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龍岩市點燃“紅色引擎”,助推紅色法治文化綻放時代新韻

2025年02月05日16:31 |
小字號

近年來,龍岩市深入挖掘、保護紅色法治資源,傳承紅色法治基因,打造紅土法治品牌,深化紅土法治實踐,走出一條紅色法治文化保護傳承發展之路,讓紅色法治文化在閩西大地煥發時代光華,為新時代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注入紅色法治活力。

聚焦“溯源”,探尋紅色法治實踐“試驗田”

全國現存最早的紅色法治報——《法庭日刊》

全國現存最早的紅色法治報——《法庭日刊》

厘清紅色法治文化遺存。建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38個,理清不可移動遺址753處、可移動館藏文物20623件(套),為紅色法治文化遺存保護打下堅實基礎。其中,古田會議舊址、汀州試院、金砂鎮金谷寺、何叔衡紀念館等4個紅色法治文化遺存入選福建省首批紅色法治文化遺存目錄名單﹔閩西裁判兼肅反委員會刊發的《法庭日刊》原稿,被中央依法治國辦認定為目前發現的黨創辦最早的紅色法治刊物。

梳理紅色法治歷史脈絡。組織專家通過實地察看、拜訪革命前輩、查閱資料等方式,全面梳理閩西紅色法治歷史,先后出版《閩西蘇區法治史料匯編》《法魂》等如實反映閩西紅色法治歷史書籍4冊。其中,6件閩西法治事件在我國法治歷史中具有代表性意義,入選《中國共產黨百年法治大事記》。

舉辦“紅色法治記憶拼圖——紅色法治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座談會

舉辦“紅色法治記憶拼圖——紅色法治文化傳承與發展”交流座談會

深挖紅色法治文化內涵。設立閩西蘇區紅色法治文化專業研究會,編纂出版《紅色法治》,全面分析閩西蘇區法治建設的成效與經驗,總結凝練紅色法治文化深刻內涵。加強紅色法治文化交流研討,召開紅色法治文化主題研討會20余場次,進一步凝聚學術共識。推動高校深化紅土法治文化課題研究,完成《閩西蘇區擁軍優屬的法律實踐》《閩西蘇區司法審判工作及當代啟示》等課題30余項。

聚焦“守護”,筑牢紅色法治資源“防護網”

加強紅色法治資源保護立法。制定出台全國第一部由設區市制定的紅色文化遺存保護地方性法規——《龍岩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推動市、縣兩級政府將紅色法治文化遺存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實施紅色法治資源保護規劃。編制《龍岩市革命舊址保護利用規劃》《毛澤東才溪鄉調查舊址群保護規劃》等紅色法治資源保護規劃10余部,大力實施紅色法治資源保護利用規劃,策劃、生成、儲備一批保護項目。邀請省級文物專家駐龍岩集中評審項目方案,組織編制革命舊址文物修繕技術方案209項、評審通過166項,涉及151處紅色舊址、154個工程項目。

龍岩市新羅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紀念館

龍岩市新羅區蘇維埃政府舊址紀念館

強化紅色法治資源執法司法保護。加強紅色法治資源保護行政隊伍建設,建立市、縣、鄉、村四級保護網絡。強化執法監督,成立“紅色守護人”志願服務隊,開展紅色文化遺存、中央紅色交通線保護專項監督,不斷規范涉紅色法治資源行政執法。

聚焦“傳承”,綻放紅色法治文化“新光彩”

“紅色文藝輕騎兵”活動

“紅色文藝輕騎兵”活動

講好紅色法治故事。深度挖掘客家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和貴”“規矩”“向善”“崇法”等法治元素,用活用好客家山歌、畬家剪紙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紅色法治故事。組建“閩西紅色輕騎兵”,編創紅色法治文藝節目13個,開展紅色法治文化基層行120余場次﹔組織拍攝紅色法治專題片、微視頻30余部,《紅色法魂在閩西》專題片獲評司法部“圖·視·文”優秀法治文化作品二等獎。發動普法宣傳力量,組織普法講師團、“蒲公英”普法志願者、“紅土法治”志願者,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等系列活動3200余場次,在普法中生動講述紅色法治故事,讓紅色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共和國紅色法源”展覽館

“共和國紅色法源”展覽館

建設紅色法治陣地。大力推進紅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打造“共和國法治搖籃”展覽館、“共和國紅色法源”展覽館,館藏紅色法治文物1300余件,分別被評為第二批、第三批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加強青少年紅色法治宣傳教育,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營地建成“中央蘇區紅色法治搖籃”專題展館,根據中小學生特點,通過實物史料、互動設計等多種形式開展紅色法治教育。全市建成法治文化陣地126個,將紅色舊址變成“培訓教室”,讓紅色文物史料成為“培訓教材”,讓紅色法治文化浸潤人心。

打造紅色法治品牌。圍繞“紅土法治”主題,開設“紅土法治”講壇、組建“紅土法治”志願服務隊、設立“紅土法治”宣傳員電台欄目等。各縣(市、區)依托本地豐富的紅色法治資源,形成“法‘豸’文化”等紅色法治品牌13個,凝聚成紅色法治文化傳承發展的巨大合力。(文/圖 福建省司法廳)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