改就改到位、改就改徹底,改出政府效率、改出市場活力、改到群眾滿意。

  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鞏固拓展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重要通道功能,不斷提升對全球優質要素資源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支持企業拓展全球市場,順應“全球南方”群體性崛起的時代潮流,深度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對接RCEP等區域合作。搭建海外服務平台,支持龍頭企業、特色產業、優質產品組團出海、抱團取暖,積極開拓東盟、中亞、中東、東歐、非洲、拉美等市場,尋找新機遇、闖出新天地。推動開放平台提檔升級,深入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對接國際高標准推進制度型開放工作,支持廈門設立空港綜合保稅區,推動福州機場綜合保稅區(一期)項目封關驗收。深化海絲核心區建設,推動加密中歐中亞班列,更高水平建設“兩國雙園”、金磚創新基地、海絲中央法務區。促進外貿外資量穩質升,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優化提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培育跨境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服務貿易、綠色貿易、數字貿易。深入實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落實制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加強外商投資服務保障,辦好第二十五屆投洽會。打好新時代新“僑牌”,深入實施閩商回歸工程,深化閩港閩澳合作,辦好中國僑智發展大會、世界閩商大會,做好新華僑華人和華裔新生代工作,廣泛吸引僑資僑智僑力。

  更實舉措推進兩岸融合。堅決貫徹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加緊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服務祖國統一大業。打造共建共享的第一家園,完善台灣同胞在閩就業、就醫、住房、養老服務、社會救助等制度保障,擴大對台招生和職業資格直接採認范圍,支持更多台灣同胞積極參與基層治理、鄉建鄉創、法治建設等各項事業,帶動更多台灣同胞以融合發展為共同責任,不分你我同出力。打造合作緊密的第一家園,推動放寬台資市場准入,提檔升級台商投資區、台灣農民創業園。推動共建兩岸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廈門、平潭探索建設兩岸共同市場先行區域,建設廈台海運快件集散中心。推進沿海地區與金門、馬祖通水通電通氣通橋,加密閩台客貨運航線,構建廈金、福馬“同城生活圈”,帶動更多台灣同胞以融合發展為共同事業,攜手打拼好日子。打造情感交融的第一家園,發揮祖地文化優勢,加強閩台歷史文化研究宣傳,深入實施閩台歷史展示溯源工程,依法保護利用閩台關系檔案,建設世界閩南文化交流中心、媽祖文化中心、兩岸流行文化中心。辦好海峽論壇、海峽青年節、海交會等品牌活動,加強教育、司法、衛生、科技、體育、文旅等領域交流,鼓勵青少年、“首來族”等台灣基層民眾來福建,持續拉緊宗親、鄉親、姻親、民間信仰等紐帶,帶動更多台灣同胞以融合發展為共同願景,常來常往更親近。

  更優環境支持企業發展。聚焦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組織實施《福建省營商環境建設規劃(2024—2029年)》,全方位深層次建設更好的市場環境、法治環境、開放環境、政務環境、創新環境、產業環境、要素環境、社會環境,讓各類企業沐浴在陽光雨露中,近悅遠來,茁壯成長。促進公平競爭,持續清理廢除顯失公平的壁壘障礙,防止對微觀主體活動的不當干預。完善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採購等各領域體制機制,健全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功能,確保各類經營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辦好中國(福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論壇。保護合法權益,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依法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優化提升省一體化大融合行政執法平台,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持續清理拖欠企業賬款。高效便捷服務,規范政商交往行為,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建立服務企業“四通四到”機制,暢通聯系渠道不叫不到、溝通解決問題隨叫隨到、疏通政策傳導說到做到、打通部門壁壘服務周到。為企業辦事能快則快,深化“數據最多採一次”改革,推進“無証明省份”建設,擴大“全程網辦”范圍。支持企業發展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要,甘居幕后,不能今天去一趟、明天去一趟,導致企業不勝困擾,好心辦了壞事。再次重申,政府務必帶頭講誠信,新官理舊賬,說話要算數,做到言而有信、誠實守信、增強互信,決不能失信於企業、失信於市場、失信於百姓。

