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霞浦:這腳足球,踢出4300公裡的愛與夢想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日,霞浦第一中學的足球場上,隨著最后一腳射門落地,來自新疆昌吉呼圖壁縣的“小石榴籽”們,為他們在福建霞浦縣的足球研學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點。
從新疆呼圖壁縣到福建霞浦縣,這一腳足球,踢出4300公裡﹔這場綠茵交流,跨越山海,宛如一條堅韌的紐帶,連接起兩地少年的足球夢想,讓遙遠的地域距離在熱血的足球運動中悄然拉近,更讓一顆顆年輕的心緊密相連。
這一腳,是“石榴籽”般的球
1988年,霞浦縣實驗小學貝貝足球隊在全國比賽中勇奪第四名﹔2015年,霞浦縣憑借出色的足球發展成果,獲評全國首批、福建省唯一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
2023年10月,霞浦縣教育局與呼圖壁縣教育局簽署校園足球幫扶協議,霞浦一中與呼圖壁縣四中率先成為兩地試點足球共建合作學校,如今,結對、幫扶、合作的學校已擴增到8所。這背后,凝聚著霞浦縣第二中學副校長鄧健五年援疆的無數心血。
在霞浦,已有100多名學生憑借足球特長考入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鄧健滿懷信心地說:“我堅信,足球也能給呼圖壁的孩子帶來希望!”2024年,呼圖壁縣有13名學生因足球特長考入自治區級高中足球特長班,這成為他們走向更廣闊世界的重要一步。剛考入昌吉州第四中學的加林·阿迪力汗說:“鄧老師總是陪著我們訓練、比賽,他的鼓勵讓我一直堅持了下來。要是沒有足球,我可能很難有機會來昌吉州讀書。”
“今年是第二次舉辦寒假研學足球營活動,40名來自新疆的同學與霞浦的同學同吃同住同訓練,以球會友、互學互鑒。”鄧健欣慰地表示,這場活動,不僅讓兩地學生切磋了球技,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民族團結的種子,讓他們成為綠茵場上團結一心的“石榴籽”。
這一腳,是雙向奔赴的球
“一起去吧。”
“好!”
……
作為援疆教師,鄧健每次春節回鄉,都會給妻子許少娟講述新疆的故事,深深打動了許少娟。當新一輪援疆教師招募時,她毅然報名,追隨丈夫的腳步踏上了新疆的土地。
“哪怕只是小小的個體,也能釋放出大大的力量。”許少娟說,新疆孩子的開朗上進,鄧健為傳播兩地文化交流所做的努力,都讓她深受觸動。她希望讓更多人看到美麗的新疆,於是決定和丈夫一起成為連接兩地“交流之橋”上的 “拉索”。
“文化潤疆”不只是幫扶,更是傳承與連接。在鄧健和許少娟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們的足球技能日益提升,民族地區的孩子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東南沿海的人們也領略到了新疆的多彩魅力。
2024年8月,霞浦一中“滿天星”足球隊踏上了前往呼圖壁縣的交流之旅。他們在球場上與當地球隊交流比賽的同時,也深入了解新疆的人文歷史,體驗獨特的民俗風情,欣賞壯美的自然風光。
這樣的雙向奔赴,書寫了山海相連、手足相親的動人篇章。4300公裡的距離,因為孩子們在綠茵場上奔跑的腳步變得不再遙遠,兩地少年的夢想,也在這片充滿熱血與激情的綠茵場上交匯。
“盡管兩地相隔山海,但我們始終心手相連。”許少娟動情地說,這樣的活動不僅是一次體育技能的切磋,更是一次文化與情感的交流,讓兩地人民的心越走越近。
未來,霞浦縣將繼續拓展與呼圖壁縣的多領域合作,深化“山海無相阻,閩昌若比鄰”的情感紐帶,讓這份山海間的友誼長存,綻放出更加燦爛的光芒。(陳偉濱 徐龍近 陳小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