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83e33b18-3701-46b2-961f-d118326b2879.jpg) |
福建漳州市南靖縣官洋村
官洋村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其客家文化遺產舉世聞名,為游客提供了了解當地人文底蘊、民俗傳統的獨特視角。通過歷史與現代的創意性結合,這裡將傳統土樓打造為特色民宿,讓游客可以親身感受歷史的魅力、文化的意涵。 ——聯合國旅游組織 官洋村內古榕樹虯枝如蓋,古朴木屋靜立,紅燈籠點綴其間,水光樹影相映,盡顯靜謐祥和之美。 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建筑學院院長 斯梅爾科夫·尼古拉·奧列格維奇攝 我在官洋村裡看到了許多歷史悠久的土樓,它們是夯土和木質結構的完美組合,大量裝飾元素也賦予其獨特的藝術氣息。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3a51baa1-44a1-46a1-9fc7-fa4ab508d8c7.jpg) |
山東威海市榮成市煙墩角村
煙墩角村山海環繞,多年來孕育出尊重自然、生機勃勃的漁業文化。這裡著名的傳統民居海草房展示了村民們代代相傳的非凡工藝,成為歷史與現實之間的有形連接,體現了鄉村與海洋生活的緊密聯系。 ——聯合國旅游組織 雪后的煙墩角村景色。 澳大利亞籍游客 約翰遜·帕特裡夏·安攝 碧海藍天,天鵝游弋,海草房以石為牆、海草為頂……步入其中,猶如置身童話世界。我了解到,煙墩角村不僅保存了膠東沿海地區極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生態民居,還通過生態環境保護吸引了越來越多天鵝從西伯利亞來此越冬棲息。這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量游客的到來,讓民宿產業發展起來了,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7ab878e6-16e1-44d5-8646-0964646e2f81.jpg) |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地處喀斯特地貌發育區,是一個有著豐富歷史的古老苗族村落。趕秋節、苗歌、苗繡、苗鼓……諸多獨特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裡成為體驗純正苗族文化的必游之地。 ——聯合國旅游組織 十八洞村一隅。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布基納法索籍專家 卡裡姆·巴杜拉攝 這個坐落於群山之中的鄉村,是中國取得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生動體現。數年來,十八洞村堅持因地制宜壯大產業,村民們著力發展種養、畜牧等產業,不僅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讓村民們錢袋子鼓了起來,還通過苗繡和手工藝品制作等促進了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實現了鄉村振興的幸福蝶變。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9fd58030-afa5-405c-8ac1-68b0db192203.jpg) |
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位於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核心區。森林、水系、梯田、村寨等元素在這裡和諧共處,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哈尼族人充滿活力的文化生活,彰顯著傳統村落保護的卓越成就。 ——聯合國旅游組織 阿者科村遠景。 迪拜中阿衛視記者 方浩明攝 阿者科村森林冠頂,清澈溪水川流不息。村民們有的在梯田間辛勤勞作,有的在家門口經營著小店,以哈尼族傳統村寨的原生態文化迎接遠方游客。在保護傳統民居和文化的同時,著力發展旅游業,為村庄帶來了勃勃生機。美麗的景色、歷史的脈動和文化的魅力……相信每一位來到這裡的游客都會陶醉其間。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24e3642a-f9c5-4a1a-a7d9-c147727f7616.jpg) |
安徽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
作為中國農村改革的發源地,小崗村將古老的文化遺產與前瞻性的發展理念相融合,打造了鄉村旅游和可持續發展的典范。 ——聯合國旅游組織 小崗村民宿內的一處池塘景觀。 安徽科技學院巴基斯坦籍留學生 吳光溪攝 小崗村是安徽的一張亮麗名片,也是我來中國讀書后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獨特的田園風光、豐富的旅游景點、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朴實熱情的村民,這一切都深深吸引著我。通過到實地探訪以及和老師、同學們的交流,我了解到,小崗村這些年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方面實現了很大發展,村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紅火。我會叫上朋友一起,常到小崗村走走轉轉,感受這裡日新月異的變化。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pc/pic/202502/12/3925f4fb-b879-438d-97bf-503577b8ff3e.jpg) |
浙江麗水市龍泉市溪頭村
始建於1400多年前的溪頭村,森林覆蓋率達92%,空氣和水質常年保持優等,是1270余種生物的家園。這裡以原始生態而聞名,也致力於加強自然和文化遺產保護。其中,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於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聯合國旅游組織 溪頭村國際竹建筑文創基地。 法國籍陶藝家 吉爾斯·敘弗朗攝 小鄉村走出了國際范,溪頭村入選“最佳旅游鄉村”的消息真令人感到高興!在這裡,我有幸親身參與了“不滅窯火”傳統龍窯開窯儀式,深切感受到全球首個陶瓷類人類非遺“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博大精深。當地政府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旅游業發展,為這片土地注入新活力,也幫助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相信以溪頭村為代表的中國鄉村將憑借獨特的魅力,吸引越來越多各國游客的目光,成為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
|
自2021年聯合國旅游組織啟動“最佳旅游鄉村”評選以來,中國入選“最佳旅游鄉村”總數達到15個,位列世界第一。這些鄉村既是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生動縮影,更展現了中國鄉村全面振興的美麗圖景。
(本版文字由本報記者陳尚文、施鈺、侯琳良、楊迅、楊文明、田先進、劉軍國採訪整理,劉雨桐參與採寫)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2日 17 版)
(責編:陳遴、劉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