  (五)堅持協同聯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著力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扎實推動共同富裕,讓山與海、城與鄉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區域發展重在協調。堅持大手拉小手、共富一起走,鼓勵各地合理分工、各展所長,增強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強都市圈。加快福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福州新區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支持莆田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先行市、寧德建設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核心區、平潭建設國際旅游島,支持武夷新區建設、加快南平全方位綠色高質量發展。優化廈漳泉都市圈內部空間結構,推進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支持廈門建設高質量發展引領示范區、泉州建設21世紀“海絲名城”、漳州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產業基地,支持三明龍岩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融入大戰略。發揮上下聯通、左右逢源的區位優勢,聚焦科技、產業、教育、醫療、文旅等重點領域,高水平推進滬明、廣龍對口合作,持續強化與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的協調協作,在深化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中拓展新空間、開創新局面。挺進深遠海。加快建設一體化大融合“海上福建”總平台,滾動實施300個以上海洋經濟重點項目,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場(項目)對接活動,提速建設福州、廈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好國家水產種質資源場,加快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閩投”系列深遠海養殖平台等建設。有力有序發展海上風電、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辦好世界航海裝備大會。賡續山海情。深化新時代山海協作,健全對口協作機制,加快山海協作清單項目落地實施,建好首批“產業飛地”和“科創飛地”。做好閩寧協作和援藏援疆工作,讓“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讓“山海情”奏響更華彩的樂章。

  新型城鎮化重在質量。突出產城人融合,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升城市宜居度,加力實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韌性提升行動,系統推進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好城區建設。打造城市片區更新、社區更新2類15個省級樣板,開工籌集城中村改造項目5000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4.5萬戶,新建改造地下管網2000公裡以上,讓老百姓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提升縣域承載力,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優質公共服務銜接配套,優先提升縣城和經濟強鎮公共服務水平。發展縣域經濟,促進縣城人口集聚、產業集中和功能集成,讓更多農民就地就近城鎮化。提升農業轉移人口歸屬感,組織實施新一輪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行動,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機制,同等享受優質的教育、良好的醫療、普惠的養老托育,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下、過得好,實現真正的市民化。

  鄉村振興重在全面。深入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走出一條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強化規劃引領,用好村庄分類結果,制定出台“通則式”村庄規劃管理規定,打造一批規劃編制實施樣板村庄。推進鄉村建設,滾動推進100個以上鄉村振興“十大行動”重點項目,建設16個“兩通工程”項目,實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深化拓展和美鄉村“五個美麗”建設,統籌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美化提升,完成農村建設品質提升投資260億元以上。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強化單村供水工程建設和管護。提升善治水平,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豐富村民議事協商形式,深化法治鄉村建設,實施文明鄉風建設工程,推進移風易俗,以文明新風尚滋養農民新生活。

  (六)堅持民生為大,增進百姓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既解決“有沒有”的問題,更強化“好不好”的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促進就業增收。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加快就業幫扶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城鎮新增就業50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推動結構優化,引導樹立正確就業觀,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打造“匠心技能”職業技能培訓品牌,破解“有活沒人干”的難題。發揮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重要作用,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解決“有人沒活干”的問題。完善就業服務,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建好用好就業一體化信息平台、“網約式”零工平台,線下建設零工驛站和“家門口”就業服務站1000個以上。堅持服務關口前移,提升就業便利度,促進高校畢業生、脫貧人口、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改善就業環境,建設提升300個工會驛站。加快“擴中提低”,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適時提高最低工資標准,穩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暢通訴求渠道,全鏈條根治欠薪。研究解決科技創新帶來的社會結構、產業結構變化對就業的影響,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快遞小哥、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家政服務員、護工護理員等都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都應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讓他們職有所屬、勞有所獲、心有所安。

  全面織牢社保網絡。努力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真正把解民憂、紓民困的事辦到老百姓心坎上。完善社會保險體系,深入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准擴面專項行動,擴大失業、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深化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建立城鄉居民連續參保、基金零報銷激勵機制。完善養老托育體系,持續擦亮“福見康養”品牌,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建設20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超60%﹔加強適老化改造和養老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推進老年助餐服務提質增效﹔深入挖掘“一老一小”家政服務潛能,培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1萬人次。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制定完善生育補貼、普惠托育服務專項獎補等政策,推進公辦幼兒園改造新增普惠托位,加快建設多層次、廣覆蓋的托育服務供給體系。完善兜底幫扶體系,動態調整最低生活標准,提高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准,改造提升350個希望小屋。支持發展公益慈善事業,推進志願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

  全心守護人民健康。樹牢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加強疾病監測預警,促進醫防協同、體衛融合,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和保障。持續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享,建強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支持福州建設國際醫療綜合實驗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把深化三級醫院對口幫扶作為山海協作重要內容,完善機制、強化考核,系統推動省市優質醫院與縣級醫院有序結對,帶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醫療水平提升。改善群眾就醫體驗,完善分級診療體系,實施病房改造提升行動,拓展推廣先診療后付費、“免陪照護服務”、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遠程診療等醫療便民舉措。加快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推動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試點、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和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等項目建設。深化中醫藥產學研用國際交流合作,支持中醫藥走出去,擴大影響力。掀起全民健身熱潮,堅持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同向發力,落實加強體育人才保障政策措施,辦好蘇迪曼杯、世界田聯鑽石聯賽等國際賽事,全力備戰第十五屆全運會,支持廈門、平潭打造區域國際賽事中心,促進競技體育高質量發展。新建改擴建10個全民健身共享中心、45個多功能運動場、4個智慧體育公園、100個校園足球場地,解鎖家門口的健身圈,“近”享運動樂趣,盡享健身自由。

  (七)堅持守正創新,提升文化影響力、展示福建新形象。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活化利用優秀傳統文化,全面展現新時代八閩文化的氣韻和風採。

  堅持不懈做好以文化人工作。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挖掘凝練新時代福建精神特質,更好地立精神支柱、樹價值標杆、育時代新人。揚新風正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統籌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讓文明之花開遍八閩大地。創文藝精品,實施新時代“閩派”文藝精品工程,推出更多反映時代風貌、謳歌人民創造的文藝作品。辦好金雞百花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等。促文化惠民,探索廣電視聽節目共享長效機制,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建設一批鄉村戲台、城鄉公共文化新空間,優化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延時錯時開放服務,讓文化熱度在基層、修養在人心。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精心呵護福建深厚的歷史文化、鮮明的地域文化。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加強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利用,建好長汀、寧化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推進福建革命軍事館建設,講好福建黨史故事、革命先輩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實施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工程,建好2個國家級、3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積極開展“閩學”研究,提高閩都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媽祖文化、海絲文化等影響力。傳承簪花、剪紙、木偶戲等民間技藝,大力扶持閩劇、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歌仔戲等地方劇種傳承發展。支持“建陽建本雕版印刷”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參與非遺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好考亭論壇等活動。實施文物保護“強基”工程,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鞏固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成果,健全文物長效保護機制。推進南島語族起源與擴散、城村漢城遺址等考古研究,支持曇石山申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支持廈門、泰寧、建甌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萬裡茶道、三坊七巷、船政文化史跡、嘉庚教育遺產、關聖文化史跡等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強化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和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

  (八)堅持綠色發展,鞏固綠水青山優勢、厚植金山銀山潛力。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在更高起點上建設生態強省。

  在強化污染防治攻堅上靶向發力。堅決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強重點領域、重點流域、重點海域綜合治理,繼續當好生態“優等生”。共守藍天,實施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強化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深化鋼鐵、水泥、建陶等行業領域治理,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8%以上,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20微克以下。共護碧水,鞏固閩江流域治理成果,深化九龍江流域綜合治理,支持創建木蘭溪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推進閩江河口濕地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強化飲用水源和地下水資源保護,主要流域國控斷面優良水質比例100%。推動畜禽、水產養殖轉型升級,加快補齊城鄉生活污水處理短板,設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75%以上,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消除率90%以上。共促碧海,健全海洋垃圾治理長效機制。鞏固互花米草除治成果,持續清退超規劃養殖,抓好三都澳、沙埕港、詔安灣等水質提升,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保持穩定。共保淨土,強化農用地、建設用地風險管控和安全利用,加強重金屬和新污染物治理,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加快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要全力守護好、精心呵護好,造福百姓、澤被子孫。

  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上加倍努力。積極倡導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控總量,嚴格落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把生態環境准入關口,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十大行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減存量,推進國家碳計量中心(福建)建設,開展省級以上園區循環化改造,探索城市、園區、企業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路徑,加快建設一批零碳園區,支持湄洲島爭創部省共建“近零碳島嶼”。優增量,培育綠色建筑等新增長點,促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盡快實現制造業企業100%使用清潔和綠色電力。

  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持續用力。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推出更多具有福建辨識度的改革成果。健全一體化保護機制,加快完善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強化“兩屏一帶六江兩溪”生態保護修復。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林長制,建設美麗城市、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美麗園區,梯次打造美麗福建建設基礎單元。完善系統化治理機制,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責任體系、監管體系等建設,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體系,健全生態警務等機制。加強生物安全系統治理和全鏈條防控,統籌推進森林、河流、湖泊、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拓展市場化激勵機制,深化生態保護補償、環境信用協同監管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支持三明、龍岩、南平國家林業碳匯試點市建設,推進海洋漁業碳匯交易試點,持續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生態“綠”變成口袋“金”。

  (九)堅持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守住安全底線。增強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強化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動力,壓緊壓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緊抓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鞏固海上船舶安全專項整治成果,深化燃氣、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點領域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嚴抓食品藥品專項治理,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持續推進“餐桌污染”治理,深化開展藥品領域“四清”行動,筑牢食品藥品安全每一道防線。狠抓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提升,完善人防與技防並重的災害監測預警體系,推進市縣兩級應急廣播系統建設,加強應急演練,切實防范台風、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災害無情,但人可有為,我們要以萬全准備應對萬一可能,確保萬無一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加強風險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深化意識形態斗爭,防范打擊各種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暴恐活動,筑牢維護國家安全東南屏障。強化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完善能源產供儲銷體系,統籌煤電油氣保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完善支持住房消費政策,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加快處置存量商品房,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嚴防金融風險,加強地方法人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推進村鎮銀行優化調整,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完善地方債務管理,加強全口徑地方債務監測,加快化解隱性債務存量,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決不能前清后欠,好了傷疤忘了疼。

  抓實社會治理。堅持問題聯治、風險聯控、平安聯創,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強化市域社會治理能力,深入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提升12345便民熱線等公共服務平台功能,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履行職責事項清單,健全“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常態化推進機制。深化和提升近鄰黨建,帶動社區多元共治,打造黨組織引領下社會協同、群眾參與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強化公共安全系統施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開展“化解矛盾風險、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流轉、化解、督辦閉環工作機制,提高信訪工作法治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嚴防發生極端事件。強化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危機干預機制,加強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和治理,新增專門學校學位700個、推進專門學校設區市全覆蓋。健全掃黑除惡常態化工作機制,依法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走私、偷私渡等突出違法犯罪。健全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體系,確保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需要各方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我們將積極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計生協、殘聯、紅十字會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做好關心下一代、老齡、民族和宗教等工作。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參事等事業,提升新型智庫服務決策能力。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滿堂紅”“六連冠”,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軍民融合、國防動員、國防教育、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服務保障等工作,滿腔熱忱關心關愛軍人,實實在在解決軍屬困難,以后方無憂助力前方無畏,以軍民同心共筑鋼鐵長城。

  三、牢記人民至上,在建設服務型政府中踐行初心使命

  政績好不好,關鍵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我們將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忠誠鑄魂、恪盡職守、為民造福,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一)以忠誠之魂永葆本色。學思想,全面落實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長效機制,堅定不移循著總書記的足跡學思想、學理念、學方法,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講政治,時時對標政治要求,事事對表政治標准,更加堅定擁戴核心、忠誠核心、跟隨核心、捍衛核心,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黨性,把錘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作為終身課題,活到老、學到老、修養到老,真正做到理想信念堅如磐石,對黨赤膽忠誠,為黨和人民事業忘我奉獻。守紀律,堅決杜絕“七個有之”,做到“五個必須”,以嚴明政治紀律帶動各項紀律全面從嚴,確保政府各項工作按制度來、按程序走、按規矩辦。

  (二)以改革之力推動發展。更大勇氣破解難題,做到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勇蹚深水區、敢啃硬骨頭,在排雷拔刺中深化改革,在闖關奪隘中贏得主動。更加自覺尊崇法治,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和地方特色立法,深入推進依法行政,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改革,確保重大改革於法有據、改革和法治相統一。更寬視野更新觀念,傳承弘揚開拓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精神、堅韌不拔精神、顧全大局精神,跳出條條框框限制,突破利益固化藩籬,大膽創新、另辟蹊徑,以新思路新舉措實現新突破。改革離不開探索,探索就少不了試錯,我們將旗幟鮮明為改革者撐腰鼓勁,決不能改革時你上、出了問題我躲,寒了改革者的心,讓改革創新孤軍深入、孤立無援。

  (三)以為民之心造福百姓。問需於民,向谷文昌、廖俊波同志學習,多一些將心比心,多一些換位思考,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我們就重點謀什麼、干什麼,而且要真抓實干、干出成效。保質保量完成3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讓孩子們有好的教育、老人家有好的養老服務、年輕人有更多發展機會。問計於民,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四下基層”走出去、“四個萬家”走進去,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沉到一線,向群眾取經,拜人民為師,把文件中讀不到、會場上聽不到、辦公室裡想不到的群眾智慧匯聚起來、運用起來,讓決策更合實際、政策更接地氣、對策更好落實。問效於民,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化拓展機關效能建設,加大政務公開、信息公開力度,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紀檢監察監督,加強審計、財會、統計等監督,廣泛接受群眾監督。工作成效如何,不能自說自話、涂脂抹粉,好還是不好要請群眾來評價,讓群眾來打分。

  (四)以務實之風履職盡責。干字當頭,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優良傳統,苦干實干真干,爭優爭先爭效,能早就早,能快一點就快一點,能多干就多干一點,甘做打基礎、利長遠、鋪路石的工作,當好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眾志成城,強化“一盤棋”思想,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各方力量,營造上下齊心、政企同心、干群一心的濃厚氛圍,共同做到靠前一步、同向而行、合力而成。化繁為簡,落實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長效機制,堅決反對隻對上表現、不對下負責,堅決反對文牘主義和繁瑣哲學。持續深化精文簡會,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把基層干部從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從無效的忙碌中解放出來。

  (五)以清廉之舉樹好形象。一刻不停推進自我革命,堅持用改革精神和嚴的標准管黨治黨,鞏固深化黨紀學習教育成果,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從嚴從實抓好涉及政府職能的巡視反饋問題整改,鞏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一抓到底糾治“四風”,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持續深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堅決防止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如既往激勵保護,把從嚴管理監督和鼓勵擔當作為統一起來,引導廣大干部樹立正確的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把他律轉化為自律,把約束轉化為自覺,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一以貫之節用裕民,堅持過緊日子,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兜牢基層“三保”底線,切實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民生急需處、花在發展緊要上。

  各位代表!夢雖遙,追則能達﹔願雖艱,持則可圓。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領導下,牢記囑托、再啟新程,同心協力、矢志奮斗,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奮勇爭先!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